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147小编 来源:undefined
2023-08-17 18:33:52
你会不会在一些网站搞促销的时候,疯狂地买一大堆其实并不一定会用到的东西呢?对于这些冲动消费的人,我们称之为“购物狂”。在心理学领域,这种冲动消费的行为被称作强迫性购物,是一种在购物的时候冲动地去购买一些毫无用处的商品或重复购买商品的行为。购物行为很平常,异常之处在于限度。
你是否会在毫无目的的情况下购买商品?你是否在购物的时候,根本没有考虑过自己的经济状况?你是否习惯于将购物作为奖励自己的方式并以此获得快乐呢?你是否因为跟风而购买了商品呢?你是否向家人隐瞒过你的真实花销呢?你是否每次购物之后都会后悔,但下次还是会继续买呢?如果你回答“是”,那么你显然就是一个强迫性购物者。
1915年前后,德国心理学家克雷佩林就提出了“购物癖”的概念,不过一直到20世纪90年代以后,精神健康领域才正式开始研究这一现象,并将其划入心理疾病的范畴。
克雷佩林和博尔京在2009年对强迫性购物做出了如下定义:“由负面情绪所引起的,因为无法控制和不可抗拒的冲动而引发的,花费大量时间购买昂贵商品的购物活动,而这种购物最终会给人们带来社会、经济和人际关系的困难。”
从字面上看,强迫性购物比较像强迫症或者冲动控制障碍里的一种,但是,心理学界却比较倾向于将这种行为划分为成瘾类。换句话说,这种行为形同于烟瘾、酒瘾和物质滥用等行为,所以强迫性消费也被称为消费成瘾。购物狂在疯狂购物的时候,心里会出现快乐的感觉,如同那些有酒瘾的人喝到酒一般。从需求层次来看,衣食住行是最低层次和最基本的需求。但是,购物狂却区分不了什么是需求、什么是欲望。
他们自信地认为,一切自己想要的物品一定都是自己所需要的。他们对购物的狂热程度远远超出了正常人的理解范围。这种狂热与他们所购买的商品并没有太多关系,他们痴迷的仅仅是“购买”这一行为。
名为《瘾》的杂质发表了一则研究数据,指出强迫性购物行为的患病率大约是5%,也就是说每20个人里就有1个是购物狂。强迫性购物的行为在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之间的差异并不大,这种行为大多发生在女性和20岁左右的年轻人身上。
为什么购物狂患者以女性居多呢?神经科学研究发现,这是因为女性体内的血清素受体要比男性体内的多,但是人体所制造的血清素总量不足,分泌的去甲肾上腺素相对而言比较少,所以,她们就需要一些外部的刺激来让自己感到快乐,于是疯狂购物的行为就出现了。除了购物以外,女性往往比男性更加热爱美食,尤其是甜食,而且相对而言抑郁症也更为高发,都是这个原因。
当购物还没有到达强迫性这一程度的时候,购物的确是适应性行为的一种,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提升情绪的作用,甚至还有人提出“购物治疗法”来处理人们所面对的情绪问题。不过,当一个人的情绪存在深层次的问题时,购物就起不到太大作用了,最多只能起到暂时的麻痹作用而已。很多时候,我们战胜了一种障碍,然后这种障碍又会被另一种更加困难的障碍所替代,形成症状替代。这也是为何那些有着进食障碍的女性,很多是才从烟瘾、酒瘾、物质成瘾中恢复过来的人,大多又会产生强迫性购物行为的原因。而这多半是由于在强迫性行为背后的深层次问题并没有被发现和解决。
之所以会出现强迫性购物的行为,大部分原因可以追溯至童年。一个人小时候如果常常遭到别人或者父母的漠视,那么他就会去寻求一些替代品来安慰自己,比如书籍、零食、玩具等。这种影响会一直持续下去,以致其在成年之后,也同样需要其他的情感支持。于是,购物就成了替代性的安慰品。
此外,研究表明,在疯狂购物的背后,还隐藏着许许多多的心理状态。
首先是低自尊
一些从小受人漠视,自尊心低下的人,其内心是渴望得到别人表扬的。所以,他们就会把消费与对人的尊重感联系起来,通过向别人炫耀自己的消费去获得他人的赞美。可惜,这样的行为给他们带来的自我价值提升感总是转瞬即逝。为了维持这种感觉,他们只能继续去购买更多的商品。
其次是孤独
可以说购物的催化剂就是孤独。研究表明,假如一个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感到十分的孤单和空虚,那么大型百货商场里面明亮的灯光、色彩斑斓的招牌,还有店里播放的欢快乐曲,都可以给他带来愉快的感觉。
据美国研究发现,在老年人当中,存在通过电视购物和网络购物进行过度消费的现象。其实这种行为也与老年人的群体性质有关,这类人群往往会感到无聊和孤独,他们没有人陪、没有人可以说话,甚至没有地方可以去,只能整天呆在家里看电视或者上网。因为他们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于是就买了很多没有用处的东西。哪怕儿女已经帮他们准备好了所有的生活必需品,这种过度消费的情况也会时常发生。因此,非常多的欺骗性消费便把目标放在了老年人群体之中。
有的人在经历过一场失败的考试,或者是面对一项无法完成的任务的时候,会想要通过购物来分散自己的注意力,释放自身的压力。
调查研究表明,那些有着强迫性购物行为的人都比较“脆弱”,他们对痛苦的忍受力、对情感的认知能力都很低。有一部分购物狂本身还存在严重的焦虑情绪,甚至严重到无法控制和解决生活和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他们的负面情绪发泄不出来,就试图通过购物来抵消。但在疯狂购物之后,焦虑的情绪往往不会真正消失,这加深了他们的失落和空虚,还带来了深深的负罪感和羞耻感。
那些对任何事都提不起兴趣的抑郁症患者,有很多也会出现强迫性购物的行为。法国研究证明,抑郁症和强迫性购物共同出现的几率非常高。在所调查的抑郁症患者之中,有31.9%的人存在强迫性购物行为,他们大都很年轻,而且女性比较多。
每个人都会追求快乐,明星们在广告中展露出的笑脸,还有那些欢乐温馨的画面,都向人们传递着这样一个讯息:购买这些商品,就可以感到快乐。所以当人们心情不好,又不能找到令自己开心起来的有效方法时,看到这些琳琅满目的商品,就会觉得只要把它们统统买下来,就会感到快乐。
一些人太在意别人的看法,总是希望每个人都能够喜欢自己。很大一部分的购物狂其实是社会属性非常强的人,他们希望在别人眼中自己永远都是完美的,他们总是想着再完美一点,这也是引起他们过度消费的一个重要原因。
这些追求完美的人在遇到变胖、长痘痘等一些会让自己难堪的情况时,常常也会提高购物的频率。他们总是期望能够买到一些独特的配饰和衣服,使自己的外貌更加吸引人,以此来提升自己外在形象的正面情感。我们所生活的时代是一个很容易促发强迫性购物的时代,信用卡这一类的现代付费手段就是很好的例子。
正常情况下,人们购物时那种舍不得花钱的情绪能够抵消一部分购物所带来的快感,但是信用卡的延迟还款功能成功地将这两种感受分开了,就此放大了购物所带给人的快感。从心理学上来讲,这叫做“鸵鸟效应”。因为人们普遍更倾向于关心好消息,会下意识地限制自己对坏消息的注意力,网络购物和一键购物所带来的便利,成功地扫清了购物狂面前的所有障碍。
那么,当人们发现自己有过度消费的问题时,应该怎么办?
这时,需要勇敢地去接受自己的问题,然后尝试从深处去寻找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看看自己为什么会控制不住购物的行为,并且找出隐藏在购物背后的自己想逃避的东西。学会改变一些习惯,比如独自购物、使用信用卡消费;消费时好好思考一下,避免冲动消费;尽量避开折扣店和网店;很饿或者很疲倦的时候不要去购物等等。
负面情绪不会因为疯狂购物而消失,疯狂购物所带来的快感也只不过是一时的。找出问题的原因,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