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下午,以“在人民城市重要理念引领下推进新时代城市建设和治理现代化”为主题的讲座结束,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历时两个月探讨“新时代的中国”国情。 系列教育讲座圆满结束。 本次讲座的主讲人是原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李奇。 多年来,在部校共建的推动下,像李奇这样的数十位学术界和行业专家来到复旦的讲台,为广大新闻学子带来了一场精神盛宴。
2001年12月起生活网消息,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与复旦大学签署共建新闻学院协议。 如今,这一模式已经走到了第二十个年头,也成为国内新闻传播教育史上的一大亮点。 在这片红墙大院里,各部门和学校共同为复旦新闻学院的成长搭建了平台,搭建了平台,吸引了资源,促进了产学界的互动、教学与科研的融合,培养了无数信仰坚定、专业技能过硬的新闻人才。
二十年过去,向着太阳生长,开辟新河
二十年来,复旦新闻在部校共建的背景下向阳成长,不断拓展自身的成长潜力。 截至目前,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已与今日头条、腾讯、澎湃新闻、网易、国家网信办、中国联通等新媒体巨头建立战略合作联盟,将一线新媒体引入复旦新媒体教育框架。 同时,复旦新闻还建立了国家高校实践教育创新创业基地、上海新媒体实验中心、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代表性实践基地,使学生专业实践教学活动进入常态化状态。 为现代化和实战化提供强有力的硬件支撑。
丰富的实践基地和专业资源。
此外,“部校共建”后,学院充分挖掘和聚集社会资源,在全国80余家媒体、上海等当地知名媒体建立了实践教学基地。 近10年来,新学院共有8名教师到媒体挂职,促进产学相互促进。 此外,在部校共建的支持下,复旦新闻致力于讲好中国故事,推动文化“走出去”。 自2017年设立丝绸之路-中国政府奖学金项目以来,项目组已访问越南、印度尼西亚等8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14所大学、3所中国中学、4家当地及中国媒体机构合作驻外期间,两国政府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开展了富有成效的交流,更有利于提高我国新闻传播学科的国际影响力。
在部校共建的背景下,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也建立了“大思政”格局,为每一位新闻系学生补充精神钙。 2016年,新闻学院制定了课程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方案,被列为复旦大学课程思想政治教育示范学院。 近年来,着力构建和建立“专业课程+前沿讲座+特色实践”三位一体的新课程思政框架。 2019年,共有11门专业课程通过学校思想政治项目验收,并报批上海市试点课程。 2016年以来,由上海市委宣传部和复旦大学共同主办、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承办的“新时代的中国”国情教育系列活动,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影响和广泛关注。称赞。 仅2020年,6部委和学校联合共建新闻学院就有8800名学生。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领导班子结合今年当前的政治热点,精心策划了讲座主题,积极联系讲座资源。 城市建设、治理现代化等时代国内热点,以及国际视野下的中国自信、当前国际形势、中美关系等国际关系问题,也安排了“改革开放是中国的发展”。第二次革命”和“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共产党历史研究》等“四史”教育内容,为新闻学院“大思政”格局的建立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赢得了一致好评受到老师和学生的好评。
二十年过去了,思想政治教育,润物细无声
2019年4月28日,复旦大学召开“三全面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推进会。 会后,复旦新闻学院立即成立了以米伯华院长为组长的“三全面育人”工作领导小组,并下发了《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关于建设“伟大思想政治教育大局”的意见》 《格局:深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方案》。 《方案》在“办好思政课‘主干’”、“守住课堂教学‘主通道’”、“建设坚强师资队伍‘主线’”三个模块中提出了多项引人注目的举措。力量'”。
开展学院学术团队《形势与政策》思想政治课和博士讲师团课程质量提升工程。 学院领导班子带头讲授思想政治课,博士讲师团到分院讲党课,夯实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基础。
重点建设“复旦大学网络文化工作室”。 疫情期间,该院周保华、徐迪、崔迪等老师带领的“谣言可视化”团队完成了数据可视化工作“阅读了946条辟谣信息后,提取了一些信息识别方法”,并发布疫情期间学生正能量的新闻。
作品由澎湃新闻发表
突出富有学科特色的学科思想政治,充分发挥学科优势。 学生自主运营团队“福新传媒”充分发挥专业特长,制作了展现钟阳教授奉献精神、历史故事的原创手绘微视频《种子的初心》 《共产党宣言》最初由老部门负责人陈旺道翻译。 称赞。
原创手绘微视频赢得广泛好评。
阜新传媒学生作品
推进“课程思政”示范部门工作。 以“国情教育”、“走进新闻传播”为名编写系列讲座,利用“新闻评论”等专业课程,打造“课程思政”结合。
《走进新闻传播》系列讲座。
实施“课程思政”各类课程体系建设。 在课程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核心课程《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入选国家级精品课程、教育部网络共享课程。 “中阳式教学团队”称号还被上海市教委列为2019年“为师、为学”先进典型进行宣传推广。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马新观”团队。
加强教师政治理论学习; 选择身边的典型,抓住典型领路。 依托“我心目中的好老师”等评选活动,梳理优秀辅导模式,倡导良好教风。
复旦大学“我心目中的好老师”、“我心目中的好导师”评选。
同时,复旦新闻还邀请市委宣传部和媒体人员担任专业硕士生的行业导师,从专业技能和职业精神两个层面为学生担任指导员。 截至目前,行业导师覆盖市委宣传办、新华社、人民日报、上海报业集团等20多家单位,行业导师总数近30人,极大丰富了专业教学学院的制度。
二十年过去了,各部门、学校齐心协力,硕果累累
春花秋实,硕果累累。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一直致力于构建产学互通、德才兼备的学生五维德育体系。
中国研究生新闻与传播学术会议由复旦新闻社发起。 这是全国新闻传播领域首个由研究生独立创办的学术年会。 20年来从未间断,平均每年收到200多篇投稿。 参与者跨越大海。 对内对外,2019年四校联盟联合举办论坛,拓宽学生知识视野。 2020年是学术年会召开20周年。 投稿数量创历史新高,并首次与remix平台合作在线直播。 观看规模已达3218人次,惠及世界各地新闻传播专业师生。 此外,“新学沙龙”、“新闻晚会”等丰富多彩、特色学术和专业活动开辟了本研究,满足学生课外知识需求。
第十八届中国新闻传播学研究生学术会议.
第156期新闻晚报
与此同时,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精心打造文化、体育、美育的教育体系。 “友力四重奏”记者日游园会、“新韵合唱团”、研究生中秋晚会等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活动,为学生们提供了充分的自我展示空间。 新学院的学生在“系杯”篮球比赛中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新韵合唱团。
在实践中,复旦记者“脚下有泥,心里有光”。 自2016年启动以来,“记录中国”品牌实践已覆盖全国20个省份、39个县市,采访人数超过300人。 社会效应。 该项目荣获2016年共青团中央“千校千人工程”最具影响力好项目、2017年“智行杯”上海市学生专业实践优秀项目二等奖、 2018年,2018年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 近两年还荣获2019年“知行杯”上海市大学生社会实践大赛二等奖、2019年复旦大学十佳暑期社会实践项目、2020年复旦大学十佳暑期社会实践项目。 。
多年来,复旦新闻学院“苦学、苦练”的校训已深深融入到部校共建的育人过程中。 未来,复旦新闻将继续搭建更广阔的平台,培育更扎实的专业,培育更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为学子的成长和成功保驾护航。
本网站转载其他媒体之作品,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权利所有人拒绝在本网站发布其作品,可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将视情况予以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