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外出就餐的人都熟悉小份量。 尤其是点外卖的时候,一个人吃饭的场景比较多,一小份的食物省钱又不浪费,是一个划算的选择。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5月份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美团、饿了么累计销售“小份菜”11.99亿份。
小份是好的,但它们也有自己的麻烦。 有些小菜不降价,数量减半,但价格降得不多。 消费者觉得不值得,不愿意订购; 一些商家注重“大碗”、“全菜”、“量大”、“实惠”,不愿让小菜影响自己的品牌定位,也不积极推销小菜。
针对这些问题,市场监管总局、商务部近日联合发布《关于发挥网络餐饮平台引领作用有效防止外卖浪费的指导意见》,为小份量“加温” 。 一是希望网络餐饮平台鼓励引导商家积极提供小菜、小餐、小饮料等小份量,让消费者有更多选择; 二是完善餐份信息的描述规则,引导商家优化食物的重量、大小或推荐消费者人数等信息,让小份餐变得轻松。
小份菜的兴起源于政策鼓励和平台引导,但可以因商家在其中发现商机而得以推动; 小份菜要受欢迎,商家必须觉得卖小份菜是值得的。 小菜的收入没有大菜高。 想要把小菜做成“推荐菜”,需要从多方面入手,调动商家的积极性。 在这方面,外卖平台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例如,美团外卖从3月底开始定期推出“小餐专区”生活网报道,在首页显着位置为提供“小菜”、“小餐”的商户提供小餐,鼓励商户提供小餐。 类似的基于市场的激励措施还可以更加丰富。
对于消费者来说,点小菜主要考虑的是性价比。 如果小菜比较划算,大家都愿意点。 现在,一些小菜的份量没有明确标注,一个人不知道一份是否够一个人吃,或者与正常份量相差多少,以及哪一份更划算。 这些细节可能会阻碍小份菜肴的推广。 要让小份菜品成为消费者的“必点”,就必须有针对性地解决痛点。
除此之外,消费者激励也很重要。 有的商家为点小菜的消费者提供几元的优惠券。 虽然钱不多,但是很有效果。 有时,非物质激励也能激发消费行为。 有的平台为参加光盘活动、选择小餐的消费者提供特殊徽章、碳积分等互动游戏,也能提高小菜的点单率。
小菜虽小,但尝起来却是减少浪费的大文章,也是餐饮业的新卖点。 比如,减脂健身人群数量较多,商家可以针对这部分人群推出小份、轻食来开拓新市场; 在亲子餐饮中,孩子吃的少,但又希望健康安全,商家为他们提供小份量的儿童餐,大人也可能会点其他菜品。 这些市场可以慢慢开拓,一边鼓励养成节俭的消费习惯,一边让市场引导商家开发新菜品,让小份量的菜品发挥出大作用。
本网站转载其他媒体之作品,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权利所有人拒绝在本网站发布其作品,可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将视情况予以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