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生活网

绿色金融周报(第141期)丨生态环境部:研究建立金融服务美丽中国建设项目联合推介机制;央行研究局局长王信:研究启动绿色债券、绿色贷款标准更新低调行事的欧豪,一心一意从事演艺事业,只用作品和实力说话(前

编辑:品牌世界      来源:品牌世界     

2024-06-13 16:58:24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郭晓洁 李德尚玉 实习生宁一晗 广州报道

随着绿色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相关的资讯和数据变得越来越丰富。绿色金融周报从宏观视角和机构绿色金融实践等角度,关注绿色金融领域的最新前沿动态,追踪绿色金融市场的最新趋势,为绿色金融相关到场方提供决策依据和参考。

一、重点关注

1、生态环境部答21记者:研究建立金融服务美丽中国建设项目联合推介机制

5月29日,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裴晓菲在生态环境部5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上答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时表现,截至今年4月底,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额262.03亿元,累计成交量4.57亿吨。在28个省份开展排污权交易试点,累计成交额凌驾300亿元。截至今年3月底,指导330个项目入库并向金融机构推送,获得金融机构授信金额约2100亿元,发放贷款超600亿元。配合人民银行设立碳减排支持工具,向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提供低本钱资金。在23个地方开展气候投融资试点,截至2023年底,授信总额4553.84亿元。

裴晓菲表现,生态环境部将加强与金融部分合作,推动健全环境要素市场和绿色金融尺度体系,加快完善有利于绿色金融发展的政策制度,研究建立金融服务美丽中国建设项目联合推介机制,助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近年来,生态环境部与金融监管部分在推动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协同联动机制不停完善,为绿色金融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2、央行研究局局长王信:研究启动绿色债券、绿色贷款尺度更新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王信在《中国金融》撰文称,推动《绿色低碳转型财产指导目录》落地,研究启动绿色债券、绿色贷款尺度更新。尽快推动首批转型金融尺度公开征求意见,抓紧启动第二批转型金融尺度的研究体例工作。

本着“急用先行”原则,鼓励地方基于本地发展需求和财产特色,研究制定地方层面的转型金融尺度并落地使用。梳理总结各地尺度出台和应用情况,推动全国性尺度和地方层面尺度有效衔接。结合我国实际,推动金融机构和企业制定实施转型规划。研究推动转型债券、社会影响力债券、绿色票据等产物发展。研究发展绿色信贷ABS产物,盘活存量绿色信贷资产。

进一步推广使用中欧《可连续金融共同分类目录》,提升国际投资者对国内绿色金融产物的认可度。鼎力大举发展混合融资,通过私募股权基金、创业基金及投贷联动等手段,支持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和应用。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中国绿色金融发展已进入深水期,业界已期待央行出台统一的转型金融尺度,切实推动高碳排行业的低碳转型。

3、绿金委马骏:鼎力大举推动绿色金融升级与扩容

5月28日,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马骏在《中国金融》发文称,结合此前人民银行等七部分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一系列举措将逐步落地,并有效推动我国绿色金融提质与扩容。马骏表现,《指导意见》出现四个新特点:重点强调了与实现“双碳”目标相关的金融尺度和融资工具,包罗转型金融、碳金融等;强调了以信息披露为主要抓手建立风险防范和约束机制;强调了鼓励金融机构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激励机制;强调了主动引领全球绿色金融议题,促进国际绿色金融市场互联互通。

马骏提出《指导意见》配景下,我国金融业和相关服务业将在转型金融、碳金融市场、气候变革相关保险服务、碳核算相关的数据服务、跨境绿色投融资等几个领域面临新的发展机遇。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指导意见》通过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步伐,推动绿色金融的提质与扩容,不但有助于实现“双碳”目标,还有助于提升我国金融市场的国际竞争力。

4、上周碳价最高99.04元/吨

5月31日,上海环交所发布全国碳市场每周综合价格行情及成交信息。

上周全国碳市场综合价格行情为:最高价99.04元/吨,最低价93.23元/吨,收盘价较上周五下跌5.80%。

挂牌协议交易成交量11,884吨,成交额1,154,498.56元;大宗协议交易成交量1,369,304吨,成交额133,437,140.00元。

全国碳排放配额总成交量1,381,188吨,总成交额134,591,638.56元。

二、绿金实践 

1、交通银行发行2024年第一期普通金融债和对标CGT绿色金融债

5月23日,交通银行在银行间市场簿记发行2024年第一期普通金融债和绿色金融债,规模分别为250亿元和50亿元。本次发行债券均为3年期,普通金融债票面利率2.20%,认购倍数1.96倍;绿色金融债票面利率2.14%,认购倍数3.4倍。

本次发行两个债券品种搭配,共吸引超100家机构到场投资,获得订单超660亿元,投资者涵盖银行、基金、证券、保险、外资等各类机构。特别是本次绿色金融债对标中欧《可连续金融共同分类目录》,是交行积极应用国际绿色金融尺度的一大创新举措,获得投资者广泛认可和踊跃认购。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交行两只对标CGT债券的发行,意味着越来越多的绿色金融债受市场认可,对标CGT也将有利于提升债券在国际市场的认可度。

2、中国太保全国首创“航运脱碳保险”

日前,中国太保首创航运业欧盟碳排放本钱价格指数保险(简称“航运脱碳保险”)。

中国太保旗下中国太保产险此次推出的“航运脱碳保险”,是我国金融行业首个服务对外贸易应对国际气候变革下航运脱碳风险的首创性金融产物。针对国际航行船舶碳排放当期与远期本钱错配的焦点问题,通过保险的方式平抑本钱跨期颠簸带来的经营不确定性,有效缓解我国航运业被纳入欧盟碳市场管理所带来的风险。为我国受到欧盟相关政策影响的企业提供有力的支持,进一步提升行业应对国际气候变革风险的能力。

据悉,除了首创“航运脱碳保险”外,中国太保产险目前正在积极构建航运脱碳风险减量体系,贯彻落实“五篇大文章”决策摆设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中国太保的“航运脱碳保险”不但在短期内资助企业应对碳排放本钱颠簸的挑战,也推动了绿色保险产物的多样化和航运业的可连续发展。

3、中诚信绿金:2024年三大交易所强制披露样本企业披露比例超九成

5月28日,中诚信绿金发布《基于三大交易所强制披露样本企业ESG评级体现》显示,截至2024年5月20日,三大交易所强制披露样本企业2022年至2024年间可连续发展信息披露情况以及评级情况。从披露比例而言,近三年强制披露样本企业的披露比例稳步上升,2024年总体披露比例90.09%;从披露形式而言,2024年ESG陈诉的使用率升至55.75%,逾越了社会责任陈诉,成为最主流的披露形式。从评级体现而言,近三年来,强制披露样本企业可连续信息ESG评级BBB(含)及以上级别比例稳步提升,2024年该比例已高达93.39%,其中A(含)以上级别比例近两年维持在63%左右。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近年来,我国上市企业越来越重视ESG陈诉披露工作,披露比例逐年上升。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发表我的评论 共有条评论
    名字: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