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生活网

消费金融前景展望(贷款消费 金融逻辑)消费金融市场的现状和未来发展前景,

编辑:青鸾传媒      来源:青鸾传媒     

2023-09-11 10:49:08 

 

作者 | 薛洪言

来源 | 中国信用卡

目前,上市银行年报已陆续披露完毕,从中可以看到,众多银行开始将财产管理业务作为“十四五”期间的发力重点,在年报中大书特书,相比之下,消费金融则少有提及,不再是银行业零售转型的先锋力量。

过去五年间,在天时、地利、人和多因素推动下,消费金融行业迎来黄金发展期。展望未来三到五年,消费金融行业又会迎来怎样的发展前景呢?笔者将从天时、地利、人和三个角度来剖析消费金融的发展空间,希望对从业者有所启示。

天时:居民杠杆率已无增长空间

天时,是指时机,属于大环境、大趋势,映射到财产发展层面,主要指其所处发展阶段,是处于初期、快速增恒久,还是成熟期。

消费贷款本质上是居民部分加杠杆的过程,可以用居民杠杆率所处的位置来大抵判断其发展阶段。2020年末,我国居民部分杠杆率为62.2%,自2011年以来累计上升34.3个百分点,已处于相对较高的位置。虽然与美国相比似乎还有10~15个百分点的上升空间,但在这方面,美国并非我们的学习对象,事实上,美国经济正受过度消费、储备不敷的困扰,继续压降居民部分杠杆率恰是其努力的方向。从这个意义上看,我国居民杠杠率已处于阶段性高点,未来增长空间已非常有限。

近日,人民银行官网发布的工作论文《信贷尺度、杠杆激增与经济增长——基于居民杠杆快速上升的视角》提出几点结论:第一,居民和企业部分杠杆激增均会对未来经济增长造成负向影响;第二,相比企业部分,居民部分杠杆激增的负向影响更大;第三,信贷尺度放松将会放大居民部分杠杆激增的负向影响。同时,该论文还明确提出,高杠杆对家庭消费产生了显著的抑制作用。

虽然论文观点并不代表监管意见,但从业者不应忽视其背后所释放的信号。随着居民杠杆率的提升,消费贷款已经从促进消费升级的工具酿成抑制消费的负担。在这一配景下,从业者不应再期待居民杠杆率快速上升,换言之,从天时来看,消费贷款行业已过快速增恒久,接下来的增长空间更多来自存量置换。

这种存量置换一方面源于个人住房贷款占比下降释放的一些空间,另一方面则是GDP连续增长从分母侧释放的一些空间。无论哪一个,都要经历一个缓慢、渐进的过程。以个人住房贷款占比为例,截至2020年末,我国住房按揭贷款余额为34.5万亿元,在个人贷款中占比54.6%,随着人口老龄化配景下住房需求的降低,按揭贷款占比趋于下降,为消费贷款释放空间,但这是一个以年为计量单元的缓慢过程。

在这一阶段,行业竞争将更加激烈,优胜劣汰将成为常态,对于草根创业者而言,机会大门已经关上,即便是龙头机构,也要经历一段相对痛苦的以价换量阶段,通过向平台方、借款人、资金方等让利来保持市场份额,净资产收益率(ROE)等盈利指标将明显恶化。对于从业机构而言,分化阶段是恒久主义者夯实基础、前瞻结构的机会,但需要降低预期,耐心耕耘;投机主义者基本已无机会。

地利:监管态度从鼓励到约束

作为强监管行业,消费金融的发展深受监管政策的影响,监管态度在很大水平上决定了行业发展的外部环境。

“十三五”期间,在宏观层面促消费和企业部分去杠杆的整体逻辑下,消费金融行业的监管环境相对宽松,监管层多次发文亮相支持消费金融发展,新机构、新技术、新模式、新产物层出不穷。时至今日,监管态度已转向抑制居民杠杆率过快增长,“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规范发展消费信贷”,这可视作未来三到五年消费金融监管的总基调。

所谓规范发展,就是全面将其纳入监管,行业发展的模式、结构、规模等更加体现监管的意图。“十三五”规划中曾提出要“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各人也看到过去五年互联网金融的连续强监管,从某种意义上讲,“十四五”期间的消费信贷也将如此。

获客引流方面,将全面规范广告推广、助贷、联合贷款等业务模式,严格准入尺度,从源头截住非持牌机构。

模式层面,强调“实质重于形式”,通过业务穿透来界定各方权属,消除潜在的套利空间。

产物结构方面,压降高息现金贷产物连续提高场景消费贷占比,鼓励金融机构在家政、托幼、教育、文化、旅游、体育等领域创新消费贷产物

经营区域层面,明确地方商业银行应合理确定经营半径,服务地方经济、小微企业和城乡居民。

利率定价方面,全面引导利率下行是局势所趋,这方面不需要抱有幻想。

贷后催收方面,强调催收的合法合规,更注重通过征信体系建设来改善催收效果。

消费者掩护方面,注重信息宁静、数据授权,着重解决共债问题。

规范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促进行业健康可连续发展,强化金融消费者掩护,其客观结果就是行业增速放慢,从业机构优胜劣汰,粗放发展让位于精细耕耘。

人和:银行崛起为市场主导力量

所谓人和,是指市场到场者的结构。五年前,多数银行对消费贷款不够重视,主要靠住房按揭贷款撑起个贷规模。银行的缺席让消费金融公司、互联网小贷公司得以快速崛起,互联网机构成为消费金融创新发展的急先锋。

当前环境下,消费金融市场结构正经历根天性厘革,核心变革在于银行的崛起,从以下四点可以看出,银行重拾主导地位指日可待。

一是银行发力消费贷款的意愿更加坚定。在整体融资体系从间接融资向直接融资转型的配景下,对公贷款缺乏系统性机会,零售贷款成为贷款增量的主力。在“房住不炒”的政策下,住房按揭贷款的地位下降,增长只能依赖于消费贷款和个人经营贷款。从某种意义上讲,银行业已无退路,必须鼎力大举拓展消费贷款。

二是银行占据资金本钱优势和资金规模优势,综合竞争力远强于非银行机构。在消费贷款利率整体下行的环境下,谁的资金本钱更低,谁就能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三是联合贷款新规对各方出资比例提出要求,将规模增长的驱动力从流量扭转至资本金,资本金增补能力较强的银行具有更大的竞争优势。

四是相比其他非银行放贷机构,银行具有底层账户优势和综合金融服务优势,客户黏性更强,促活本钱更低。

以上种种,构成了银行业的强大竞争力,银行只要意愿足,肯定能崛起。鉴于消费金融日益接近存量市场,银行的崛起,意味着消费金融公司、互联网小贷公司的市园地位将趋于下降。当市场主导权向传统银行回归,此前市场赋予消费金融赛道的互联网、金融科技、创新等特质,将被银行的稳健、传统、低增长等特质取代。

信用卡或将挑起大梁

行业竞争环境的变革将对产物竞争格局产生显著影响。在抑制居民杠杆率过快增长的政策导向下,控制消费贷款资金流向、确保消费贷款促消费逐步成为核心诉求。在此配景下,难以追踪资金流向的现金贷产物将面临更大的监管压力,相比之下,信用卡有望重新获得市场青睐。

2019年末,银保监会发布的《关于推动银行业和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严格执行房地产金融监管要求,防止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抑制居民杠杆率过快增长”,但同时也支持银行保险机构针对家政、托幼、教育、文化、旅游、体育等领域消费需求开发专属信贷和保险产物。就银行业而言,信用卡兼具支付和贷款双重属性,紧密贴合消费场景,是最好的场景贷款工具。

近两年来,监管层频频释放信用卡利好消息。2020年末,人民银行发布《关于推进信用卡透支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通知》,放开信用卡定价限制,使得信用卡产物具备了一统银行内部消费贷款业务线的潜力和可能性;之后监管层又释放信号,将第三方支付工具嵌套信贷业务的“类信用卡业务”界定为违规行为,在一定水平上为银行发力信用卡业务扫清了竞争障碍。

在此配景下,能否做好信用卡业务,在某种水平上将决定银行“十四五”期间在消费金融市场的站位。从这个角度看,信用卡将再次走上快速发展的关键节点。

文中观点系作者自身观点,不代表消金界平台观点。

视频看点

在“闲鱼”上买银行原始股,靠谱吗?

助贷模式再调整!蚂蚁集团整改方案引发行业巨变?

喜马拉雅连年亏损赴美上市,流量变现道阻且长

推文乱序显示,点击在看及时收到我们的文章

发表我的评论 共有条评论
    名字: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