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生活网

一切与需求有关:消费金融的逻辑经济观察报2019-08-09 12:42(贷款消费 金融逻辑)以消费者效用函数论述消费金融的作用,

编辑:搜虎网      来源:搜虎网     

2023-09-11 08:40:21 

 

(图片来源:壹图网)
经济观察网 记者 胡群
要想繁荣,先消费吧。——保罗.克鲁格曼
平安银行(000001.SZ)8月7日向深圳证券交易所提交了2019年半年度业绩陈诉。自2016年末正式启动零售转型,平安银行以科技创新和综合金融为抓手,推动零售业绩快速提升,基本告竣转型第一阶段目标。
今年上半年,平安银行零售业务营业收入385.96亿元,同比增长31.7%,在全行营业收入中占比为56.9%;零售业务净利润108.10亿元,同比增长19.1%,在全行净利润中占比为70.2%。其中,信用卡流通卡量5579.30万张,较上年末增长8.3%;信用卡贷款余额5109.58亿元,较上年末增长8.0%。2019 年上半年,信用卡总交易金额16187.18亿元,同比增长 34.1%;信用卡商城交易量同比增长 23.5%。
这还只是平安银行在实施主动优化贷款类产物投放计谋,适当提高信用卡、贷款投放门槛,推动目标客群上移取得的业绩,足可见中国上半年的消费强劲。
目前,绝大部门上市银行尚未发布中报,市场预计,零售银行业务,尤其是消费金融业务稳步提升将会是行业普遍趋势。
消费增速已企稳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到达10330元,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7.5%。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到达19.5万亿元,同比增长8.4%。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0.1%,拉动经济增长3.8个百分点。消费依然是引领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动力。
除4月受“五一”小长假影响外,上半年其他月份增速均在去年末8.2%的增速之上,6月份消费同比增长9.8%,为近15个月以来最高增速。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消费增速的背后是可支配收入的增速。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294元,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8.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5%,快于GDP增速。
毕马威中国发布的2019年第三季度《中国经济观察》陈诉显示,1-6月家庭部门可支配收入同比实际增长6.5%,比一季度下降0.3个百分点,但比同期经济增速高0.2个百分点。1-6月人均消费支出同比增长5.2%,比一季度小幅下行0.2个百分点。从2018年下半年开始居民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支出的增速走势开始出现较明显的分化,消费能力与消费意愿之间所体现出的背离,表明消费者很可能下调了其边际消费倾向,对未来增长将产生下行影响。
《中国经济观察》陈诉认为,短期来看,消费的提振仍需政策扶持,如落实好减税降费、就业优先以及对于耐用品更新消费的直接刺激政策等。然而,恒久而言,只有加快结构性改革和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才气真正释放中国消费的增长活力。
另一方面,当前居民杠杆率虽然快速抬升,但与其他部分的杠杆率相比,相对较低,而且,居民杠杆率主要源于房贷,随着“房住不炒”继续深化,房地产对消费的挤压效应将会缩小,消费支出有望进一步扩大。根据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3月末,居民部分的杠杆率为54.3%。而非金融企业部分和实体经济部分、金融部分资产方和金融部分负债方的杠杆率分别为156.9%、248.8%、60.5%和59.4%。
消费金融的机遇
消费的兴起,为消费金融业务提供了发展机遇。但消费金融的供应方市场近年发生剧变。消费金融市场到场者中,小贷公司和互联网金融机构的数量越来越少;虽然大中型银行占据了信用卡市场中的大部门市场空间,但中小银行已开始借助金融科技发力信用卡业务。
人民银行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6月末,全国共有小额贷款公司7797家,贷款余额9241亿元,上半年减少304亿元,无论数量、贷款余额均低于2018年末。央行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末,全国共有小额贷款公司8133家,贷款余额9550亿元。监管趋严,互联网金融机构正大规模退出市场。据零壹金融数据显示,截至7月末,仅有821家网贷机构正常运营。剩下的积极找寻转型之路。
以和信贷(NASDAQ:HX)为例。7月2日,和信贷推出“和信借条”全新消费金融品牌,和信借条作为上市公司体系下全新的消费金融品牌,将由和信数字科技有限公司运营,为机构投资者提供完整系列的助贷服务。届时,上市公司体系下也将分为网络借贷与消费金融两块独立业务,从而降低“网贷”业务的倚重,并通过为传统金融机构赋能为年轻一代消费人群提供消费金融服务。
事实上,随着年轻一代旺盛的消费需求为消费金融市场打开了巨大的发展空间,行业头部平台集聚效应显现,部门消费金融平台也通过牵手金融机构为其提供导流、风控、贷后管理等助贷服务,而金融机构可以通过合作,弥补其在渠道、风控、技术等方面的资源限制。和信深耕资产端多年,拥有丰富的小额信贷服务经验和广泛的客户资源,此次推出的和信借条也一定会得到体系资金、资产、技术端的强大支持。
更重要的是,和信借条借助金融财产结构优势,依托机构资金将实现业务规模和客户服务的快速发展。和信借条将全面与信托、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借助分期电商、消费分期、虚拟信用卡等一系列产物与服务,通过3C产物、旅游等消费场景,深耕消费金融市场,为年轻高发展人群提供丰富的消费金融服务。
中小银行异军突起
如果说互联网消费金融机构的用户较为基层,银行信用卡的用户则相对上移。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19年第一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显示,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在用发卡数量共计6.90亿张,全国人均持有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0.49张,银行卡卡均授信额度2.29万元。
但不可忽略的是,绝大部门的信用卡来自于大中型银行。银行年报显示,截至2018年末,工行、建行、招行、中行、农行累计发卡过亿张;工行、建行、招行、交行、中信、光大、民生、平安等8家银行信用卡交易额突破2万亿元。而截至2018年末,全国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在用发卡数量共计6.86亿张,大略计算,排名前五大银行信用卡的卡量占比在90%以上。而从流通卡量数据来看,招行、交行、平安银行和浦发银行四家合计行业份额占比为35.7%。
中小银行信用卡业务的机遇在哪里?
当大中型银行聚焦在一二线都会居民时,中小银行立足于当地市场,发现了三四线都会的机遇。麦肯锡的研究陈诉预计,2022年我国中产阶层占比预计到达81%,成为中国消费升级的最主要力量;其中,三四线都会的中产阶层将成为未来占比增长最快的群体,预计2022年达40%。收入的提高,让都会居民消费信心比以往有了显著提高。
相对于大银行而言,中小型商业银行占据地利之便,但品牌影响力、系统建设能力、财政和人力资源等都与大中型银行差距甚大,这为金融科技机构提供了市场机遇。
2018年10月末,青岛银行与美团联合推出的“美团联名信用卡”,在青岛银行之前,美团还与浦发银行、上海银行合作发行过联名卡,但显然与青岛银行的合作,真正标记着其与区域性银行合作的开端。目前,上海银行、桂林银行和江苏银行的美团联名卡均已上线发行。北京银行、北京农商银行、广州银行和上海银行则在更早的时候就与京东金融合作发行联名卡,并纳入统一的品牌“京东小白卡”,目前在京东金融App内,其“都会信用卡”业务板块下除上述四家城商行以外,还上线了盛京银行、中原银行、长沙银行、东莞银行、晋商银行等联名卡产物
本文经「原本」原创认证,作者经济观察报,访问yuanben.io查询【28KF0ADJ】获取授权信息。
举报/反馈

发表我的评论 共有条评论
    名字: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