侥幸心理、人性弱点、贪婪心理构成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灰色核心。 它打开了一个巨大的网络,涉及许多冒险者,成为罪犯或受害者
文字| 王丽娜
编辑| 卢伟
“傻女人,傻女人”——33岁的张曦(化名)学会了自嘲,经常说“太傻了”。
这背后是她407万元现金消失、婚姻破裂被多方追债、甚至被起诉的尴尬。
这一切都源于一场对电信网络诈骗的“围捕”。
欺骗来得很快。 张曦说,起初她只是在网上发布房屋租赁信息,对方以租客的名义联系她。 在两人后续的网络聊天中,对方向她展示了一个黄金投资项目,并将她拉入游戏。 之后,张希向多方筹集借款的407万元突然“蒸发”,他的投资梦猛然惊醒,但为时已晚。
在江西省南昌市,张喜每月收入5000多元。 20多天的时间里,她“被骗了几辈子都赚不到的钱”。
这种骗局看似似曾相识,但身在其中的人却“无法自拔”。 北京社科院法治研究所副所长王杰向《财经》记者解释称,与传统诈骗不同,电信网络诈骗是一种立体性、操纵性、响应性犯罪。 网络诈骗将受害人置于全方位、立体化的虚假信息包围之中,然后利用心理操纵和技术操纵,使受害人“自愿”交出财产。
王杰表示,在那种特定情况下,如果受害人缺乏防范意识,被孤立、缺乏社会支持,“他是在单独与犯罪集团作斗争,很容易处于劣势,结果就是上当受骗”。 ”。 受害人被骗,被抢走的不仅仅是自己的财产,还有亲人、朋友、借来的钱,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王杰称之为“受害”。
在“投资”的初期,你就会看到收益。 “(电信诈骗)就是利用了人们的贪婪。”接近电信网络诈骗公司的欧阳紫薇告诉《财经》记者。 36岁的欧阳紫薇自称被骗进缅甸一家公司从事电信诈骗。 因不愿配合,他从三楼窗户跳下逃走。 他受了伤,后来也经历了很多波折。 最终,他被中国警方和反诈骗志愿者救出。 在记者的帮助下,他于今年1月回到了江西老家。
欧阳紫薇的“冒险”是一段惊心动魄的旅程。 起初,他相信朋友的话,打算出国寻找一份高薪工作。 “我想看看有没有这样的工作,年收入超过10万元、100万元,也是侥幸。”
侥幸心理、人性弱点、贪婪心理构成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灰色核心。 它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漩涡,卷入了许多冒险者并成为罪犯或受害者。
近年来,我国司法机关始终坚持依法严惩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一些诈骗窝点从境内转移到境外,给司法打击带来更多挑战。 公开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公安机关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46.4万起,累计发出预警指令2.4亿条。 近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布2023年一季度主要办案数据,一季度批准逮捕诈骗犯罪10923人,居全部犯罪第二位。
定制“投资”骗局
投资梦破灭后,张曦才发现这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套路。
“渔夫”有备而来。 张曦回忆,2022年9月18日,她收到一条短信,声称正在租房子。 当时,她刚刚在网上挂出丈夫家里的一套房子出租。 承租人表示愿意签订三年租约,并向张曦转交了1000元押金,并同意尽快亲自支付全部租金。 聊天中,租客塑造了一个出身贫寒、后来事业有成的离婚者的形象。 他自称在一家证券公司工作,因工作安排将被派往张曦居住的城市工作三年。
张曦表示,在两人后续的聊天中,租客提到自己在炒黄金,收入不错,因为他利用职务便利投资,需要保密,所以张曦不应该向其他人透露这一点。 随后,租客表示自己要去封闭的机房上班,操作账号不方便,所以就请张曦帮忙操作。 张曦同意后,看到对方账户里的投资收益达到了14%,就在对方的劝说下注册了一个投资账户。 2022年9月22日,张曦转出了第一笔投资4万元,次日又一次性转出100万元。
看到对方频繁投入资金,张曦表示自己也在“拼命到处借钱”,并向亲友同事“保证”一个月内一定会归还。 张曦的工作稳定、简单。 她说,她以前生活很节俭,甚至没有申请过信用卡。 为了这笔投资,她到处借钱,把母亲的养老钱全部押在了尿毒症上,并催促母亲和丈夫到处借钱。 ,最终被骗的资金中约300万元是向多方借入的。
20多天后,2022年10月14日,张曦发现投资账户里的钱“消失”了,于是他上网查找信息,发现类似的诈骗案例,于是他开始担心起来。 张曦说,她联系了“租客”生活网报道,对方声称自己也投资了很多钱,担心被举报利用公司漏洞进行投资。 在那之前,“我以为我和他是同一条船”。 2022年10月15日,张曦因投资梦惊醒而报警,两三天内瘦了5斤。 在那次“投资”过程中,张曦收到了来自“96110”的反诈骗报警。 张曦以为自己没有接到海外电话,所以没有理会。
张曦告诉丈夫真相后,两人面对高额债务痛哭,随后离婚。 她婚前拥有的一套公寓被用来偿还同事的债务。 目前,3家金融机构正在起诉张曦,法院判决她限期偿还贷款,还债的压力让她“喘不过气来”。 她说:“不知道猴年有没有收获。”
目前,据了解,一名“卡主”因收受张曦等人的部分骗款而被追究责任。 司法文件显示,“卡主”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向他人提供银行卡、U盾进行“跑分”等网络违法犯罪活动,收受骗款48万余元张喜等人因此构成协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于2023年2月被判处有期徒刑8个月。案发后,24岁的“卡主”赔偿张喜5000元,同时张喜账户中收到的被骗款项为20万元。
百万美元的梦想
同样负债累累的欧阳紫薇,由于腿部和肘部受伤,目前仍在江西家中休养。 他声称自己的人生已经成为别人眼中的笑话。 很多人“只关心你是否赚钱,而不关心你在哪里”。 你经历了什么?”
欧阳紫薇此前梦想有一个经济上“翻身”的机会。 他告诉《财经》记者,2021年初,一个向他借钱的朋友突然联系他偿还部分贷款,并告诉他,自己已经加入了缅甸的一个老板,可以找到一个高薪的工作。为欧阳紫薇工作,劝他去缅甸。 当时,欧阳紫薇经营着一家小餐馆,但疫情过后生意陷入困境,两个孩子都是由前妻抚养。 “如果在那里赚点钱,两个人的关系可能会更好,没有钱的夫妻肯定会吵得更多。” 欧阳紫薇说道。
2021年6月,欧阳紫薇带着朋友订的机票抵达云南。 欧阳紫薇说,朋友安排了人和车来接他,并托人带他去缅甸。 到达缅甸后,他看到另一位来接他的人给了领导3万多元现金。 这让他感觉“不对劲”。 到了公园没多久,朋友就把他调到了一家公司,声称可以让他接受培训。 那家公司以投资外汇为由,让欧阳紫薇进行诈骗。 他需要做的就是打字聊天,诈骗脚本、诈骗者的性格和不同的词语、联系手机、潜在诈骗者的联系方式等等,全都是现成的。
欧阳紫薇对张曦描述的“投资”过程并不陌生。 欧阳紫薇说,他学的套路也差不多。 他通过聊天培养善意,揣摩对方的心理和弱点,然后利用人性的贪婪引导对方“投资”。 ,我这次没时间,请帮我操作一下,你只要给我点一下电话,可能还有5%的利润,其实就是一个虚拟账户,有人会自己注册账户进行投机,现金就会进来。” 。
欧阳紫薇称,自己不想从事非法诈骗,于是尽力联系江西警方,期间被“转卖”到另一家公司。 为了尽快逃脱,欧阳紫薇从三楼跳下受伤。 此后,他经历了许多波折。 2023年1月,在中国警方和反诈骗志愿者的帮助下,欧阳紫薇回到了江西的家中。
钱没赚到,欧阳紫薇在缅甸看病也负债累累,并因非法出入境受到行政处罚。 欧阳紫薇希望用自己的经历告诫其他“抱着侥幸心理赚钱”的人,“一旦我选择走那条路,我可能就一直在国外漂泊了?用吗?”
欧阳紫薇的经历并不孤单。 34岁的张宏(化名)自称,2022年12月被朋友“骗去缅甸”,并于2023年1月30日通过中缅边境口岸返回中国。
张宏曾是一名玩具经销商,目前在山东家中休养。 闲暇之余,他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了自己在缅甸的经历。 有人质疑他的经历,也有人向他寻求建议。 张宏表示,他劝阻了几位网友,但也有人不听劝说。 两天后再次联系,却没有得到回复。 张宏表示,与他交流的网友大多是刚刚踏入社会的年轻人。 他们的收入不高或者入不敷出。
冒险家
人们怀有高薪梦想或者出国工作的想法并不罕见。 有些人付诸行动,像欧阳紫薇、张宏,他们冒险成为了跨界者。
2023年2月7日,湖北省恩施市发布通知称,为更加有效防范和精准打击电信网络诈骗和跨境赌博犯罪,非紧急非必要前往柬埔寨、缅甸、老挝、泰国等国家不允许。 事实上,湖南、广西等地此前也曾发布过类似通知。
有的人在冒险路上越走越远,违反国家边境管理法律法规,偷渡国家边境,实现跨境流动。 其中,情节严重的,以非法越国(境)罪追究刑事责任。
根据公开的司法文件,《财经》记者梳理了非法越境相关案件120起,共涉及被告人250名。 宣判日期为2022年10月至2023年3月,涉案犯罪包括偷越国(境)国境罪、组织、运送他人偷越国(境)国境罪。 250 人中,男性 227 人,女性 23 人。 除少数信息不完整外,250名被告人大部分来自湖南、广西、云南、江西等地。 其中,越南人6人,缅甸人1人,国籍不明但居住在缅甸的人1人。
司法文件显示,这些冒险者的目的地大多是缅甸,其中84起显示他们从中国偷渡到缅甸,或从缅甸偷渡到中国。 还有少数人去了越南、老挝、柬埔寨等国家。
这群冒险者的情况很相似,年轻,学历低,身份或职业普通。 其中,“90后”占比最高,约占247名有年龄信息的人的51%,其次是“80后”和“00后”,分别占21%和17%分别。 据教育统计,大部分人初中毕业,占66%。 其中高中、大专学历49人,大学学历4人,部分文盲。
案发前他们的身份信息比较简单,103人为失业人员,47人为农民工,29人为农民。 此外,个人人员身份信息明确为房产经纪人、厨师、送货员、司机、个体户、电商从业人员、保安等。 其中一人是县级政务局工作人员。 这里还有“特殊的人”。 其中一名64岁女退休职工,多次非法出入境。 她声称要出国旅行。
冒险者中也有亡命之徒。 有被告声称,其此前曾参与电信网络诈骗中的“跑分”转让活动。 警方将其移交给中国边防检查站。 走私者鱼龙混杂,250人中有18人有犯罪记录。 他们因非法拘禁、盗窃、抢劫、斗殴、故意伤害等罪名被判刑。 一些人因吸毒、赌博而受到行政处罚。
非法跨境旅行本身就有风险。 上述案件中,有人员在非法进出境或走私途中被抓获、劝阻。 一名国籍不明但居住在缅甸的被告人,2022年7月,以两个铁桶为漂浮物,通过潜水、游泳的方式偷渡边境至缅甸,被执勤人员抓获; 有人躲在山坡上等待出境机会 主办方安排偷渡者藏身于一辆装有200块矿泉水的卡车车厢内,在等待接机时被抓获。
面对前景不明的走私之旅,也有人半途而废。 司法文件显示,一些人在山上等待出国机会的同时,直到凌晨才放弃走私,或者以健康状况难以承受为由放弃走私。 但也有走私犯此前曾因非法出入境而被定罪,现在仍试图再次走私。 一些人被抓获并劝说返回中国南方边境城市后,继续寻找出境机会。 他们偷渡进来的方式多为徒步或涉水,也有人选择乘坐竹筏、翻越隔离网。
诱惑的另一面
出国工作是跨境冒险家的常见原因。 上述120起案件中,有55起案件提到被告出境目的是到国外工作,其中以赴缅甸工作最为常见。 他们常说,是在老乡、朋友、网友的介绍或诱惑下,或者在网上看到高薪招聘广告后,决定出国打工的。
在这些情况下,出国获取高财富回报的梦想并不容易实现。 这些案件中很少涉及已发现的欺诈行为,只有一人在被指控跨境欺诈时被判犯有欺诈罪。
18起案件提到被告出国从事电信诈骗,或出国后发现自己在“诈骗公司”工作。 一名被告人明确提到,由于辞职后没有收入来源,他同意他人偷渡进入缅甸从事电信诈骗活动。 也有被告人成功出境后,不愿从事电信诈骗活动,要求回国。 大约一半的病例在离开该国后没有透露自己的行踪。 部分被告声称出国经商、投资开店、或从事加密货币业务。 有的称,出国后曾在赌场、KTV、洗浴中心、餐饮行业等工作。 人们说他们只是去海外当木匠或水管工。
这120起案件,拼凑出了非法移民的大体链条和角色分工:部分非法移民的网络组织者或邀请者在境外。 在中国一些边境城市,有积极的偷渡者接送人员。 为了避免被追踪,他们安排偷渡者转乘汽车、卡车、摩托车等交通工具。 )带领。
这些案例也解答了一些疑惑:为什么一些经济条件一般,或者看似不具备出国打工条件的人,却敢跨境冒险? 这背后是“资助者”(组织者或邀请者)支付走私成本的事实。 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的开支,包括国内过境机票、火车票、边境地区转运费用、走私前的食宿费用、支付给“走私犯”的费用等。 甚至有组织者为了打消她们走私的顾虑,除了购买机票等费用外,还向三名少女每人支付了1万元押金。
但这些并不是偷渡者免费的“馅饼”。 长期生活在东南亚的陈龙(化名)表示,由于人脉广泛,他曾多次帮助自称被骗或自愿出国的人返回中国。 陈龙表示,与那些正常出境或自费前往东南亚一些诈骗窝点的人不同,那些走私进来、靠“金主”付钱的人,想要离开就要付出很多代价。由于出境成本高昂,到达国外后,欺诈公司就会出现。 费用“赎回”。 “一些年轻人去了诈骗公园后,公司还要支付他们的餐费、饮料费和娱乐费,‘赎回’的成本更高。” 陈龙说道。
欧阳紫薇称,2021年他被骗去缅甸后,因不想从事电信诈骗,向诈骗公司支付了2.6万多元赔偿金,但该公司后来“转手”了。
据陈龙观察,东南亚一些诈骗窝点里有不少中国年轻人,其中大部分年龄在18岁至30岁之间。 有些人觉得在国内就业困难,或者羡慕国外所谓的高薪机会,希望“赌明天”。 有些人听从高薪的诱惑,去了东南亚。 进入诈骗窝点后,他们发现实际情况与承诺相差甚远,存在“加班”、“完成一定业绩”等压力,于是想方设法逃跑。 对于诈骗从业者来说,诈骗公司善于利用某些人攀比财富,或者某些人赚快钱的心理,设定奖惩条件,诱导冒险者的“求财欲”,从而留住他们,让他们落入陷阱。 更深。
“担心他们从我的微信里消失”
由于对犯罪学和刑事司法的研究,近年来,刑事犯罪领域的重点领域——涉案人数较多的电信网络诈骗成为王杰近年来重点研究的领域之一。 王杰表示,电信诈骗具有“犯罪蔓延”的特点,即为了达到特定目的,犯罪行为不断扩大,不仅让更多的人加入犯罪圈子,成为犯罪分子,而且数量成倍增加。受害人数众多,造成电信和网络诈骗。 犯罪的危险是严重的。
近年来,王杰采访了30余名从事反诈骗的刑事司法人员,跟踪采访了50余名电信诈骗受害人及诈骗公司逃逸从业人员,并在电信、网络等重点领域进行了调研。诈骗犯罪。 公开的网络诈骗案件正试图推动人们在电子诈骗犯罪司法管控之外寻求预防性治理路径。
王杰表示,出于多方面的顾虑,不少受害人被骗后不愿报案,被骗后也不愿接受采访。 那些敢于站出来发声的人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由于电信网络诈骗导致赃物追回困难,很多受害人受骗后很难挽回损失。 对于一些受害者来说,如果被骗金额巨大或者特别巨大,就意味着他们的余生都将用来偿还债务; 欺骗不仅夺走财产,甚至夺走自己的生命; 一些受害人被骗后充满自责,遭遇家庭中的各种抱怨,面临婚姻破裂的可能,还要承受以前贷款和贷款的偿还压力,成为“弱势群体”。 一些受害者还因难以获得理解和保护机制而面临再次受骗的可能性。
对于那些接受过他采访的受害者,王杰会在一段时间后再次拜访或联系。 “我担心有一天他们会突然从我的微信里消失。” 王杰告诉《财经》记者。
让王杰担心的不仅是受害者,还有逃离诈骗窝点的学员。 王杰的一位受访者曾回忆起自己的经历。 他自称在单亲家庭长大,经济条件较差。 十几岁之前,他就辍学了,到处打工。 他以餐馆和KTV为生。 19岁时,他被网友邀请偷渡出境。 因不愿配合诈骗,多次被“转卖”到国外,一年多后被救回国。 他才二十多岁,平时花钱也不少,“但以他的学历,很难找到更好的工作,现在他去KTV上班了,我也很担心他。”
王杰认为,那些出国从事诈骗活动、被国外高薪吸引、但学历和技能一般的年轻人,是值得关注的新流动人口。 王杰认为,他们大多是“90后”,家庭功能可能不够健全。 他们的父母大多外出打工,缺乏足够的家庭照顾。 此前,他们大多居住在郊区或农村,但不愿依附于农田。 ,很难找到相对稳定且高薪的工作,所以不得不利用身份和身体的流动来寻求各种机会,很容易成为犯罪集团招募的目标。
他们追逐财富的梦想和思维,“特别迎合了现在电信、网络诈骗的逻辑。电信、网络诈骗就是大海捞针,寻找潜在目标。并不是为了欺骗80%的人” ,而是欺骗那20%的人。”
王杰进一步解释说,犯罪的原因之一是梦想与实现手段的冲突。 这些年轻人希望找到一份好工作,有钱买房或盖大房子,但他们中的许多人没有实现梦想的手段,犯罪或从事灰色产业成为可能的选择。 王杰采访的电信诈骗从业人员中,约有30%至40%是离婚的。 他们希望赚更多的钱,以便前配偶能够回到自己身边。
几年来,王杰多次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重点地区进行排查,寻找当地犯罪高发的原因。 王杰认为,这些地区大多经济欠发达,缺乏支撑和促进城市发展的产业,难以吸纳大量劳动力,因此搞诈骗成了一些人的生计。 甚至有的村镇,很多人从事诈骗,很多当地人不会认为从事诈骗是违法的、可耻的,并会合理化自己的行为。 比如,有人说我不骗你,别人也会骗你,或者“我只是打电话聊天”,以减少自己的负罪感。 其他人则表示,他们或他们的家人运气不好。 在王杰看来,这些都是完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需要完善的方面。
电信诈骗的典型案例——大学生徐玉玉被骗案当年曾引起轰动。 2016年8月,山东女孩徐玉玉考上“双一流”大学后接到电话。 对方声称会给她奖学金。 前不久,徐玉玉确实收到了有关部门授予她奖学金的通知。 徐玉玉信以为真,却被骗去9900余元大学学费,导致徐玉玉因心碎而心脏骤停,不幸去世。
徐玉玉案发生四年后,王杰来到徐玉玉家看望家人。 那房子保持得极其干净,但王杰还是看到了一丝荒凉,缺乏生机。 徐玉玉的姐姐不允许任何人在她面前提起她的姐姐。 徐玉玉的家人向王杰提到,案件进入司法程序后,他们曾希望进入初审法庭看看“杀害亲人的罪犯长什么样”,但未能如愿。
通过司法材料,王杰对徐玉玉案的肇事者有了更多的了解。 诈骗徐玉玉的7名犯罪分子大多是初犯,没有任何犯罪经验。 主犯当时22岁,已经是两个孩子的父亲。
王杰表示,电信、网络诈骗行为确实十分恶劣。 如果从受害人、犯罪分子或走私者的角度来分析诈骗犯罪,就会忽视诈骗犯罪背后的结构性因素。 那些犯罪分子“不是三头六臂”,有的并不心狠手辣。 他们的犯罪行为与新型犯罪的特点有关。 互联网和数字经济时代,由于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取证、抓捕、定性、追回赃物困难等因素,可能会进一步放大部分人成为犯罪分子或受害人的可能性。
因此,王杰强调,在当前数字经济时代,金融与科技高度融合的背景下,大家和相关机构在处理金融相关行为时应更加谨慎,从而提高互联网金融素养全民的。 例如,不要轻信向他人转账,金融机构在发放贷款时会尽职尽责,“持卡人”不得随意将卡出借或出售给他人,否则可能成为电信诈骗的帮凶而被定罪。并被判刑。 他还建议,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就业岗位; 加大对诈骗分子和老年人相关诈骗行为的打击力度。
本网站转载其他媒体之作品,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权利所有人拒绝在本网站发布其作品,可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将视情况予以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