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ka981 来源:ka981
9月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8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0.1%,由降转涨,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下降3.0%,较上月收窄了1.4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2%,这是今年以来首次转正。这些数据是否体现出经济回暖的迹象?同时,人们对即将公布的8月份月度数据又有什么样的预期呢?新闻联播连线了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宏观经济研究室副主任邹蕴涵,共同关注8月CPI回暖所释放的信号。
数据显示,猪肉消费需求是否下降?
在谈到猪肉市场时,邹蕴涵表现,我国对猪肉的整体需求量是相对稳定的,一般居民对猪肉的消费量难以出现大的颠簸,市场价格主要由供给方决定。由于之前猪肉价格较高,许多养殖户增加了投产,导致供给量相对较多,供大于求的格局依然存在,因此整体价格还处于相对较低水平。
CPI同比上涨0.1%是否表现出拐点的出现?
当被问及CPI数据时,邹蕴涵指出,食品价格中的诸多分项,如蔬菜、水果、蛋类等,月度颠簸较大。因此,单纯从8月份CPI同比环比涨幅回归正值,很难说已经到达价格的底部。然而,整体价格下行的压力已经明显减缓,未来的价格趋势可能会回升。不外,无法确定价格会一直回升,但总体趋势是向上的。
旅游需求的火爆能连续下去吗?
与旅游需求相关的话题也受到关注。邹蕴涵表现,今年暑期旅游需求集中发作,但是未来的连续性取决于居民对旅游需求的消费意愿和能力的匹配。只要居民从生存性消费向发展型享受型消费的趋势没有改变,旅游需求仍然会很旺盛。随着经济的不停复苏,居民的消费能力也会恢复,旅游消费有望继续增长。
CPI由负转正,是否需要担心通缩风险?
当被问及通缩风险时,邹蕴涵认为,要出现通缩,价格必须连续下跌。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尽管我们经济在二季度遇到了一些困难,但总体上仍处于逐步恢复的过程中,没有出现连续大幅下跌的价格趋势。因此,通缩的概率较小。虽然价格稳定的压力仍然存在,但通缩可能性很小。
消费是否出现降级?
邹蕴涵认为,当前我国消费市场出现出明显的分化特征,高档消费品市场增长较快,即使在疫情防控期间也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消费结构的升级或降级是个相对的概念,涉及消费者对生存型消费与发展型享受型消费的比例变革。总的趋势是,在居民收入到达一定水平后,整体消费结构仍然朝着升级方向发展。虽然某些时期由于各种原因,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可能存在一定障碍,但在消费市场上的消费乏力现象并不代表总体趋势的改变。
房地产政策的效果是否显现?
对于房地产市场,邹蕴涵表现,一线都会实施的“认房不认贷”政策已经带来了市场的回应。尽管房地产市场的调整主要集中在一线都会或某些超二线都会范围内,但整体而言,政策的实施是有效的。然而,政策效果的体现可能需要一定时间,不一定在下个月就能看到,可能会在第四季度出现更好的效果。目前,尽管经济面临一些困难,但仍具备发展的优势和基础,这些基础也是经济复苏的底气。政府各级部门都在直面当前问题,并正在努力解决,未来仍然有许多值得期待的事情。
以上是对于8月经济数据以及当前的一些问题的分析和解读。数据显示出经济回暖的迹象,但也需要对未来连续观察和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