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生活网

他守着报刊亭,也守着生活和人生!杭州街头报刊亭还有多少?于它,你又有什么记忆

编辑:147小编      来源:147小编     

2023-08-21 01:44:25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詹程开

老人70岁,报刊亭24年,气温38度。

热风烤干鲜花,他依然舍不得买空调。

顾客不多,他还是守着,因为“多少能存点养老钱”。

都说夏天是一个热气腾腾的季节,可以不顾一切生长和茂盛。

杭州今年的夏天来得早也来得火热。

酷暑,杭州建国北路,70岁的老虞和他的报刊亭的故事(详情戳这里),经钱江晚报小时新闻报道后,引来很多网友和读者的评论留言。

有人说,老虞守着报刊亭,也守着人生和生活。

有人说,报刊亭还在啊,以为都消失了,街头如能偶遇报刊亭,那该有多欣喜。

也有人说,报刊亭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个时代和一座城市的印记,它的存在,是城市生活的一部分。

还有人问,杭州还有多少报刊亭?

梳理钱江晚报和浙江日报的数据资源显示,关于报刊亭,似乎每一次出现在新闻媒体上,都会引发一波讨论。

钱大伯是杭州最早的报刊亭经营者之一。2000年,他和妻子从杭州印染厂下岗,就在人生陷入迷茫时,杭州市政府把报刊亭列入民生实事项目,并优先接受下岗职工申请。凭着一张下岗援助证,钱大伯申请到了一个报刊亭经营指标。

也正是从那时起,杭州的报刊亭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大街小巷,成为市民生活中朝夕相处的益友,也成了这个城市不可或缺的组成。

报刊亭在钱大伯眼里比一般的生意多了一份特殊的责任。

只是随着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推进,曾经作为城市风景的报刊亭,在不少城市日益零落凋敝。

2015年12月,经营报刊亭的董大姐得到通知,为美化环境、保障交通,当年年底前,杭州主城区部分主要街道上的100余家报刊亭进行移除。这意味着,与她朝夕相处的报刊亭只能再经营不到1个月。

等到了2022年初,关于杭州报刊亭都要关了的消息再度在网上流传。

经钱江晚报小时新闻核实,报刊亭不是全部关掉,而是根据相关部门的要求进行整改和提升。邮政部门当时回应钱江晚报:报刊亭将由最初的300多个减少至69个,“这69个报刊亭会以新的面貌再次出现。”(详情戳这里)

一位笔名叫“雨簌簌”的读者写来她和报刊亭的过往。报刊亭在她眼里是“城市街头的一道最具书卷味的风景线”。

她写道——

本来,等车是一桩挺无趣的事。可是,如果车站旁边有一个报刊亭,还有一个卖葱油饼的小摊子。那么,买一张热乎乎的饼子,再买一本散发着书香味的杂志,边吃边读,等车也成了一桩闲适的事。

有时,走在街上,突然遭遇一场阵雨,环顾四周,看见几步远有个报刊亭,连忙跑过去躲雨。自然不会傻乎乎地干等,于是顺手买一本杂志读读,便可解了等雨停的烦躁。

坐在报刊亭里的多半是带着老花镜的也许是近视镜的老爷爷或者老奶奶,又或者是一对老夫妻。我曾经一度很羡慕那样的老年生活。想着,将来有一天退休了,我也去开一个这样的报刊亭。不料,人算不如天算,我离退休的日子还远远的,报刊亭却早早地退休了。

我依然记得单位附近的那间报刊亭。主人是一个四十岁左右的中年男子,戴着一副眼镜,白白净净、斯斯文文。当时,我还挺纳闷,一般坐镇报刊亭的都是老人家,也挺适合老人家,坐在那里收收钱即可,不需要风吹雨打,也不需要出力动脑。中年人是很少见的,连中年妇女都不曾见,更何况像他这样的壮年男子!直到有一天,看见那个男人拄着拐杖走出报刊亭,我才恍然大悟。

那时候,我也算是报刊亭的一枚常客,久而久之,我和他偶尔也会聊几句。一开始,我们像英国人一样聊天气。“哎,今天有点冷。”……后来,他知道我是个老师,就说,难怪气质那么好。我笑了,他是在奉承我吧,毕竟我是他的顾客。我也知道他得过小儿麻痹症,这个病剥夺了他许多机会,可他又是那么喜欢读书,开这个报刊亭便是弥补了这个缺憾。

有一回,我去买《故事会》,他突然很羞涩地说,这本是送给你的。见我惊疑,他翻开《故事会》指着其中一篇说,这是我写的。他说,他其实一直在写,也一直在投稿,可是稿子都是石沉大海。因为第一次发表文章,他实在太高兴了,忍不住跟我分享。我顿时理解了他的心情,都是一样喜欢写作却又没有什么天份的人,偶尔能发表一篇文章自然兴奋得很。我拿了《故事会》,真诚地说,我要好好地去读一读。他开心地直说谢谢。

有很长一段日子,我没有再去报刊亭买杂志,因为智能手机开始兴起,里面啥都有,好看的东西实在太多太多了,我已经应接不暇……

那么现在杭州是不是还有69个报刊亭,它们都分别在哪里?

更多消息等待记者更新。

你和报刊亭还有故事吗?

欢迎继续来小时新闻后台留言讨论。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举报/反馈

发表我的评论 共有条评论
    名字: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