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生活网

为什么在三年疫情结束之时,我们再也很难听到“非理性消费”了?

编辑:147小编      来源:undefined     

2023-08-19 06:39:03 

 

“预期”是对未来形势的预计,源自于未来情况变动的不确定性。在经济学中,指的是经济主体为了获得利润,会在形成决策前对不确定因素进行信息收集,形成对某一相关变量的预测和判断,进而确定决策并采取措施,以实现预期目标。

1936年,凯恩斯公开发表了一篇名为《就业,利率和货币通论》的文章,使得预期理论和不确定性问题开始进入经济研究领域。虽然早期文献中讨论的预期等同于诸如预测之类的概念,但是经济学家们已经认识到预测未来的重要性以及预期对实际经济运行的影响,并逐步展开研究充实预期理论体系。预期与投资者行为和心理活动密切相关,预期理论的发展为诸多学者从非基本面角度分析房价波动的影响因素奠定了理论基础。预期理论目前有理性预期、非理性预期、有限理性预期三类主流观点。

有限理性预期理论:随着对预期理论体系研究的深入,新的理论逐渐被提出。1977年,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教授西蒙提出有限理性理论,后获得197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他认为有限理性人的行为是有自我意识的理性行为,但这种理性又是有限的,并不是完全理性的。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萨金特在其著作中提出了接近Simon的有限理性思想,他认为有限理性是介于完全理性预期和非理性预期之间的一种预期状态。根据有限理性,经济个体的预期是受其自身条件所约束的预期。尽管个人的主观意识希望可以做出完全理性的决策,但由于个人的数据处理能力有限,只能结合自身所获得的信息集做出尽可能理性的决策。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萨金特在其著作中提出了接近Simon的有限理性思想,他认为有限理性是介于完全理性预期和非理性预期之间的一种预期状态。根据有限理性,经济个体的预期是受其自身条件所约束的预期。尽管个人的主观意识希望可以做出完全理性的决策,但由于个人的数据处理能力有限,只能结合自身所获得的信息集做出尽可能理性的决策。

所以,经过三年疫情的洗礼,人们的信心已经被消磨殆尽,已有的储蓄也逐步被掏空。信心是对预期最大的打击,当信心降至冰点时,人们经济行为和决策将逐步趋于理性,所以现在我们很难再听到“报复性消费”的乐观了。

拓展延伸:实际上,现在反而是应该到了乐观的时候,三年疫情都走过来了,还有什么是不能应对的呢?也就是,现在就是最差的情况了,未来不可能变得更差,反而应该对未来抱有一丝希望的时候了。可以期待的是,国家将在2023年出台一些大规模的刺激政策和扶持手段,帮助国家恢复经济增长,稳定消费者信心。所以,对于2023年,我们反而更应该保持一份乐观。

发表我的评论 共有条评论
    名字: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