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生活网

带着回家的感情,到延安去寻根!我们的根在哪里?

编辑:生活网      来源:生活网      延安时期   石玉

2023-08-04 01:13:59 

今年7月,我跟随“100名青年编辑记者延安行”的队伍,来到了革命圣地延安。 此次活动被视为中央报社年轻一代的一次寻根之旅。

怀着回家的心情,我去延安寻根! 我们的根在哪里? 在延安之行中,我找到的答案是,我成长和成功的根源应深深植根于党的新闻事业的优良传统,植根于广大农村的田野,植根于与农民和群众的友谊。朋友们。 在简单的友谊中!

向党的新闻工作优秀传统寻根

“哀中华一百年,抗延安八年,请问九州谁主宰?万众瞩目清凉山”。 陈毅同志曾写诗赞扬党的新闻事业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

清凉山是新中国新闻出版业的摇篮。 1930年代、1940年代党中央驻延安期间,曾是党中央报刊委员会、新华社、解放日报、延安新华广播电台、中央印刷厂、新华社等众多新闻的所在地以及书店等出版单位。

清凉山新闻纪念馆里,展品静静地诉说着那些艰辛而激动人心的岁月:生锈的135相机、铸字的铜模、造纸用的马兰草和麻绳、自制墨水的原料——锅底灰、松香、原油渣……

斑驳洞内的蜡像还原了当时新闻工作的场景。 我抄录了以下两段介绍:

“抄报电报是新华社一切新闻的来源。在那个困难时期,由于电信设备简陋,抄报和接收电报完全靠听抄和手抄,而且信号弱,抄报员专心抄报,生怕漏掉一个字。当时调度室里整齐地摆放着两排电机,新华社的同志利用休息时间每天转动电机一个小时,以替代生产任务,增加四两小米的口粮。”

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是我们党领导创办的第一家人民广播电台,于1940年12月30日开播。播音员左手边的陶瓷碗是广播时用来敲打时间的。当时,虽然广播设备极其简陋,但强烈的红色无线电波突破了国民党的新闻封锁,传播了正义的声音,引起了世界的关注。

当我们新闻界的年轻人,带着上网本、相机、录音笔来到前人工作过的山洞时,时空的碰撞让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身边的一切来之不易。 我们拥有前人难以想象的优越物质条件,但为什么我们却在某种程度上缺乏他们昂扬的精神力量呢? 用心追寻这段历史,我找到了方向。 只有深深植根于党的新闻事业的优良传统,才能不断汲取前进的动力!

我记得原《延安日报》总编辑苏若旺同志总结了延安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那就是严明党性原则,实事求是,采取客观事实。以报告为基础,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艰苦奋斗,严明纪律。 组织纪律。

在清凉山山顶“深入群众,不空谈”的碑文前,我宣誓“继承和发扬党的新闻工作优良传统,高举旗帜,着眼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紧扣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弘扬专业精神,恪守职业道德,努力做让党放心、人民满意的新闻工作者”。

延安新闻纪念馆门票多少钱_延安新闻纪念馆讲解_延安新闻纪念馆 穆青

到陕北农村田野里寻根

在前往安塞县建华镇桥坪村的路上,汽车在泥泞蜿蜒的黄土路上颠簸,前方闪现出“前方道路塌陷严重,车辆行人注意安全”的牌子。 。 而这也是村民离开村庄的通道。

桥坪村是陕北老区一个人均年收入4000元的小村庄。 这在中国广大农村并不算富裕,但这里的村民依然充满乐观。

我忘不了房东石玉海叔叔的笑声在山谷里回荡。 他说:“以前黄土高坡上风沙太大,我三天换一次衣服,退耕还林实施后,每天都要换衣服!” 我问为什么。 他说:“从前,风一吹,你身上就沾满黄尘,几天换衣服就脏了。

我忘不了一个停电的夜晚,我与农民报记者、建华镇党委书记郝廷军进行了烛光谈话。 当天下午,郝书记来看望我们,晚上在史玉海叔叔家吃饭。 摇曳的烛光下,郝书记表示,经过反复探索,该镇已经找到了大棚种植业、果树产业、畜牧业三大致富路,并将继续坚定走下去,尽管还存在两大困难——“宏观上缺乏从市场到企业、农户的稳定链条,微观上缺乏启动资金和流动资金。”

在桥坪村,我第一次拿起锄头去地里锄草; 我捡起猪粮喂猪; 我亲眼看到了农民对退耕还林政策的支持,看到了他们对发展设施农业的兴奋。 和赞扬,当然,我也看到了他们对小额贷款的迫切需求,他们对产销对接的深切渴望,他们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充分期待!

新闻工作“三贴近”的重点是“三深”。 要想深入了解国情生活网报道,就必须“沉沦”才能有所收获。 我将永远铭记桥坪村,时刻提醒自己牢记“三个紧密”,做一名对党和人民负责的好记者!

在与农民朋友的朴素友谊中寻找根源

回到北京后,我一进家门放下行李,就给石玉海叔叔打电话报平安。 我说农活不忙,你一定要来北京玩。 我带你去看天安门,爬长城,参观奥运场馆。 他们高兴地答应:“我们在北京,我们还有亲戚!”

我敬佩的穆青、范静宜等资深记者,有很多很多农民朋友,和他们有亲人般的关系。 住在石玉海叔叔家,看到每天围着炉子为我们忙活的叔叔阿姨,我心里时常感到一股暖流——我一个人在外地打工,每逢过年都可以回家小时候,父母也是这样忙碌的,就是为了让我在家里能吃到尽可能多的口饭菜。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每一位党报记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三贴近”“三深入”也应成为我们毕生的追求。 只有植根于与农民、朋友的朴实情谊,才能心中有情,笔下有爱。 只有对国家、对人民有深刻的认识和深深的热爱,才能真正用心观察、用心思考、用心说话、用心写作,成为像穆青那样一生热爱、一生喷发的优秀新闻工作者!

在离开延安的火车上,我睡不着,写了一首小诗。 愿为这段触动心灵的寻根之旅留下一个小小的注脚:山清气远,鼓乐余音悠长。 耕田分麦豆,手持烛谈农桑。 延河英宝塔,心情清凉。 时常思索寻根之旅,用精彩的笔书写美丽的篇章! (本报有删节)

本网站转载其他媒体之作品,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权利所有人拒绝在本网站发布其作品,可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将视情况予以撤除。

发表我的评论 共有条评论
    名字: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