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生活网

“装修坑”让业主苦不堪言,调查动机

编辑:生活网      来源:生活网      装修   装修公司   装修行业   合同管理   家居

2023-07-29 01:09:37 

调查动机

近日,家住江苏南京的严先生打电话称,自己踩进了“装修坑”。 7月4日,他通过全国装修平台找到当地一家装修公司,并签订了装修合同; 材料)价格,承诺不会涨价,但开工后,工头提出了很多附加项目。 被拒绝后,领班直接停止工作,并擅自拆除了门上的密码盒(用于装饰存放钥匙)。 严先生向装修平台投诉,平台完全站在装修公司一边。

房屋装修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涉及环节多,费时费力。 “装修坑”让很多业主苦不堪言。 “装修坑”有哪些表现形式? 如何避免“装修坑”,规范装修行业? 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进行了深入采访。

● 很多业主在选择家居装修时都踩过“坑”。 在不少家装消费者眼中,“没有不‘踩坑’的装修,只有‘大坑’和‘小坑’”,有的就踩到了设计方案的“坑”装修平台的问题,有的踩了装修平台的“坑”

●装修属于低频消费。对于大多数消费者来说,生活中可能很少或根本没有接触过家装消费生活网报道,对相关流程和项目也不太了解。 机会

● 进一步明确装修当事人的行政责任,加强对装修当事人的约束力; 各地还应制定规范装修行业的地方性法规或规章,明确监管机构对装修当事人的监管义务和责任,强化消费者组织的保护职能

“从开始装修到现在,最后悔的就是找设计师。”

今年刚买房的天津东丽区居民徐女士听说装修很容易“踩坑”,就找了设计师帮她“避坑”。 ”——在设计师的“好话”和劝说下,她的装修预算从不到10万元涨到了15万元,但按照设计方案完成的装修却出现了很多问题。

徐女士的经历也不例外。 “装修公司利用不良信息,让不明情况的消费者掉入‘陷阱’”“没有不“踩坑”的装修,只有“大坑”和“小坑”” ...已成为众多家装消费者的最爱。 共识。

2022年7月,第三方机构对2000名家装消费者进行调查发现,超过60%的家装消费者遇到过装修材料问题,三分之一的家装消费者因无计划加价多花费3万元以上。

多位受访专家在接受《法治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解决家装行业营销乱象问题不会一蹴而就。 行业协会、监管部门、家装企业需要共同推动问题的解决。 监管部门需要加快完善家装行业制度规范,加大监管力度。 比如,将跑钱、投诉量高的家装企业列入诚信“黑名单”,加大对不良企业的处罚力度。 家装行业创造了公平、健康的竞争环境。 家装企业应自觉遵守行业相关法律法规,诚信经营。

装修套路多_装修的套路太深_

装修设计师不专业

口头承诺不签订合同

不少受访者表示:装修设计是最早的“坑”。

徐女士在天津东丽区买了房子后,摆在她面前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装修。 由于她不会装修,所以决定找设计师帮她设计方案,然后让装修公司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施工,认为这样可以避免“踩坑”。

徐女士在网上找到了一家装修公司,号称拥有30多名专业设计师。 她向公司说明了自己的设计意图后,对方给她推荐了一位据说有十几年设计经验的设计师。 经过沟通,设计师给出了详细的装修方案。 比如改造玄关可以扩大空间,装修客厅可以让客厅更加美观。 但计划结束时,徐女士的装修预算从不到10万元变成了15万元。

几个月后,徐女士家装修完毕,但她并不满意。

徐女士告诉《法治日报》记者:“设计师假装为我着想,但实际上他没有考虑我的实际需求和装修成本,只是为了多收钱,比如为了美观”墙壁,或减少开关面板数量,使用安装不方便或将开关面板隐藏在角落;另外,厨房一侧的门窗改造后与卫生间相连,这使得感觉很别扭。有经验。”

徐女士还咨询了有装修经验的人,对方实地考察后告诉她,装修设计缺乏细节,故意漏项。 以吸顶灯槽为例,为了压低报价,让消费者尽快签订合同,设计师可能会承诺使用艺术灯槽,但只在图纸上写出灯槽,而在使用时则使用普通灯槽。实际装修时,最终的效果会大打折扣。

“设计师没品味。” 想要选择半包(包工不包材料)装修的北京西城区居民张先生,在装修前的设计阶段也“踩过坑”。

张先生说:“一开始我选择了半包,因为我觉得建材可以买,自己包装材料可以省很多钱。但是,当设计师拿出设计方案后,我选择了半包。” ,他没有对材质给出明确的描述,比如木地板,材质、款式、品牌、颜色、尺寸有几十种选择,我没有想法,咨询了设计师。

_装修套路多_装修的套路太深

“不仅如此,还钱之前,叫我一声兄弟,帮我设计;付了钱之后,打电话不接,消息不回。别说帮我‘避坑’,只是不要给我盲目的指示,在他看来,是可以付钱的,拿到设计图就万事大吉了,这真的很符合我之前在网上看到的一句话:“不要找一个“穷就找设计师。”张先生说,找设计师时,他并没有考虑他的设计技术有多好,只想着装修减少失误就够了,但结果更让人不安。

另外,在张先生看来,全屋有定制设计师安装橱柜,买瓷砖地板的店家会给你布局和图纸,买暖气的店家会给你方案,还有成为你购买的所有东西的设计师。 负责设计的设计师不一定懂这些东西。

除了装修设计,合同漏洞也是一个“坑”。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利用合同漏洞已经成为一些装修公司盈利的手段之一,比如合同模糊、建材无具体型号等。

“项目移交时我才发现,合同上明确规定要使用某品牌的建材,但实际使用的全是该品牌的中低端产品。” 天津市宝坻区居民马先生表示,他与装修公司签订合同时,公司口头承诺使用高端套餐,其中包括某品牌的一系列高端产品,比如如地板、墙漆、瓷砖等。

“但后来发现,原来承诺提供538元/平方米的地板,被换成了239元/平方米的地板。双方协商,但对方拿出了合同,称合同上只标注了该品牌并未具体说明是哪款产品,该公司的做法并未违反合同。

通过梳理装修纠纷案件,记者发现,现行家装合同中存在不少“霸王条款”:违约金标准过低、施工方未能在期限内完成装修工程等。 ,只需向消费者支付少量违约金。除不可抗力原因外,消费者单方解除合同的,经营者不会退还已支付的预付款。

装修平台变成了装修

执行价格超出预算

装修不能保证按照合同按时完成。

装修套路多_装修的套路太深_

“装修工期拖了很多天,装修公司居然来找我要尾款。” 重庆市民尹川(化名)近日告诉记者,他与一家装修公司签订了装修合同,约定的工期是90天,而不是90天。 一个工作日,他多次向施工方确认这一问题,对方表示:“你的房子不大,60天基本上可以完工。考虑到可能无法完成的因素,我们在90天内报告了。”等节假日就可以施工,肯定没问题。” ,不用担心”。

今年5月,距离合同约定的竣工时间还有30多天时,银川发现改造工程还有一半未完工。

“我以前催过他们,但他们动不动就停下来。5月份我问他们6月份能否完成,他们说‘可以’;6月底我问他们是否能按时完成,他们说‘可以’。”仍然说‘是’。事实上,他们还没有完成工作。” 银川说,装修问题不仅仅是工程延误,装修后房间里新建的一堵墙尺寸不对,导致我要买新的床和门,还有厕所的坡度地板没做好,墙面不平整等问题随处可见。

通过平台找到的装修公司也会“踩坑”。

由于卫生间漏水,今年6月5日,上海静安区的沉女士在上门维修平台上预约了师傅。 勘察完后,师傅告诉她,卫生间要做防水,马桶要搬。

“勘察第二天,平台就发来报价单,并承诺装修后,售后出现问题,不会向业主收取任何费用。于是,我在平台下单,并支付了一笔费用。” 6月19日,卫生间装修完成,自来水阀门开启测试前,平台要求结清尾款。6月20日,装修师傅要求停水一天,让玻璃打胶干燥,第二天浴室就可以正常使用了,为了保证万无一失,我们花了两天时间才开始使用水,但是当水阀打开时,水从浴室的瓷砖接缝处漏出来联系装修商后,对方表示不是他的问题,是我们水管的问题。 女士很生气。

沉女士认为,装修前,她家的水管正常使用;装修前,她家的水管正常使用。 装修后水管漏水,要么是装修过程中水管损坏,要么是没有做防水。 而且厕所修不好,经常堵塞,水排不出去,卫生间的水溢出,客厅的地板都肿了。

更让沉女士生气的是,装修前,平台承诺负责售后服务。 如今全额付款已过去一个月,平台客服电话始终是“反馈等通知”,没有任何实质性结果。

记者还注意到,家装市场还存在一个普遍现象:即使签订了家装合同并明示了报价,但最终的执行价格往往会超出预算。

对此,北京康达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栾岩认为,装修公司应按照双方签订的合同履行,违反合同抬高价格的行为已构成违约,应承担违约责任。

_装修的套路太深_装修套路多

“合同协议的变更必须经当事人协商一致,或者有法定理由时,一方当事人应当请求人民法院变更,装饰公司不得在未达成协议或未确定原因的情况下单方面提高价格。即使装修过程中出现市场波动、原材料价格上涨等,仍属正常的商业风险,应由装修公司承担,而装修公司主张交易加价是没有法律依据的。价格。” 栾颜说道。

华东政法大学房地产政策与法律研究所所长杨勤发告诉记者,装修工程过程中,消费者作为合同对方、装修工程的委托方,有监督检查义务。 过程中,装修工程竣工后应及时到现场监督检查验收。 如果在装修过程中没有发现更换材料,验收后又没有及时提供证据证明装修材料影响商品房的正常交付,装修公司的行为只能被认定为“不道德”,但不构成法​​律上的违约行为。

杨勤发表示,如果装修公司为了获取更大的利润空间,未经协商就降低合同中明确约定的装修材料档次,甚至因所用装修材料规格不符而造成质量问题,消费者合同相对人将在履行了相关举证责任后,根据民法典的规定,“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提起诉讼装修公司应当承担违约责任,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

记者调查发现,不少业主在选择家居装修时踩了“坑”。 在很多家装消费者眼中,“没有不‘踩坑’的装修,只有‘大坑’和‘小坑’”……

据中消协统计,2022年,中消协共收到房屋装修、物业服务相关投诉2.28万件,在所有服务类别投诉中排名第八。 其中,大部分投诉都是针对行业内部分装修公司资质不足、合同违约、房屋装修质量缺陷等问题。

相关部门规章的修改

明确各方权利和义务

家装市场为何长期混乱? 杨勤发认为,这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

“一方面,家装行业缺乏强有力的监管机构。目前,装修行业的监管主要由业主自己进行,谁装修谁负责。大型家装公司可以聘请第三方监管。中小家装公司想要省钱,主要由业主监管。另一方面,缺乏行业管理,比如装修公司要按照国家相关政府规定进行施工也没有行业组织要求装修公司进行自律。” 杨勤发说道。

在杨勤发看来,装修属于低频消费。 对于大多数消费者来说,生活中可能很少或根本没有接触过家装消费,对相关流程和项目也没有很好的了解。 付款方式、工程验收等造假,普通消费者很难发现问题,这就给一些装修公司“挖坑”留下了可乘之机。

装修的套路太深__装修套路多

如何让消费者对家居装修不再“担忧”?

在杨勤发看来,解决家装行业营销乱象问题不会一蹴而就。 行业协会、监管部门、家装企业需要共同推动问题的解决。 一方面,监管部门需加快完善相关规则,加大监管力度,将跑钱、投诉量高的家装企业纳入诚信“黑名单”,加大对不良行为的处罚力度。公司。 家装行业创造公平、健康的竞争环境; 另一方面,企业要自觉遵守法律法规,提高相关合同的专业性。

栾艳表示,家装合同签订之初,消费者要明确同意质量问题,并在材料和施工人员进场时对材料种类和款式进行监督,最后积极履行验收义务的装饰。 并在各个环节注意固定和保存聊天记录、电话等证据,预防和解决装修过程中的质量纠纷; 对于装修公司的违约、欺诈行为,应及时寻求法律帮助。

“消费者协会和有关部门也应该完善对装修市场的监管,比如成立监管机构,对装修全过程进行监管;加大对装修企业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力度等。消费者也应该提高自身的监管能力。”装修知识和法律意识,避免装修公司利用信息不畅,钻合同漏洞。” 栾颜说道。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2002年初,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就颁布了《住宅室内装修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加强住宅室内装饰管理。装饰,确保装饰工程质量和安全,维护公共安全和公共利益。 此外,在规范装饰行业方面,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商务部还发布了《住宅室内装饰工程质量验收规范》、《家居行业规范》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 《运营服务规范》,对家装相关细节提出了明确要求。

受访专家认为,上述《管理办法》已实施20多年,部分规定已不再适应当前社会发展需要。

在栾艳看来,《管理办法》没有明确规定装修方或装修公司的法律责任,也没有涉及装修公司与业主之间的权利义务。

杨勤发认为,《管理办法》作为部门规章,对装饰行业具有约束力。 之所以执行得不好,不是因为水平低,而是因为执法部门没有执行好。

专家呼吁,迫切需要修改完善《管理办法》,遏制城市房屋室内装饰违法违规行为,进一步明确相关部门的监管职责,加强行业自律,规范装饰行业,规范装饰行业行为。明确各方责任。

“为加强对装修方的约束力,应进一步明确装修方的行政责任,合理确定赔偿数额,减少违法、违约行为的发生;各地也应制定规范装修行业的地方性法规或规章,明确监管机构针对装修当事人的监管义务和责任,同时强化消费者组织的维权职能,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栾颜说道。

“如果条件允许,修改完善《管理办法》是很好的。但是,解决装修市场乱象,仍然需要充分利用现行法律,特别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价格法和民法典,依法治乱,规范形象。” 杨勤发想道。

本网站转载其他媒体之作品,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权利所有人拒绝在本网站发布其作品,可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将视情况予以撤除。

发表我的评论 共有条评论
    名字: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