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安斌(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
刘长雨(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研究生)
发表于《青年记者》2020年7月
2019年12月,普利策奖评选委员会宣布,将为2020年的评选增加一个新的奖项类别:音频报道。 评委会主席坎纳迪进一步解释说,近年来音频新闻的复兴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并产生了一批有影响力的非小说类报道,因此应该增加一个“实验性”奖项来表彰其中最好的,即就是那些“既有启发性又引人入胜的故事,坚持不懈地服务于公众利益”的优秀作品。
随着播客的兴起和语音控制智能媒体的普及,听觉逻辑在新闻生产和传播的数字化全链条重构过程中被复活。 全球新闻媒体行业的“音频转向”不断深化,一批专业性和影响力的“现象级爆发”。 早在2017年,美国网络新闻奖就新增了“音频数字叙事奖”,以推动这一新兴报道形式专业水平和质量的快速提升。 近期,“有声报道”能够进入历史悠久的普利策新闻奖视野,是其得到学术界和工业界主流认可的重要标志。 鉴于此,本文对音频新闻的历史脉络、渠道演变和实践特征进行梳理和总结,以期为国内同行的相关实践和研究提供借鉴。
历史背景:
听觉逻辑的回归与超越
20世纪上半叶是广播的“黄金时代”,广播新闻日益成为新闻业的主流门类。 最初,广播新闻高度依赖播音员阅读的报纸形式,在内容和形式上完全“复制”文字传播。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平面媒体的生产体系遭到破坏,广播新闻的时效性和感染力凸显出来。 各国政府利用广播电台进行宣传和心理战,为广播新闻业的崛起提供资金和技术保障。 从莫罗的《这里是伦敦》系列报道到罗斯福总统的《炉边谈话》,广播新闻已成为引导舆论、重塑政治社会生态的强大力量。
20世纪下半叶电视、互联网和社交平台的相继崛起使广播新闻业被边缘化。 尤其是随着移动数字时代的到来,广播新闻如何改变“网络原住民”一代对声音媒体和听觉传播的过时刻板印象,成为该品类及其相关产业能否实现“重生”的关键。 在此背景下,音频新闻作为广播新闻的升级版应运而生。 相比之下,前者的概念更广泛,涵盖了所有形式的新闻报道和利用声音传递信息。 ②与广播新闻相比,音频新闻具有个性化、移动性、社会化的特点,符合数字化、智能化传播新生态。
虽然“播客”在概念含义、制作主体、传播渠道等方面更为广泛,但仍然是音频新闻最重要的载体。 “播客”()是由 iPod 和广播()两个词合成的,最初是指使用 RSS 将数字音频文件传输到计算机或 iPod 等便携式媒体播放设备的媒体形式。 随着各类内容和渠道的出现,“播客”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拓展,并逐渐发展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多元化、点播的数字音频媒体形式。 ④
自播客诞生以来,新闻报道一直是其内容架构的基石。 从历史上看,该系列不仅是播客行业发展的里程碑,也是新闻播客和更广泛的音频新闻发展的关键点。 因此,新闻播客的发展历程以2014年《系列》第一季的推出为标志,可分为“系列前”和“系列后”两个阶段。
“前系列”时期(2004-2014年),欧美主流广播电台率先意识到数字化带来的机遇,积极进军新闻播客领域。 2004 年,BBC 推出了第一个每周新闻播客《我们的时代》,2005 年推出了每日新闻播客《今日》,并于 2007 年推出了定制播客服务。 国家公共广播电台也是进入播客领域的媒体机构的领导者。 它于2005年8月推出播客服务。到2008年,其每月下载量已达到500万次。 英国《每日电讯报》、《卫报》、美国《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一系列主流平面媒体也纷纷在新闻播客领域“试水”。 ⑤
2005年,“播客”被选为《新牛津美国词典》年度最流行词,被誉为“播客元年”。 截至2013年,全球已有超过25万个独立播客,总播放量超过800万集,在线提供100多种语言的音频内容。 ⑥虽然增长势头迅猛,但由于商业模式不成熟,变现困难,加上网络视频的竞争以及智能手机等新型终端设备的兴起,播客发展步履蹒跚,难以逃脱“昙花一现”的命运。 “前“系列”时期新闻机构对播客的实践探索大多停留在“内容转移”层面,基本延续了广播时代的形式和策略,只将数字化视为传播渠道的改变虽然播客迎来了传统广播数字化转型的曙光,但它并没有改变音频作为分发渠道的唯一角色及其在新闻媒体行业的边缘地位。
2014 年 10 月发生的两件大事件对播客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This Life》(TAL)创作者 Ira Glass 推出了其衍生节目,真实犯罪调查报道播客“”; 苹果推出了一个单独的原生播客应用程序。 前者不仅打造了第一个现象级新闻播客《爆裂》,也成为播客发展的转折点; 后者极大地方便了手机下载,提升了用户体验,使播客能够顺利迁移到智能移动渠道。
该剧第一季以 1999 年巴尔的摩的一起凶杀案开始,重点讲述随后几年发生的深入调查。 职业记者出身的“播音员”莎拉·柯尼格以个人叙事和环环相扣的情节强化感染力,将调查性新闻专题与悬疑表演手法有机结合起来。 通过旁白、证人陈述、对话、庭审录音等声音素材的二次处理,营造临场感和戏剧性,被评为“《纸牌屋》的音频版”。 ⑦《系列》不仅带来了音频新闻成为媒体行业的主流,也激励了更多的个人和组织加入这一新领域,也为新闻播客树立了内容和质量的标杆,推动了播客制作的专业化,培养了大批“新闻播客”。新闻播客的“粘性用户”。在一项调查中,23% 的受访者表示《The 》是他们听过的第一个播客,而高达 89% 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在听完《The 》后开始将播客作为首要任务。 ⑧
2014年至今是播客发展的“后系列”时期。 传统主流媒体进军播客领域,从“试水”转向“深耕”,“听觉逻辑”回归行业主流,有声新闻成为新闻媒体行业发展的“风口” 。 这个机遇要求新闻从业者重新定义“声音”、“音频”等概念,克服“唯播”思维,将音频视为泛媒体报道工具,充分发挥移动智能终端和新闻中的听觉逻辑。 报告数字创新的独特优势。 ⑨
渠道演变:
播客的复兴与声控智能媒体的普及
音频新闻在“后系列”时期得到了显着增长。 从渠道演进来看,具体表现为以下两个趋势:“系列”带动的播客复兴和新闻播客的全球增长; 声控智能媒体的技术升级和产品迭代。
《系列》开启了播客发展的“黄金时代”。 “播客”已发展成为全球新闻传播的重要载体。 调查显示,36% 的受访者每月使用播客,约 15% 的受访者使用新闻播客。 ⑩ 播客更受“网络原住民”青年群体的欢迎。 2020年,与“系列前”相比,75%的12岁以上美国人听过或了解过“播客”,55%的人听过播客生活网报道,37%的人在一个月内听过播客。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经大幅增加。 在现有的77万个播客中,新闻播客虽然只占很小的比例(6%),但其较高的“用户粘性”体现了新闻内容的强大吸引力。 新闻约占苹果最受欢迎播客列表的五分之一 (21%)。 在法国,三分之一 (34%) 的热门播客被归类为新闻,而瑞典 (18%)、澳大利亚 (18%) 和英国 (16%) 的比例也说明了新闻播客的全球重要性。 媒体市场的潜在竞争力。
“新闻播客”类别本身的规模不断扩大。 2019年1月至10月,全球新闻播客数量增加1.2万个,同比增长32%。 近年来,传统主流媒体加大了播客的发行力度。 对50多个国家的60个《每日新闻》播客产品的跟踪调查显示,大部分是在过去一年半的时间内推出的,而广播电台、报纸等专业媒体机构已成为播客的主力军。音频新闻制作。
作为“前“系列”时期“进军”新闻播客的媒体机构之一,BBC在“后“系列”时期持续拓展内容和产品矩阵,重点发展原创播客产品。 BBC已将85个多语言的原生新闻播客投放到Apple 应用市场,以在不脱离主流的情况下触达“长尾受众”,并在形式和长度上提高其灵活性和适应性。 有了学位。
2017年2月,《纽约时报》推出“每日新闻”播客,每周一更新,每次时长20-25分钟,重点关注两个新闻话题。 新成立的音频部门负责人打算将其打造成《纽约时报》的“新数字头版”。 《纽约时报》新闻播客坚持“数量更少、容量更大、质量更好”的发展策略,重点发展“每日新闻”、“持续追踪”、“观点”、“书本”(书)和波士顿公共广播电台。 与广播电台(WBUR)合作的五个品牌音频新闻播客“The Love”。 除了BBC、纽约时报等老牌媒体外,网络媒体也在音频新闻浪潮中崭露头角。 2019 年,新闻网站 Vox Media 的播客节目数量增加了一倍,“活跃”节目超过 200 个,为其母公司贡献了八位数的音频收入。 主打时事评论的《克莱因秀》和主打科技、商业领域的《要点》,成为拥有大量“铁杆粉丝”的品牌播客。
一方面,无论是传统媒体机构还是新媒体公司都将音频新闻作为推动自身在数字时代转型升级、与用户建立关系、创造新的收入增长点的重要方向和主业。 其日益细分的播客类别也带来了更广泛的音频新闻,包括每日新闻和时事、单口脱口秀和访谈(如“The Klein Show”)、单一主题系列节目(如“The ”) 》),多个主题录音节目、有声长篇广播等五类。 另一方面,以智能音箱为代表的声控智能媒体成为当前全球通信技术革命的“风口”。 截至2019年,全球智能音箱销量达1.47亿台,较上年增长70%。 尽管2020年初爆发新冠肺炎疫情,第一季度全球智能音箱出货量为2820万台,较去年同期增长8.2%。 总体来看,疫情期间出现的“居家办公+云生活”模式,客观上也推动了语音控制智能媒体设备的普及。
具体来说,声控智能媒体的技术升级以及相应的产品迭代主要推动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音频新闻发展:
首先,声控智能媒体设备的普及,将音频新闻的应用场景进一步拓展到家庭环境、车载环境,从而使音频新闻触达更广泛的用户,进一步提升影响力。
其次,在内容制作和服务方面,传统主流媒体纷纷投入开发适应声控智能媒体设备的音频新闻产品。 多元化的产品形态更好地满足了用户的多样化需求。 人工智能可以将文本快速转换为音频,从而大大减少制作新闻播客的时间和成本。 加拿大环球邮报使用 Polly 文本转语言和语音转语音服务,使机器生成的音频听起来更加逼真和自然。 其付费用户可以设置自己想听的文章的英语、法语和汉语三种语言,并选择自己喜欢的声音进行广播。 BBC、NPR等老牌广播公司通过提供点播服务巩固市场份额,并开发了适合多元化场景的“简讯”等短音频产品,强化互动功能。
“点播”功能也推动了广播新闻的复兴及其与音频新闻的深度融合,导致“听广播”等新业务的兴起,其与原生新闻播客的界限日益模糊。 传统广播节目已转变为基于移动互联网和声控智能媒体设备的时移定制音频新闻产品。 NPR《早间广播》、BBC《我们的时代》等品牌播客在内容结构上进一步细分,充分满足用户的多元化需求。
第三,在平台层面,流媒体平台也加快了自身“进军”音频新闻的步伐。 谷歌正在全球推广音频新闻聚合服务,社交平台“Sound Field”将其音乐播放列表与短新闻音频整合在一起。 内容相互融合,升级为“定制云盘”模式。 总体来看,不同平台之间的竞争与合作为音频新闻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舞台,其潜力将在技术创新的驱动下进一步释放。
实践特点:
时空开放与个体参与
2020年5月4日,普利策新闻奖首次颁发音频报道奖。 《这就是美国生活》系列播客第688期《局外人》成为史上首部获奖作品。 该播客由好未来团队、《洛杉矶时报》记者 Molly O'Toole 和 VICE 自由撰稿人 Emily Green 制作,以声音为媒介,深入、全面地介绍特朗普政府的实施情况。 “留在墨西哥”的“排外”政策后,滞留在美墨边境的难民陷入困境。 《》和《The 》均来自 TAL 播客团队,该团队由拥有 17 年 NPR 广播经验的 Ira Glass 创立。 在他看来,音频新闻应该“像一部微电影”,有人物场景,有情节跌宕起伏的“弧线”。 为了追求自己的梦想,1995年,他招募了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在芝加哥公共广播电台创办了TAL系列节目。 作为新闻播客的领军者,好未来的创新实践体现出三个特点——时空开放、叙事个性化、用户深度参与。 一个明显的体现。 音频新闻赋予用户的“时空控制”是其受欢迎的重要原因之一。 同时,它的时空开放性进一步为播客制作者“赋能”,让他们能够探索广播新闻实践中难以实现的话题、形式、时长和技巧。 “时空开放”是指音频新闻在内容分发层面具有高度的“可用度”,从而摆脱了传统广播的结构性时间限制和特定接收媒体的空间限制。 音频新闻超越了广播新闻一成不变的版面规定,可以实现最新素材、多观点、信息更新的“二次传播”和“二次传递”。 随着智能手机和声控智能媒体设备成为播客的主要分发渠道,节目的“黄金时段”和用户的“收听时间”被无限延长。 同时,空间的限制也被打破。 借助智能移动终端,用户可以在任何地点、任何场景获取播客内容,并且可以快速找到亲友之外的其他“有趣”群体,实时分享收听体验。
对于作为内容生产者的“主播”来说,时间和空间的开放性直接体现在音频新闻的“生产灵活性”上。 广播电台必须考虑一天中的时间和内容制作的持续时间等因素,为新闻、旅游、广告和其他预定的“基线”元素留出空间。 传统广播电台制作新闻节目时,时长需要控制在秒级。 音频新闻则没有这样的限制,允许制作者以最适合节目内容的方式和时间长度讲述故事。 这种“制作灵活性”对于深入调查的系列报道尤其重要,因为随着调查的进展,记者需要添加更多材料或采访更多消息来源。 该系列第一季的剧集长度从 28 分钟(第 3 集)到 56 分钟(第 12 集)不等,完全取决于每个案例的“适合度”。 获得普利策奖的《海外人物》时长65分钟,属于“长播客”范畴。 记者对边境难民、移民官员、非政府慈善组织人员等相关人士进行了深入采访。 他还对被驱逐到墨西哥的“非法移民”所遭受的有组织的绑架和勒索进行回访和追查,完整再现了新闻事件的全貌。
个人化和风格化的叙述是音频新闻的重要特征。 与广播新闻相比,音频新闻的记者不必拘泥于“隐形人”的角色设定,可以以叙述者的视角引导用户探究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 这是广播新闻中记者作为“主播”和“主播”最显着的区别。 NPR 2010年的一项调查发现,人们放弃收听广播新闻的主要原因是主播“不带感情的声音”和“僵硬的语气”。 考虑到这一点,格拉斯认为音频新闻应该以“人性化的叙事”为中心。 在第一季的12集中,《系列》的“播音员”科尼格抛弃了广播新闻中常用的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上帝视角”和冷静片面的“机械抄袭”。 ”的原则,从观众的角度展现事件的全过程及其相关各方的认知。秉承真诚、公开、透明的理念,她充分呈现了调查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挫折和失败。 ,同时遵循“听觉逻辑”,通过声音素材的编排和自己的语气,表达个人的喜悦与感动、焦虑与困惑,忠实地展现声音、语调的变化,形成自己独特的“语气”例如,在第一集的开头,柯尼格提到她的公公婆婆住在案件发生地巴尔的摩,并开始关注她的案件每次探望老人的经历,这种人性化的联系对于广播新闻主播来说是难以想象的,但在社交媒体时代,却是非常必要的。用户稳步建立。
广播新闻是“推式”媒体的一种形式。 主播单向传递信息,观众只需被动接受,或者“被迫”参与内容生产。 相比之下,新闻播客是一种“拉动”的媒介,这就引出了音频新闻的第三个实用特征——深度参与。 与广播新闻的“听众”相比,音频新闻的“用户”拥有高度的时间、空间控制权和信息解读权,因此具备主动参与内容生产的能力。 基于高保真耳机和智能手机的收听播客的方式创造了一种有别于广播节目的“隐私”和“代入感”,让用户能够在不受外界干扰的情况下即时与网上“好玩”的群体联系。 这进一步强化了参与意识。 此外,播客叙事的时间和空间的开放性可以让用户实时参与到节目中。 《系列》从第一季到后期,从“主播”的单向沟通,转变为用户和节目制作人共同探索的集体实践。 分布在美国各地的用户都在通过互联网不断更新有关巴尔的摩枪击事件的最新线索。 “主播”放弃了无所不知的“上帝视角”,相应地增加了用户的“期待视野”。 他们要批判性地解读“草蛇灰线”和“主播”在节目中所展现的多元化观点,甚至彻底颠覆“主播”的猜测和想象。 从这个意义上说,被动接收信息的听众成为主动参与新闻报道的“产消者”。 这种角色的转变也极大地改变了用户行为,以“葛优谎言”或“背景”风格听广播的习惯根本不适用于播客。 据调查,93%的《系列》用户会选择全神贯注地聆听。 同时,音频新闻中使用环境声素材可以营造强烈的“临场感”,让用户有身临其境的“代入感”。 当《局外人》描述墨西哥边境城市对被驱逐移民进行有组织的绑架和勒索时,急促的警笛声、密集的枪声、肢体碰撞的声音和持续不断的哭声将播客用户带入边境难民被绑架的场景。 大卫是一名被驱逐回墨西哥然后被绑架的移民,他几乎歇斯底里地哭泣。 接受采访的美国移民官员在讲述如何不得不拒绝难民入境申请时,常常自言自语,多次哽咽说不下去。 这些富有感染力的声音素材真实、生动地反映了特朗普政府“留在墨西哥”政策给不同群体带来的身心痛苦,从而为用户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
随着语音控制智能媒体设备的普及和智能语音技术的逐渐成熟,“音频导播”逐渐发展成为当前新闻媒体行业转型升级的新趋势。 以播客为代表的音频新闻市场份额和专业水平的快速提升,使其成为本轮媒体转型的中坚力量。 可以预见,音频新闻市场规模将不断扩大,领域将更加多元化,商业模式将更加成熟。 第45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2019年,中国音响市场用户规模达4.86亿,增长16.8%。 预计2020年用户数将达到5.42亿。 可见,音频新闻在中国媒体市场也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面向未来,音频新闻发展要坚持“内涵创新”,以“定制化传播”理念为指导,提高其传播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声音幻灯片”等具有跨媒体特征的新形式,既有音频新闻报道的长度、广度和深度,又具有视觉冲击力、直观性和戏剧性,是音频新闻未来的探索方向之一。 此外,在社交平台后真相泛滥导致“黑暗世界综合症”加剧的背景下,音频报道中应更多引入“建设性新闻”概念,为公众提供信息增量和情感正向。能源,引导他们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凝聚社会共识。
笔记:
① 奖板新音频 [EB/OL]。
②吉姆. 音频 I:领域——声音的力量和声音[EB/OL]。
③⑥ J. (2015): “新”音频生活中的 A: , 广播与音频媒体, 22:2, 164-169, DOI: 10.1080/.2015。
④⑦史安斌、薛进:《播客的繁荣与传媒业的音频转向》[J],《青年记者》,2018年6月
⑤,T.(2015)。 “时代”:作为一种新的大众。 德尔 CAC,41(18),21-30
⑧. D(2019)。 真相:这与 . In , M, & Dann, L,:音频媒体(第 175-198 页)。 美国
⑨吉姆. 音频 II:表格和 [EB/OL]。
⑩ N.,新闻与为[R]. 用于研究 . 2019年
&。 表盘 2020 [R]。 2019年
刘英、胡杰:《新闻播客:国外媒体转型新趋势》[J],《青年记者》,2017年4月
金属丝。 : : 2020 年第一季度 COVID-19 的 Smart 销售额为 8.2% [EB/OL]。
施安斌、叶谦:“智慧媒体传播新十年新闻变革:趋势与展望”[J],《青年记者》,2020年4月
乌古。 “此生”现在是a,再次是a [EB/OL]。
Berry, (2016):the 的 及其带有“radio”一词。 广播和音频媒体,14 (1)。 第 7-22 页。 ISSN 1476-4504
,M.(2016)。 和 。 广播:音频媒体,14(1), 23-41
。 首先是阐明 . ---.html。 2015年
,RS(2020)。 声音的 。 见(第 233-249 页)。 ,
本网站转载其他媒体之作品,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权利所有人拒绝在本网站发布其作品,可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将视情况予以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