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生活网

典型个案分析:电视新闻评论的困惑与争议的启示

编辑:生活网      来源:生活网      电视新闻   新闻评论   焦点访谈

2023-08-05 08:05:34 

新闻教程专稿模板_新闻教程专稿范文_新闻专稿教程

广播电视新闻奖项对广播电视节目的发展起到了引导和推动作用,但节目分类的混乱给节目奖项的优秀创作带来了困难。 通常在项目授予之前,会存在关于项目分类的争论。 新闻话题有哪些? 哪些是新闻评论? 解说节目到底是什么? 哪些只是脱口秀? 业界对此一直争论不休,学术界也没有对电视评论节目进行界定,只是对电视评论的特点进行了一些分析。 如果脱离节目的形式来谈论电视评论,就很难体现电视媒体的特点,也很难凸显电视评论的个性。 为此,笔者试图结合当今电视节目的发展,运用新闻学理论,结合典型案例来探讨电视新闻评论独特的节目形式。 这里我们选择了两家实力雄厚的电视媒体的相关节目,一是中央电视台,其新闻评论部是我国电视评论的试验区;二是中央电视台,其新闻评论部是我国电视评论的试验区; 另一个是擅长创新和解说的凤凰卫视。

一、电视新闻评论的困惑与争议

1989年,中央电视台推荐《凝聚力之谜》作为解说节目参加颁奖典礼。 结果,评委们一致裁定其为特别节目,并授予其特别节目一等奖。 1994年《焦点访谈》播出的《和平把沙漠变成绿洲》荣获中国新闻奖评论类二等奖。 1995年,《焦点访谈》播出的《绿色梦想难实现》在全国电视新闻奖中获得专题类一等奖,而不是栏目定位的评论节目奖。

《焦点访谈》诞生后,就遭遇了被称为“四异象”的尴尬。 因为它的沟通形式和报告方式多种多样,与我们传统的、一贯的报告方式不同,也不完全像课本上的划分。 这是新闻,这是专题,这是时事通讯,那是评论。 有时,它可能会选择控制新闻事实的手段之一。 但更多时候,它的表达方式与上述体裁的界限有些模糊,似乎是集合了各种新闻体裁优点和特点的混合体。 以《焦点访谈》为代表的各类评论栏目往往基于不同主题、不同载体形成不同的表达方式,不同的媒体媒介以不同的方式组合信息。 因此,有的是新闻评论或纪实新闻评论,有的是深度报道,有的是新闻专题报道,有的是时事评论报道,有的是新闻专题报道,还有的是杂志。 类型新闻栏目。 关于这种报道方式归属的争论集中在年度好新闻奖上。

另一方面,脱口电视评论节目日益成为电视评论的主要类型,而我们从我们习惯的“焦点访谈”节目的形式观看评论节目,脱口秀的形式不同于传统的电视评论节目。 《焦点访谈》的风格评论相去甚远,不少人质疑:脱口秀是评论类节目吗?这样的节目在电视新闻评论中是否也应该占有一席之地?

新闻教程专稿范文_新闻教程专稿模板_新闻专稿教程

2.新闻话题和新闻评论

在电视新闻节目中,新闻专题和新闻评论之间的界限最为模糊。 《焦点访谈》播出后,因其强大的舆论影响力而受到广泛好评。 一时间,全国各省市电视台也纷纷推出电视评论节目,引发了全国范围内的“焦点访谈”热潮。 然而,不少专家学者通过对一些节目的分析,对电视台评论栏目的自我定位提出了质疑。 有人士指出,虽然央视一再声称《焦点访谈》是“新闻评论栏目,并将定位它的四句话放在每期节目播出时,反复强调这档节目的评论性质,但在实际操作中,新闻评论仍然时不时地被做成新闻话题或新闻调查。” (1)

《焦点访谈》栏目的定位是:“关注时事报道、分析新闻背景、看社会热点、评论公共话题”。 后来,这四句话被浓缩为一句话:“用事实说话”。 从这个栏目方针可以清楚地看出,报道或传播事实是《焦点访谈》的基本内容。 “《焦点访谈》是一档注重深度报道、善于舆论监督的电视新闻评论节目。” (2)。 《焦点访谈》很多节目的解说多于解说或只有解说,往往最后一句是“这难道不能不让我们担心、三思吗?” 并给观众留下评论的空间。 在电视新闻节目范畴中,新闻话题和新闻评论的区别在于前者传播事实信息,后者传播观点信息。 像《焦点访谈》这样主要传播新闻事实的节目,其实更接近于专题新闻节目。

《焦点访谈》创始人、时任央视新闻评论部主任孙玉生在其《十年》中写道:“在《焦点访谈》成立初期,我就提出‘多报道、少评论’。这是一种选择中的平衡。我一直坚持一个观点:中国电视新闻还处于报道阶段,分析评论的时代还没有完全到来。 (3)

在电视新闻评论与电视新闻话题相互纠缠、难以区分的时候,深度报道的概念被理论界大力提出。

上海电视台的刘敬东说:“你看看我们评论部门的产品,从央视的《焦点访谈》、《新闻调查》到我们上海电视台的著名栏目《新闻透视》、《新闻观察》。节目中真正的评论可以说是越来越少,甚至可以忽略不计,更多的只是开头和结尾的“点睛之笔”,节目的形式其实更接近,甚至是一个深入的报告。” (4)那么,什么是深度报告?

新闻教程专稿模板_新闻教程专稿范文_新闻专稿教程

长期以来,“深度报道是一种新闻风格”的观点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深度报道作为报纸风格刚出现时,确实在形式和内容上与其他新闻报道有所不同。内容。 是”一种新的流派。如颇具影响力的《现代新闻采访写作教程》一书,将深度报道、解释性报道、预测性报道归为一类:“在我国,深度报道也被称为‘全息报道’。 ”、“全方位报告”等“解说报告”、“特写”、“社会纪实”。”(5)但笔者认为,即使抛开分类学的逻辑,在——深度报道被视为一种风格,理性分析被感性认识取代,恰如其分。

美国詹姆斯·波普曾指出,在风格上不应该使用“深度”的概念,因为这似乎暗示着人们曾经接受过一种“浅薄的报道”。 波普认为,新闻这个词与深刻性联系在一起,肤浅、不深刻的新闻根本不是新闻。 对此,有学者在论文中指出:“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更倾向于强调深度报道是新闻痴迷于深度的一种写作目的”。 (六)“深度报道无固定格式,不宜过多受文章长度限制,只要能深入反映新闻真实情况即可,简讯、专题、评论、专题文章、调查报道”等等都可以写成深度报告。” 深度报道的概念属于非文体范畴,它首先是一个新闻运作的概念。

在新闻实践中,综合风格深度报道的出现,进一步否定了“深度报道是新闻风格”的判断。 风格结合将多种新闻风格融合在一起,整体上呈现出一种深入探索的状态。 台湾学者对此进行了阐述:“基本框架是新闻,结合记者分别采访的相关新闻、专家学者的意见、列表和图片的辅助……这就是即时深入的形式。”报告……深度报告的写作形式很难明确划分。” (8)这种从文体角度进行深度报道的观点更符合事实。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认为“深度报道”体现了一种“新闻兴趣”(News),从深度(深刻)和广度(广度)角度揭示新闻主客体之间的关系。可扩展性)。 从两个方面指出新闻文体的运行方向应以受众认知的效用为主导。 在实际操作状态下,它更大程度地作为各种文体操作的手段而存在。 从这个理念出发,新闻话题、新闻评论都可以成为深度报道。 但两者还是有区别的,那就是新闻专题不一定是深度报道,但新闻评论一定是深度报道,而且一定是深度报道! 在课程中谈到新闻报道的层次时,哥伦比亚新​​闻研究生院提出了三层报道的概念:第一层报道是事实、直白的报道,第二层报道是探究本质的调查性报道。第三层报告是表象背后的调查报告,探究表象背后的本质。三层报告是基于事实报告和调查报告的解释性分析报告。 第一、第二层次应该是新闻话题的范畴,第三层次往往在报道中传达意见和观点,进而成为新闻评论,第二、第三层次应该属于深度报道。 以此为标准,我们划分《焦点访谈》中的新闻话题和新闻评论就不难了。 新闻话题是对事件新闻的直截了当的全过程报道或调查报道,传达事实信息,不带任何观点和评论; 新闻评论是在事实和调查报道的基础上发表观点、阐述观点。 传递意见留言。

新闻教程专稿范文_新闻教程专稿模板_新闻专稿教程

3.脱口秀和评论节目

新闻教程专稿范文_新闻专稿教程_新闻教程专稿模板

电视脱口秀节目起源于国外的“Talk Show”节目,字面意思是“谈话的展示”。 我们将其译为“脱口秀”,港台译者则将其译为音意合一的“脱口秀”,刻意凸显此类节目在不事先准备剧本的情况下“模糊”的自然性和机智。 由此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脱口秀节目是通过大众传媒展现人与人之间自然对话过程或沟通过程的一种节目形式。 与深度报道不同,电视谈话节目本身就是一种节目形式。 电视谈话节目在西方电视业已有几十年的历史。 它是各大媒体不可或缺的节目形式,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国外已经有很多类型的脱口秀节目,就像现在的网络聊天已经形成了自己的脱口社区。 脱口秀包括新闻脱口秀、社会教育脱口秀、综艺脱口秀等多种形式。 但并非所有脱口秀节目都是电视评论节目,只有新闻脱口秀节目才能成为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其他类型的热门脱口秀节目不包括在内。

胡文龙教授主持的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九五”研究项目《中国新闻评论发展研究》描述和总结了中国电视新闻评论的演变、创新和发展。 本部分由屠广金教授撰写。 她将中国电视新闻评论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并把中央电视台的《观察与思考》、《焦点访谈》和《讲真话》视为这三个阶段的标志栏目。 (9)作者同意前两阶段的划分,但不认为《说实话》是电视新闻评论节目。 这一点从《实话实说》的大部分节目标题就可以看出,比如《不奋斗就成不了才》(1996年6月9日)、《不奋斗就成不了才》(6月16日) 1996年)、《父女之间》(1997年8月17日)、《说话的才艺》(1998年5月10日)、《常回家看看》(1999年5月23日)、《爱情的门槛》(2005年3月9日) 16).这些热门脱口秀节目强调社会性和人文性,由此可见,《说实话》不是新闻评论栏目(当然,《说实话》中有些节目是新闻评论)。不难解释,在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评选中,《说实话》入选社会教育栏目。

事实上,《说实话》也曾有进军新闻评论领域的计划,但随着节目主持人崔永元的退出,这个机会就失去了。 而历史的责任则推到了凤凰卫视1999年8月推出的一档时事评论节目——《聊聊时事》。 《时事说》以其成功和影响力再次推动了中国电视评论的发展。 其意义在于开创了电视评论的脱口秀形式。 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较早出现的央视《东方时空》的新闻谈话节目《面对面》,但其单向传播的特点具有报纸评论性比较强的特点,所以并没有成为电视节目。审查。 主流节目格式。 脱口秀是一种非常适合承载评论内容的节目形式。 当电视新闻评论的内容依附于脱口秀节目的形式时,就构成了脱口电视评论节目。 我们来看看凤凰卫视两档颇具影响力的谈话节目《聊聊时事》和《强强三人行》。

《时事说》是凤凰卫视1999年8月推出的一档时事评论节目,每期30分钟的节目围绕当前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展开。 主持人充当“仆人”,同时代替观众,边听边思考、提问; 把握问题、分析问题,通过自己的个性化观点和表达在节目中发挥核心作用的“传播者”。 在选题上,涵盖国内外特别是台湾地区的时事和主流话题,往往从更宏大的国际背景引导观众,提供更深入、更广泛、更具穿透力的相关信息和演讲。 不仅弥补了国内因政治原因报道评判的不便,更引发了观众对两岸关系问题的深度关注和思考,赢得了高收视率。 该节目的本质特点是通过主持人的提问和评论员的分析向观众传达多元化的深度观点,对相关舆情进行归纳分析,预测新闻事件的发展趋势。 显然,这是一档时事新闻评论的脱口秀节目,而且是一档典型的电视评论节目。

《强强三人组》是一档解说脱口秀节目。 主持人窦文涛与两岸三地媒体精英将就每日热点新闻进行对话、发表看法。 选题多为内地及香港时事政治、社会及市民新闻; 它不属于寻求问题答案的“政治理论”,而是“老百姓的八卦”,带着“世间多少事都是在笑话中完成”的骄傲。 在幽默的氛围中将传播信息的目的与说理融为一体。 有书籍指出,“早期的《强强三人行》曾想做一档民间时事评论节目,但后来在主持人窦文涛的带领下,变成了一档《老友记》式的脱口秀节目。” (九)《羌羌》《羌族三人行》的对话中虽然有不少讨论或评论,但一方面,其讨论的内容并不全是新闻,而是对过去和现在的“外行八卦” ; 另一方面,缺乏科学严谨的政治讨论,更多地采用一种不“政治”的嘲讽。 新闻评论需要严谨的论证,而不是嘲讽,更不是开玩笑!

可见,新闻和时政评论是区分脱口秀是否是新闻评论节目的重要标准。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无论是深度报道的新闻评论,还是新闻评论的脱口秀节目,所有电视评论节目都应该具备新闻评论、新闻评论和政治评论两个重要特征。 而且,从舆论的角度来看,脱口秀节目是一种非常合适的新闻评论形式,因此此类节目也应该在新闻奖项中占据重要的一席之地。

新闻教程专稿范文_新闻专稿教程_新闻教程专稿模板

目前,新闻评论和谈话节目是我国电视新闻评论的两种主要节目形式。 但值得指出的是,在电视解说节目的实际创作中生活网消息,有些节目形式往往相互重叠。 只要有利于传播效果的实现和新闻舆论的引导,节目形式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改变。 随着我们对电视新闻评论的深入认识和现代视听传播的发展,各种新的节目形式将会被创造出来。

笔记

(1)蔡兆波、肖宗,《中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发生与发展探析》,第11页。 256

(2)赖浩峰《央视“用事实说话”与“用观点说话”的比较》来源:中国传媒网

(3)孙玉生,《十年——从改变电视声音开始》,生活阅读新知三联书店,2003年版,第114页。 156

(4)刘敬东,《电视新闻评论,还在路上》,《现代传播》,2002年第3期,第11页。 37

(5)高宁远、郭建斌、罗大梅:《现代新闻写作教程》,新华出版社1998年出版,第11页。 142

(6) 杜俊飞:《深入报道写作》,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0年出版,第11页。 2

(7) 陈佐平:《新闻报道新思考——新闻报道认识论原理与应用》,中国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0年出版,第11页。 157

(8) 沈正朗《实用新闻编辑与写作》,台湾联经出版有限公司1992年出版,第11页。 153

(9)《中国新闻评论发展研究》,胡文龙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1页。 365

(10)石永刚《破译凤凰》,作家出版社,2004年版,第17页。 30

(本文发表于《电视研究》2005年9月)

本网站转载其他媒体之作品,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权利所有人拒绝在本网站发布其作品,可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将视情况予以撤除。

发表我的评论 共有条评论
    名字: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