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生活网 来源:生活网
高考
“你为什么要改变我的选择?你为什么不问问我?”
女孩冲了进来,一手拿着那张醒目的红色中国政法大学录取通知书,一边哭着质问父亲。
“这就是你和你父亲说话时的态度吗?中国政法大学是最适合你的,这都是为了你好!”
面对女儿的歇斯底里,父亲面不改色地解释道。
女孩没想到和蔼可亲的父亲会如此愤怒地斥责她,却对志愿的事三缄其口。 她知道,事情已成定局。
她崩溃的哭了,握紧了手里那张耀眼的录取通知书,绝望地倒在床上。
女孩名叫戴刘,1999年是湖北省黄冈市文科状元。
原本她以为自己终于可以考上她一直梦想的北大了。 没想到父亲并没有和她商量,而是篡改了她的选择。 最终,她错过了北大。
那个被迫认命的女孩,现在过得还好吗?
01.
我改变了选择,错过了心仪的名校
戴柳自幼生活在宽松、开放、知识氛围浓厚的家庭环境中。
他们的父母都有稳定的工作。 一个是中文老师,另一个是当地记者,他们都很受人尊敬。
对于戴柳的教育,他们属于“自由放养型”,鼓励戴柳自由探索,做她想做的事,从不强迫她读书学习。
父母因为工作而喜欢读书。 爸爸最常做的事就是下班后去书店。 就算抽不出时间吃饭,他也得挑几本有趣的书给戴柳带回家。
闲暇之余,父女俩一起去爬山,探索新奇的知识。 那时的父女关系既像师生,又像朋友。 他们很亲密,无话不谈。
在良好家庭氛围的熏陶下,戴刘不仅养成了爱读书的习惯,而且善于思考,很有主见。
从小学到初中,戴刘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高中时期的她承受着繁重的学业压力,但她并没有懈怠。 她依然保持着一贯的学习热情和勤奋的态度。 她暗自定下了考试的目标,如果她想考试,就去最好的大学北大。
邻居们得知她的愿望后,对她赞不绝口:“这孩子很有出息,真有望考上北大。”
可每当父亲听到这些话,心里虽然高兴,却始终沉默不语。
因为戴的父亲希望女儿考入中国政法大学,学习法律,成为一名法官。 不但就业前景稳定,也能弥补因为几分之差而未能入学的遗憾。
但梦想的种子已经在戴柳的心中生根发芽。 她一心想要去北大读书,为了这个目标,她愿意放弃一切娱乐、玩乐。
高考临近,戴神父总是有意无意地提到中国政法大学的优势以及法学专业的就业前景、稳定的社会地位、发展方向。 戴柳不这么认为。
戴父也多次表示,一切都是为了她好,孩子要听父母的话等等。 戴柳有些反感,但也没有放在心上。
为了提高总成绩,她晚上努力默默学习,上课专心致志,课下与时间赛跑,把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分散在相对薄弱的科目上。
付出就有收获。 戴刘高考成绩优异,取得687分,位列湖北省第三、黄冈市第一。 她毫不犹豫地将北京大学作为自己的第一选择。
但几周后,当他打开那张告示时,戴柳却愣住了。
02.
摆脱束缚,改写自己的命运
她万万没想到,一向受人尊敬和爱戴的父亲,竟然欺骗了老师,篡改了她的志愿,逼迫自己去上一所自己不喜欢的大学。
有时候,生活的无奈是不可避免的。
交易完成了,戴柳只能接受父亲的安排,收拾好行李,独自踏入大学大门。
刚进入大学时,戴刘对周围的一切都失去了兴趣,不喜欢社交,不参加社团活动,读书也心不在焉。
她心中那颗对未来无限向往的小火苗被现实浇灭了,她辛苦了这么多年,却显得毫无意义。
这个时候,她会去北大的未名湖,或许只是为了排解心中的孤独。
经过一段时间的犹豫,戴柳开始接受自己内心的不甘。 她知道,苦难是成长的垫脚石。
屈服于命运很容易,难的是如何挑战命运。
面对人生路上的沟渠和坎坷,只有勇敢跨过,生活才能迎来更多的可能性。
从此,戴柳告别了过去稚嫩的自己,开始改变自己的生活。 她相信,没有人能够掌控强者的命运,只有她自己。
她慢慢调整心态,重新确立学习计划和目标,努力提升自己。
面对晦涩难懂的法律术语,她潜心学习,阅读各种书籍,尽力理解所有基本概念。
遇到复杂的法律案件时,她积极与老师讨论,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努力强化记忆力。 学习能力极强的戴柳,在专业成绩上进步很快。
等待是一种能力,也是对力量积累的考验。
2003年临近毕业时,戴刘偶然得知韩国国际法商大学正在招生。 戴柳毫不犹豫地完成了报名,然后积极准备考试。
这段时间,戴柳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通过考试,拿到通知书,证明自己,同时掌控命运之轮。
经过不懈的努力,考试一切顺利,毫无悬念地拿到了录取通知书,并获得了全额奖学金。
03.
努力做自己人生的舵手
戴刘对当年的事情心有余悸,买了机票,直到尘埃落定后才打电话告诉父母自己要出国留学。
父亲对她自以为是的行为很生气,但戴柳的心里,却感受到了复仇后前所未有的自由和愉悦。
刚到韩国时,戴柳常常因为语言劣势和文化差异而感到沮丧,但她知道自己没有出路,只有努力才能成为自己人生的掌舵者。
戴柳逐渐平静下来,一边努力学习韩语,一边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 勤奋好学的她很快就在学业上崭露头角,毕业前就与一家知名企业签约。
面对韩国严格的就业环境,戴柳初入职场时吃尽苦头,但多年的异国求学却锻炼了她超强的适应能力。
凭借出色的三语语言优势、商业成就和快速学习能力,戴刘成功跳槽,加入全球公认的韩国顶尖金融公司新韩金融集团,事业蒸蒸日上。
《为人生选好一个话题》中写道:“这个世界上,有一条路是无法选择的,那就是放弃的路;有一条是无法拒绝的路,那就是放弃的路。”的成长。”
戴柳在异国他乡漂泊了20年。 她要努力协调复杂的人际关系,专注于紧张、高压的工作任务。 她从来没有想过放弃,用自己的力量去抵抗一切。
在职场打拼多年,刘戴学会了放下过去。 她想起当初父亲改变选择的原因。 也许这是对自己的另一种固执的保护,想让她少一点被社会殴打。
偶尔,她会给父母打电话聊天,让他们放心,女儿在国外一切都很好。
有人说成长是一瞬间的改变,但那一刻的背后却是无数日夜叠加的觉醒。
2019年,长期高强度工作导致戴柳的身体变红,家人劝她回国休养。
但对于戴柳来说,被关在笼子里的感觉让她感到害怕,她想成为一只自由飞翔的雄鹰,追逐自己的梦想。
尽管辞职,戴柳还是选择留在韩国。
之后,她放松下来,前往济州岛旅行,遇到了一生的挚爱,并很快结婚了。
结婚后,戴柳更加明确了自己的人生方向。 她和丈夫一起创业,开民宿,传播中国茶文化,朝着自己内心的方向前进。
04.
光看戴柳的履历,就可以看出她无疑是优秀的。
当然,这种优秀离不开父母的精心培养,但阔别24年,骨肉分离也并不是一种痛苦。
如果戴父放下对个人梦想的执念,尊重孩子的意愿,多沟通,或许结局就会不一样。
毕淑敏曾说过:“有些父母为孩子设计人生道路并没有错,但孩子有选择其他道路的权利。当孩子与父母意见不一致时,应该尊重他们的选择,不要让家庭环境恶化到到了无法回头的地步。” 还可以抢救。”
父母是孩子的引路人生活网报道,但他们不能替孩子决定生活中的一切。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生活和计划。 父母不应该用“我是为了你好”的理由去限制和束缚孩子,更不应该把自己的期望寄托在孩子身上。
父母的专制独断,换不来孩子的理解和亲近。 尊重是父母能给孩子最大的自由。
正如纪伯伦在《致孩子》中提醒父母的那样:“你的孩子其实并不是你的孩子,他们是生命对自身的欲望而生的孩子。你是弓,你的孩子是即将射出的生命之箭。”琴弦。” 箭。”
愿每一位父母勇敢地给孩子自由,让他们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本网站转载其他媒体之作品,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权利所有人拒绝在本网站发布其作品,可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将视情况予以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