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生活网

浙江绍兴安昌古镇传承发展“酱文化”乡贤典型

编辑:生活网      来源:生活网      古镇   绍兴   酱油   振兴   门店

2023-12-02 14:00:30 

江南的冬天离不开腊肉。 安昌古镇位于杭州湾南岸,始建于北宋,明清时期重修。 如今,家家户户仍临水而居,生产、销售“酱”、“腊肉”的传统习俗延续了数千年。

每年立冬之后,安昌古镇就变得热闹起来。 香肠、酱鸭、腊肉、鱼干、酱油等“土特产”,香气扑鼻,让人垂涎欲滴。 房屋的屋檐、窗前、街道走廊沿线,随处可见。 当地民众迎来销售旺季。

胡立红和胡国庆是一对回乡创业的夫妇。 他们也是安昌古镇传承和发展“酱文化”的先贤典范。 胡丽红告诉记者,她原本从事旅游业,丈夫曾经专注于纺织外贸。 十多年前,她看到当地政府大力推动古镇振兴,而丈夫又擅长做“酱”,于是2009年两人一起回老家,在村里开了一家香肠店。

“我们是第一批进驻安昌古镇的商户,当时政策扶持力度很大,前三年享受了租金减免。” 胡立红说生活网消息,近年来,古镇发展迅速,客流量越来越大。 带动了整条古街的香肠生意。

如今,在安昌古镇旅游,这里已成为“江南腊肉一条街”。 家家户户做“同一件事”也加大了竞争压力。 周围的经营户纷纷发生了变化。 不过,“腊梅夫妇”经营的夫妻店已从原来的2家店扩大到7家店,回头客不断增加。 越来越多,成为古街上经营时间最长的香肠店。

在胡立红看来,遵循“节气规律”、坚守“酱味”初衷是关键。

“我们遵循传统,每年都会选择立冬后的晴天制作,以保证香肠和酱鸭的味道和品质。除了讲究时间外,我们只专注于制作一种口味——酱料”风味,希望能够让传统的味道更加突出。” 胡立红告诉记者,安昌的水网自古就是“酱缸”的聚集地。 “酱文化”是地方特色,也带动了酱味“出圈”。

记者在“阿红香肠”店看到,不仅“酱品”卖得好,几个大酱罐也十分引人注目,里面装满了手工酱油,按斤出售。 外国游客走进店里,或看色、或闻香,体验“打酱油”的乐趣。 “酱油是制作香肠、腊肉的重要原料,所以我们也选择自己生产。”胡立红说。

前店销售,后厂生产,夫妻俩选择了“前店后厂”的发展模式。 采购猪肉、调味香肠、风干……走进后方生产基地,院子里的几十根竹竿和一排排香肠形成了一道独特的冬季风景。 胡国庆和雇工们来回穿梭,把香肠晾在阳光下。 胡国庆说,冬天是一年中最忙的时候,只要天气好,他就会一直做下去。

酱香沁人心脾,故乡亲切的感觉浓浓。 据柯桥区委统战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当地凝聚新老农村贤德之士的力量,组织召开“来客德德大会”,实施“老德行”。绍兴回归工程”、健全农村良性体制机制等,为县域经济提供优质服务。 发展增添“乡村圣人的智慧”。

面对家乡的“召唤”,像这对“腊梅夫妇”一样,外地先贤瞄准家乡的发展机遇,掀起了一股“回乡潮”,打造“酱品”品牌,发扬光大。传承传统酱文化,助力古镇复兴。 据安昌市统计,目前当地有酱油相关生产企业、小作坊、流通经营者330多家,其中大部分是返乡人员。 (超过)

本网站转载其他媒体之作品,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权利所有人拒绝在本网站发布其作品,可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将视情况予以撤除。

发表我的评论 共有条评论
    名字: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