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生活网

改善中国居民膳食结构促进粮食安全环境可持续发展与乡村振兴

编辑:生活网      来源:生活网      粮食安全   膳食结构   饮食健康

2023-12-24 11:00:47 

研究指出,当前我国居民面临着结构不合理、营养摄入不均衡的新问题。 中国居民的膳食结构正逐渐从以植物性食品为主的传统膳食模式转向以动物性食品为主的西方膳食模式。 肉、蛋、奶正在成为餐桌上的主角,粗粮、豆类等传统植物性食品的消费比例大幅减少。 《2020年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显示生活网资讯,中国居民平均红肉、谷物、食用油摄入量过多,粗粮、水果、乳制品摄入量严重不足。 在肉类消费方面,2019年城乡居民肉类消费量分别约为《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2022年)》建议值的3.2倍和2.5倍。 此外,加工食品在人们饮食中的比例也在不断增加,如方便面、零食等高热量、高盐、高糖食品。 总体而言,中国居民的膳食结构与《中国饮食宝塔》、《柳叶刀饮食》等推荐膳食存在显着差距。

研究发现,红肉、家禽、牛奶和鸡蛋等动物性食品的消费量快速增加,精制谷物和食用油的消费量显着增加,全谷物、水果和坚果等植物性食品的摄入量增加不足的。 给营养健康、资源环境、粮食安全、共同富裕、乡村振兴带来多重挑战。

研究认为,植物性饮食是实现健康和可持续饮食转变的关键途径。 本报告中的植物性饮食是指以天然植物源性食物(如谷物、蔬菜、水果、豆类、坚果、植物油等)为主,同时摄入一定比例的植物性饮食。动物源性食品(如肉、鱼、蛋、奶、动物脂肪等)。 推动向植物性饮食转变将有助于中国居民改善营养和健康,有助于环境可持续发展,减轻粮食安全压力,同时促进乡村振兴。

研究还梳理了促进居民饮食转变的影响因素和有效干预措施,并结合相关专家的访谈结果,凝结出四点推动我国饮食向植物性饮食转变的政策建议: (1)提出适合中国居民的植物(2)推动全民植物性饮食转型,针对不同消费群体采取差异化支持措施; (三)普及“食育”教育,营造植物性饮食环境; (四)以植物性饮食为引领,调整生产结构,提高植物性食品供给能力。

该研究由浙江大学求是讲座教授、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国际院长、国际粮食政策研究所高级研究员陈志刚教授领导,并得到广东岭南教育慈善基金会的资助。

本网站转载其他媒体之作品,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权利所有人拒绝在本网站发布其作品,可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将视情况予以撤除。

发表我的评论 共有条评论
    名字: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