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生活网

绿色金融周报(第142期)丨15部分发文鼓励金融机构基于碳足迹信息丰富金融产物和服务;湖北首创“电—碳—金融”三市场协同运行中国女排3-0保加利亚,蔡斌朱婷一幕引爆全场,张常宁心服口服(前沿资讯)金融

编辑:shixunjie      来源:shixunjie     

2024-06-13 16:47:57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郭晓洁 李德尚玉 实习生罗朵儿 广州报道 

随着绿色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相关的资讯和数据变得越来越丰富。绿色金融周报从宏观视角和机构绿色金融实践等角度,关注绿色金融领域的最新前沿动态,追踪绿色金融市场的最新趋势,为绿色金融相关到场方提供决策依据和参考。

一、重点关注

1、15部分发文鼓励金融机构基于碳足迹信息丰富金融产物和服务

近日,生态环境部等15部分印发《关于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的实施方案》,提出到2030年,碳足迹管理体系将更加完善,应用场景更加丰富,制定出台约200个重点产物碳足迹核算规则尺度,建成覆盖范围广、数据质量高、国际影响力强的产物碳足迹因子数据库,全面建立产物碳足迹标识认证和分级管理制度,并实质性到场产物碳足迹国际规则制定。

《实施方案》提出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鼓励融资主体高效、准确、及时核算产物碳足迹,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核算融资项目碳排放,为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服务提供须要信息。鼓励金融机构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前提下,基于碳足迹信息丰富金融产物和服务。鼓励投资机构和评级机构将产物碳足迹纳入环境、社会和治理(ESG)及可连续发展尽职调查,并。推动将产物碳足迹要求融入贸易、财务、金融和财产等政策,形成推广产物碳足迹的政策合力。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全国统一碳足迹管理体系的建立,为金融机构绿色金融产物创新提供重要的基础设施。

2、2023年度上海碳配额有偿竞价成交价75.06元/吨

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近日公布了2023年度上海碳排放配额有偿竞价发放的最终结果。根据公告,本次有偿竞价发放总量为100万吨,吸引了众多企业的积极到场。在激烈的竞争中,共有43家企业提交了有效申报,总申报量高达2,053,590吨。经过严格的竞价流程,最终有21家企业乐成竞得配额,竞买成交总量到达100万吨。

本次竞价的统一成交价为75.06元/吨,较竞买底价72.15元/吨有所上涨,显示出市场对碳排放配额的强劲需求和积极态度。总成交金额为75,060,000.00元人民币,为上海市碳排放权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碳排放配额有偿竞价有利于提高碳市场的活跃度,推动碳市场建设进一步完善。

3、浦发与中央结算公司发布绿色普惠金融债券指数基金

2024年5月31日,浦发银行与中央结算公司在上海共同举办首批绿色普惠金融债券指数基金发布会。

据悉,2023年1月,浦发银行与中央结算公司联合发布了“中债-绿色普惠主题金融债券优选指数”,旨在引导金融市场资金流向绿色、小微、三农、科技创新等领域的高品级金融债,推动绿色金融和普惠金融的融合发展。基于该指数,嘉实基金、宏利基金、东方基金、国海富兰克林基金等四家公司集中发行了首批挂钩该指数的公募基金,并在近日提前完成募集。这一结果不但展示了各基金公司的协同合作能力,也体现了市场对绿色、普惠价值观的广泛认可。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绿色普惠金融债指数基金的推出是金融机构践行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两篇大文章融合的体现。

4、上周碳价最高96.87元/吨

6月7日,上海环交所发布全国碳市场综合价格行情及成交信息。

上周(20240603-20240607)全国碳市场综合价格行情为:最高价96.87元/吨,最低价91.17元/吨,收盘价较上周五上涨3.05%。

挂牌协议交易成交量430,910吨,成交额41,382,259.04元;大宗协议交易成交量480,000吨,成交额46,608,000.00元。

全国碳排放配额总成交量910,910吨,总成交额87,990,259.04元。

截至上周,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460,555,642吨,累计成交额26,562,502,484.06元。

二、绿金实践

1、湖北首创“电—碳—金融”三市场协同运行

5月31日,湖北“电—碳—金融”三市场协同正式运行启动仪式在汉举行。此次启动仪式上,共有43家用电企业、11家售电公司与23家光伏、4家风电企业签订了共计2.86亿千瓦时绿电购买合同。其中2家银行与4家用电企业在现场告竣合作意向,为4家用电企业提供约7250万元的低息绿色贷款,用于购买1.54亿千瓦时绿电,预计最多可在碳市场抵扣11万吨碳配额。

“电—碳—金融”交易为企业提供了一条低本钱的市场化减排途径,解决了一些中小型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盘活了他们的碳配额资产。同时,企业将获得的资金用于绿色电力的采购,一方面实现了自身的减排,也促进了新能源项目的发展,充实体现金融对绿色低碳发展的支持,为助力碳达峰碳中和形成有力支撑。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电—碳—金融”三市场协同运行将有效降低新能源企业本钱,并激励金融机构创新开发碳金融产物

2、全国首家“碳中和”保险网点于厦门集美正式启用

6月5日,中国人保财险厦门集美支公司正式成为全国首家“碳中和”保险网点。人保财险集美支公司于2024年5月乐成开展了碳中和试点实践,通过节能降耗等步伐,获得了《碳中和证书》。该支公司在办公楼屋顶安装了399.73㎡的光伏发电板,预计年发电量将大幅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同时增设充电桩,鼓励绿色出行。

2024年4月,集美支公司还落地了全国首单蓝碳交易产业宁静险,为民营企业到场蓝碳交易项目提供了有力的保险保障。别的,该支公司围绕清洁能源、节能改造等财产领域,为本地重点龙头企业提供了凌驾22亿元的风险保障。

为实现碳中和目标,集美支公司依托集团ESG信息管理系统,搭建了能耗管理驾驶舱界面,实现了能耗的实时监控和历史数据分析。同时,该公司还建立了覆盖全员的碳足迹体系,配套“碳积分”应用机制,鼓励员工积极到场绿色低碳行动。

为普及绿色理念,集美支公司还打造了“碳中和”试点展厅,开展“双碳”知识宣传普及活动,并举办专题讲座,提倡员工和社会各界共同践行绿色理念。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全国首家“碳中和”保险网点的启用,是保险机构加快服务“双碳”战略、推动绿色发展的重要实践。

3、安徽落地钢铁行业首单可连续发展挂钩贷款

近日,徽商银行乐成为某钢铁企业发放了安徽省首单钢铁行业可连续发展挂钩贷款(SLL),标记着该省在支持钢铁行业绿色低碳转型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联合赤道作为专业机构,为本次贷款提供了评估认证服务。

本次贷款资金主要用于借款人节能减排和资源循环利用方面的连续改进。联合赤道和徽商银行相关负责人与借款人多次对接深入研究,结合借款人实际情况,从提高资源能源循环利用率层面,选取了两个关键绩效指标(KPIs),作为本次可连续发展绩效目标(SPTs),并将之与贷款利率挂钩,若企业在约定时间内完成了全部可连续发展绩效目标(SPTs),则利率在初始值基础上降低,否则保持利率稳定,从而实现了激励借款人绿色转型,助力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目前,全国不少地市开始探索钢铁等高碳排行业的低碳转型路径,转型金融在这个过程中饰演了重要角色。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发表我的评论 共有条评论
    名字: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