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生活网

过度消费背后的心理因素是什么?

编辑:147小编      来源:undefined     

2023-08-17 19:04:38 

 

人们经常会戏谑说:“能用钱解决的事情就不是事。”除了有开玩笑的意味,如果我们仔细去品味,有些事情,能够用钱解决的话还真是个简单容易的事情。

玩笑归玩笑,可是生活中依然有一部分人将这个理念作为他们的行事准则。

将我们把物质、金钱作为凸显自己的价值的时候,其实是因为内在有着强烈的匮乏感。这个怎么理解呢?

打个比喻,有些小时候受过苦、受过穷、挨过饿的人,虽然长大之后生活富足了,再也不用担心吃不饱饭了,可是他们心中总是有“饥饿感”,所以他们就拼命的吃,舍不得浪费一点点食物,这种现象就是内在匮乏感。

内在匮乏感在我们生活中有两种常见的表现,一个是我们俗称的购物狂,一个是医院消费。

对于购物狂、剁手党来说,他们不管这些东西是不是自己需要的,看到喜欢的都会买,也不考虑它们的实用性,他们买东西不是为了需要这些物品本身,而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购买欲望。这些人内在有些强烈的匮乏感,只有通过不断的购买,通过金钱来确认自己的内在价值,用金钱来安抚自己。

如果一个人总是将金钱作为安抚自己的工具,那么对他来说,这个世界上能够用钱搞定的事情就都是最简单的事情。

医院消费是怎么理解呢?我们身边总是会有这样的人,将去医院当做“家常便饭”,他们总是容易感到自己这里不舒服、那里有问题,但是到医院检查之后,并没有任何疾病。

有些人对于医院有着一种过度依赖,就只相信医院的专家、教授,有些小问题明明只是需要简单的问诊就可以解决的,但是宁愿花费高价也要找到某某教授。

我们去医院问诊的过程有时候很奇妙,包括有些人特别喜欢按摩、spa,医院问诊有时候也是一种有“亲密”的体验,有时候医生会进行简单的检查,比如量血压、号脉等,会有一些简单的问候交谈和安慰,这个简单的过程就会让很多人内心感到放松舒适。

内在的匮乏感怎么理解呢?从心理学上分析,这就相当于婴儿寻找母亲的过程,“我哪里不舒服、我哪里疼痛,我需要安慰需要治疗”。医院的象征意义就是母亲,当我们在生活中受到挫折,总是会想要回到母亲的怀抱。

还有一些人频繁的看医生,但是他们去了一个医院就否定一个医院,看一个医生就贬低一个医生,一开始对医院抱有很大的希望,将医生理想化,最后就把医生敌人化,甚至有些人会经常的投诉医生、投诉医院。这种情况就很像是一个孩子经常跟父母撒娇耍赖,“你不满足我,你不理解我,我就撒泼打滚”。

所以我们不难理解,母亲的感受,或者是母亲环境对一个人有很大的疗愈作用,包括现在很多线下线上的一些营销,尤其是服务行业,都会打造一种氛围感,一种温馨舒适的感觉,这种亲切又自在的感觉,会让人心理上不设防、很放松。

这种刻意营造的舒适感就是母亲环境的氛围,而很多人就喜欢这种氛围,哪怕东西不怎么好吃、不怎么好用,也会被这种气氛所吸引而前去消费。

理解这些是为了看见我们内在的需求,从而可以更好的照料自己。

发表我的评论 共有条评论
    名字: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