欢迎来到生活网

专家:不是有抑郁情绪就是抑郁症

编辑:生活网      来源:生活网      抑郁   青少年   自杀   心理   中学生

2023-07-06 23:05:37 

这不是抑郁症 这是抑郁症

7月5日晚,歌手李玟因抑郁症去世,引发公众对心理问题尤其是抑郁症的关注。

很多人没想到,像李玟这样在公众面前表现出开朗一面的人,也会患上抑郁症。

存在的一系列心理问题可能会让很多人感到惊讶。

例如,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心理问题已经蔓延到更年轻的年龄段,比如近年来变得更加普遍的青少年抑郁症。

三四十年前,医学界认为青少年不会出现抑郁症;现在,医学界认为抑郁症不会发生在青少年身上。 但如今,抑郁症的发生趋于年轻化、严重化。

2017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共青团中央对外联络部发布的《中国青少年发展报告》显示,我国有近3000万17岁以下青少年受到情绪和情感困扰。行为,并有抑郁症状。 甚至危及这些年轻人的生命。

时隔约3年,《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年)》显示,国内青少年抑郁症检出率高达24.6%,其中重度抑郁症检出率为7.4%; 这些群体大多数还是初中生。

仅从专门治疗精神疾病的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的数据就可以发现,中学生患抑郁症的人数较多且年轻化。

2010年底,该院儿童病房的抑郁症患者比例约为23%,平均年龄14.3岁,但到2019年底,这两个数字有增有减,分别为66.7%和分别为13.6年。

我们老百姓对抑郁症的认识并不全面,也未必正确。 改善青少年抑郁加剧的现象,首先要先传播正确的思想,然后再采取行动。

首先要明确的是,抑郁情绪与抑郁症不同。 只有认识到抑郁情绪和抑郁症之间的区别,才能更早发现并解决青少年抑郁问题。

很多人都经历过抑郁症,比如考试不及格导致的抑郁症、周围事物变化造成的暂时打击等等。

抑郁人的眼睛_抑郁人群_

抑郁症是一种具有严格诊断标准的精神障碍。 仅当满足几个诊断标准时才能诊断抑郁症。

“抑制”会表现为患者大脑反应速度、身体活动能力以及社交、学习等欲望下降; “郁闷”则表达情绪压抑。

一般来说,抑郁症的前兆包括烦躁、烦躁、无端怨恨等情绪。 抑郁症的大多数早期症状包括持续抑郁、对社交生活失去兴趣、失眠、食欲不振、体重减轻和疲劳。 它还可能伴有认知功能受损,例如记忆丧失、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缓和创造力下降。

一般来说,如果这些症状持续两周以上,严重影响正常学习、生活和社交功能,则可能是抑郁症,应及时到专业机构进行诊断。

此外,与成年人的抑郁症相比,青少年的负面情绪和后果很容易被忽视,或者容易与叛逆期、抑郁症等问题混在一起而难以区分,这导致我国不少患有抑郁症的青少年走向了抑郁症的深渊。当我去医院时,我已经患有中度至重度抑郁症。

因此,在当前我国抑郁症年轻化、严重化的现象下,青少年抑郁症的隐蔽性更应引起重视。

这些都是他们抑郁的重要触发因素!

中学生是青少年群体中占比最大的群体,我国抑郁症检出率高达24.6%。

无论是初中生还是高中生,都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导致抑郁症。 尽管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普遍认为这种精神障碍是遗传遗传、心理、社会环境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并且从各省中学生分层整群抽样的调查结果来看,性别、学习、升学、不良习惯、校园人际关系处理、家庭环境等都与抑郁有关。

从性别来看,中学阶段女性抑郁症的检出率高于男性,这可能与女性心理更为脆弱有关。

抑郁人群__抑郁人的眼睛

初中女生的自我意识觉醒较早,但整体调整能力仍不足。 他们可能会更加注重外表、异性、外界评价等,当自己在某一方面落后时,更容易因为缺乏调节能力而陷入焦虑等不良情绪。

随着不良情绪的积累和加剧,他们患抑郁症的风险也更大。

学习和升学这部分可能会引起中学生普遍的焦虑。 现代社会中学生的学习压力越来越大,中学生会对自己的考试成绩和升入高等教育感到焦虑。 同样,在青春期和叛逆阶段,各种不良情绪积累起来很难缓解,很容易演变成抑郁症生活网报道,长期发展后也可能会出现抑郁症状。

此外,多个省份的研究发现,中学生的多种不良习惯也与抑郁症密切相关,如网络成瘾、酗酒吸烟、睡眠不足等与抑郁症检出率较高有关。

人际关系方面,与学校伙伴的沟通、与家长相处是否顺利等都与抑郁有关。

在与校园伙伴的沟通方面,校园欺凌、霸凌等问题最有可能涉及到抑郁症。 湖南省在对中学生分层抽样中发现,遭受兄弟姐妹(如兄弟姐妹)和同龄人(如同学、朋友等)欺凌的学生更容易出现抑郁和焦虑症状。

在中学阶段,兄弟姐妹和同伴可以说是个体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因此兄弟姐妹和同伴关系不好会极大地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增加患抑郁症的风险。

同样,在中学,青少年与父母之间的关系也会对他们的情绪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家庭因素中,父母对孩子过于严厉,经常虐待、体罚甚至家庭暴力,很容易让孩子感到抑郁、焦虑、恐惧。 在许多青少年抑郁症病例中,几乎所有抑郁症孩子都处于与父母相处不好的氛围中,而温暖、有爱、理解和支持的家庭很少有抑郁症孩子。

此外,父母忽视孩子的照顾和心理需求也会导致孤独感和负面情绪。

在个别中学生抑郁症病例中,抑郁症患者甚至可能会因为抑郁症的诊断而感到高兴,但这种高兴是疾病“终于引起了父母的关心”所带来的。 很难说,这种“病态”思维不是父母对孩子青少年时期缺乏关注造成的。

从青少年抑郁症的发生和演变过程来看,抑郁症出现后,当家庭和学校都无法提供有效的帮助时,积压的抑郁症很可能演变成抑郁症。 由于家长和学校的重视不够,青少年轻度抑郁症很可能会加重并演变成中度至重度抑郁症。

是个人的“精神寒冷”,也是社会的“蓝色抑郁症”

当抑郁症“来袭”时,个人的身体、心理健康甚至生命都会受到威胁,整个社会也会受到影响。

患有抑郁症的青少年心理上永远处于抑郁状态,对世界充满无力感和疲惫感。 处于抑郁状态的患者还会与外界隔绝,与人际关系疏远,社会认同感大大削弱,加剧患者的封闭感和患病感。

从生理上来说,抑郁症患者的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症状会导致个体的生活质量下降。 一些青少年患者还可能出现头痛、头晕、腹痛和恶心等症状。

世界各国的多项研究也表明,抑郁症的发病伴随着一系列身体健康问题,如患有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传染病、代谢内分泌疾病等。

不过,轻度、中度、重度抑郁症患者面临的情况会有所不同。

通常,早期抑郁症患者普遍会表现出身体和心理上的不适和变化。 治疗越早,治疗效果就越好。

但现实生活中,面对青少年的早期抑郁症,一些家长往往忽视问题或等待一段时间后才采取行动,甚至认为青少年的早期抑郁症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青春期的过去而缓解。

直到青少年抑郁症严重影响正常学习和生活,甚至有自残、自杀倾向时,家长才会开始关注青少年抑郁症,并带青少年去专业医院诊治。

但此时的患者大多处于中度至重度抑郁状态。 他们已经感受到了生活的绝望和生命的无意义,并且有不可改变的强烈的自残和自杀的念头。

抑郁人群__抑郁人的眼睛

世界卫生组织估计,近三分之二的抑郁症患者有自杀念头和行为,15%的患者最终死于自杀,每年约有100万人,高达一般人群的20倍。

总体而言,青少年抑郁症的自我恢复率不高,且大多为轻度早期抑郁症患者。 中重度抑郁症患者往往治愈难度大、治愈时间长,会导致家庭护理和经济负担增加,甚至影响家庭关系的稳定与和谐。

随着青少年抑郁症发病率的上升,抑郁症也从个人疾病发展成为社会问题。

发病后,青少年很难继续维持正常的学习和社交生活。 严重时,他们会切断与外界的一切联系。 这使得他们难以继续学业,影响国家人力资本的输送。

治疗过程不仅会增加家庭负担,还需要医疗服务等资源的投入,增加了社会成本。

而且,对于因抑郁症自杀的青少年的家属来说,这些家属在患者去世后就成为了“自杀幸存者”。 “自杀丧亲家庭”是美国一位心理学家、自杀预防中心创始人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指的是经历过亲人自杀的群体。 由于长期处于抑郁的环境中,担心患者,投入较多的情绪,因此患抑郁症的风险较高。

早在北京市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根据卫生部提供的1995年至1999年死亡数据的研究结果显示,一个人的自杀会影响至少6人的精神心理问题。他身边。

因此,抑郁症患者的死亡不仅夺走了一个人的生命,还可能影响一群人的正常生活。 随着“自杀幸存者”规模的扩大,压抑的气氛将进一步充斥社会,影响社会的稳定。

家长、学校、社会和政府能做多少事情来治疗这些症状?

2021年底,《人民日报》在抑郁症文章中提到,我国抑郁症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因污名化、看病尴尬导致就诊率低、“认知率低”等。许多抑郁症患者的患病率还不够高。” 至20%”的低诊断率。

就诊率和诊断率低,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公众对抑郁症的认知和理解差距较大。 难以识别抑郁症、不知道如何寻求帮助,不利于青少年抑郁症的发现和治疗。

目前,我国部分地区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缺乏专业机构资源,很多医务人员无法正确识别、诊断、治疗抑郁症。 抑郁症的风险很难预防,而且很容易加重抑郁症的程度。

其次,社会上仍然存在对精神障碍的污名化和歧视,抑郁症患者及其家属会羞于去专业机构就医和治疗。

这些问题应及时解决。

对于家长和社会来说,首先要改变的是对抑郁症的认知和行为。

我们要明白抑郁症是可以治愈的,早发现、早治疗,通过药物治疗、放松训练、健康指导与安全、生活、饮食、药物、心理护理等,抑郁症是可以治愈的,歧视抑郁症是可以治愈的。减少。

孩子患病后,一些家长,特别是70后、80后,可能缺乏精神心理教育,往往采取逃避、沉默、冷漠对待。 选择从他人的角度孤立孩子; 这些行为也应该改变。

正如人民日报所提到的,家长应该做的是“少一些质疑,多一些支持和陪伴;不要向孩子发泄负面情绪;不要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让孩子多参与集体活动”,所以减少青少年抑郁。

除了改变认知观念,行动也要及时跟上节奏。 对此,中国不少学校和政府也采取了行动。

例如,2020年,广州开始部署“情绪体检”试点,通过在部分中小学进行筛查,及时发现抑郁症风险。

另一个例子是广州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自1996年起,为学生建立心理档案,以此为指导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及时缓解学生的负面情绪。

2020年9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还发布了《探索抑郁症防治专项服务工作方案》,试点宣传抑郁症预防、筛查和干预,加大干预力度对于青少年。 这是抑郁症首次出现在心理健康工作中。

除了上述家庭、学校、政府的力量外,一些社会组织也开辟了其他干预路径。

例如,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一个团队开发了一个人工智能系统来识别自杀未遂的评论,然后利用该团队的官方微博账号向检测到自杀未遂的账户发送关怀信息,并提供一系列信息。帮助频道。 通过互联网来干预与互联网一起成长的90后、00后甚至10后,将会更加便捷高效。

关于青少年抑郁症的防治,我们也必须深刻认识到,我国整体还处于早期阶段。 家长、社会、政府可以在预防、关爱等多方面发挥作用,但专业的东西最终还是要还给专业的人。 这样做,心理和身体双重预防和治疗,才能标本兼治,减少青少年抑郁症的高发和恶化。

本网站转载其他媒体之作品,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权利所有人拒绝在本网站发布其作品,可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将视情况予以撤除。

发表我的评论 共有条评论
    名字: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