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147小编 来源:147小编
当前,全国各地政府积极响应中央促消费、扩容提质的政策,主要举措包罗直接发放消费券、旅游券,发放补贴,实施弹性工作制,增加居民假日时长等。不外,多数是接纳地方政府与互联网平台合作,联合发放惠民优惠消费券。笔者认为,消费券政策不失为一项能充实激活消费对经济拉动力的好政策,如果有消费金融助力,效果就会更加显著。
从实际结果看,消费券政策简直起到了拉动各地消费的作用。据杭州市商务局的数据显示,截至3月29日,已兑付政府补贴2893万元,动员杭州市场消费4.53亿元,拉动效应到达15倍。有专家团队测算,如果全国层面消费券投放的额度以3600亿元计算,根据2019年GDP接近百万亿来计算,则最多提高赤字率0.36个百分点,发放消费券不会对财务产生过大压力。但根据10至15倍杠杆区间进行估算,则可增加3.6万亿至5.4万亿消费,这是一股多么大的消费动能。
而且发放消费券还有一个好处只是将萎缩的消费恢复起来,以消费拉动商业以及上游供给,是恢复而不是破坏原来的财产链,也不会导致某些产能过剩。中国多数财产供给过剩,核心在消费,只要有消费,很容易激起财产链。所以接下来各地政府陆续发放消费券金额上应进一步加大,而且覆盖范围铺得足够广,时间周期至少应连续至6月底。同时,鉴于中国民间储备率高,大部门家庭账户上都有余钱,当前消费没有启动的主要原因,是不少地方政府一边强调不要阻挡复工复产,一边又反复强调防范风险的优先级,基层依然把防范风险放在第一位,尤其是对消费者进门店消费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限制,这就使地方政府刺激消费、启动经济的政策效果也会大打折扣。所以,一定要在搞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尽量减少消费者进入门店的各种不须要的麻烦,方便顾客。
还有刺激消费分为短期及中恒久政策,消费券政策等形式是短期刺激消费的有效手段。但从中恒久战略视角来看,要尽快复工复产达产扩产,从供给侧方面把前两个月因疫情造成的损失补回来,只有企业复产达产扩产,才气真正提高职工收入水平,才气根据《实施意见》规定的19个方面真正增加消费,并扩容提质。更重要的是激活消费,消费金融要紧紧跟上,提供助力。今年以来,疫情之下,人们的活动半径大幅缩小,进而导致消费金融市场也受到较大打击,消费信贷大幅萎缩。在此当口,不妨银行或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在经过批准情况下也可以发放一定量的消费金融券,或者通过开启刺激消费的花式补贴“自救”模式,想方设法刺激消费。通过消费金融券促进消费信贷增长,进而刺激消费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