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147小编 来源:147小编
2023-08-20 05:14:50
以下文章来源于周冲的影像声色 ,作者周冲
周冲的影像声色.
一个文艺而理性的原创公号。
来源:周冲的影像声色
(zhouchong2017)
爷爷还在的时候,喜欢坐在院里,倚着半轮落日,满院木槿,和我们讲曾经。
曾经,他聪慧过人,一度飞黄腾达。
但很快,时局大变,他被戕害,被打压,承受种种非人之苦。
这样的故事我们听过太多次。
站在那里,只觉得无聊,想脱身,想去玩,不想陪着他反刍那发黄的回忆。
我们跑开时,爷爷闭上了嘴。满眼都是落寞。
后来没多久,爷爷走了。
子欲养而亲不待。懂得珍惜时,亲人已经生死两隔。这是人生至痛之一。
你会一直活在懊悔之中。
懊悔没有好好陪伴。
懊悔那些秋天的黄昏,他坐在藤椅上,和你说话时没有好好听。
懊悔没有挤出更多耐心,安慰已经病弱的爷爷……
而这,不是我一个人的痛。
这是我们共有的时代症候群。
在北上广深,大批年轻人漂着。
他们远离故土;告别亲人。
从此,父母更多出现在视频里,无法朝夕相处,无法推心置腹。
爷爷奶奶更加遥远,远到明知二老需要,你我也无法相伴。
这是大时代下小人物的共同命运。
老人孤独。年轻人也无奈。
但我没有想到,有一档综艺能把这两种人,拉到同一屋檐下。
原创综艺《屋檐之夏》邀请了一些年轻人,住进独居老人的家。
与老人共处21天。
这些老人中,有曾经红极一时的明星。
有曾经呼风唤雨的大佬。
也有桃李满天下的名师……
但在节目里,在暮年,荣光已去,传奇已尽,他们只剩一个共同的身份:
老人。
当个性十足的年轻人,阅尽人事的独居老人,同在一个屋檐下朝夕相处,会发生什么?
会让我们看见什么?
——中国老、少两代人的相处困境,以这样一种巧妙的方式被呈现。
你会发现:
老人,正在孤独中渴望。
渴望有人和他说话。
渴望被看见。
年轻人,正在无助中焦虑。
焦虑于自我表现。
焦虑于生存本身。
大家都有各自的艰难,也有各自的需要。
但因为种种原因,大家彼此疏离,无法走近彼此。
目前呈现的两组家庭中,令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刘雪华与拉宏桑。
刘雪华,著名演员。
部分读者可能对这个名字有些陌生。
但我相信,你一定知道《宫锁心玉》《甄嬛传》里的“德妃”,以及《锦绣未央》里的“王太后”。
这些角色,每一个都堪称经典,深入人心。
拉宏桑,B站UP主。
仅仅21岁,就已经在B站拥有228万粉丝。
她的作品颇具创意,在一众UP主中脱颖而出。
视频上,她鬼马精灵。
现实世界中,她却有深度社恐。
两个人有一个共同特质:宅。
老人“深藏不露”。
年轻人“久宅不出”。
都不善于与人相处,也有强烈的防御心,这样的两个人,会碰撞出什么?
刘雪华今年62岁。
自丈夫突然去世之后,日子便空下来了。
她自称是“很无聊”的人。
没有再婚,只有自己一个人,将近10年里,独自面对生命的凄惶。
她本来演戏。但近些年,工作日渐减少。空无一事的日子里,她不出门,一直在家宅着。
生活寂静得扔根针,都能听见回响。
当然没有人陪伴。
她也不懂科技产品,不会打游戏,基本与现代社会脱节。
做饭时,对厨房用具一无所知。
出门时,对道路充满恐惧。
偏偏年纪也大了。睡眠也不好。
生活太寂寞,电视24小时开着。
房间电视关了,马上打开客厅的电视。
她养了两只狗,自称“妈妈”,与它们相依为命。
节目中,她破天荒地出门遛了一次狗,当成一个成功的冒险。
因为是“人生第一次一个人遛狗”,自觉“不可思议”,“很有成就感”,
一遍一遍地和经纪人、家人讲电话,汇报这种在常人看来微不足道的“成功”……
她那么渴望被看见。她说再过十年,就去老人院。
因为那里可能会有人照顾她。
人至暮年,形影相吊。
那么多渴望,又那么多无助。
这就是老年。
时代如书。一页页、一天天翻过去。
年轻人沉迷其中,充满惊喜。
而老人的故事,开端已尽,高潮已去,已经到了“传奇即将结束,从此,他们的日子波澜不惊,一览无余……”
一览无余的人生,好吗?
因为刘雪华,看到了走入暮年的人,他们的寂静之中,充溢着年轻人看不见的疾病、孤独、恐惧、压抑,甚至抑郁……
在2021年的夏天,独居的第10个年头,她等待一个约好的年轻人。
这个年轻人,将在她家住上21天。
这是她生活里为数不多的变数。
她既惊喜,又忐忑。
这个来到刘雪华家的女孩,叫拉宏桑。
她穿着牛仔大裤衩,背着蛇皮袋,胆怯地前来敲门。
拉宏桑的身上,有着太多年轻人的投影。
因为社会比较的压力,因为处理关系的麻烦,当下年轻人会不自觉逃避与人相处。
这样的社交逃避者,有一个专有名词:社恐患者。
拉宏桑就是其中典型。
她会在社交场所如履薄冰,战战兢兢。
她不敢靠近人,时刻焦虑,处处不自在,对自己的一言一行都抱持着怀疑。
“我要死了。”
“好尴尬……”
是她挂在嘴边的口头禅。
她们初见面,明明可以直接告诉刘雪华她是谁。
拉宏桑不敢。
她事先打印好关于自己的信息,一条条撕下来,递给刘雪华。
相处时也是,时不时就用智能手机,拉开两人的距离。
坐在饭桌上,拉宏桑在看手机。
一吃完,就回房。
在房间时,拉宏桑会打开微信,打字和刘雪华聊天。
但刘雪华明明就在客厅,与她仅一门之隔。
刘雪华不会输入文字。
拉宏桑情愿开着视频,与对方说话,也不打开门走出去。
刘雪华其实很渴望了解年轻人。
她对拉宏桑的视频非常感兴趣,乐不可支。
对拉宏桑这个人也非常疼爱,在演播厅里,看见拉宏桑自责,她眼泪直流……
但为什么,两个明明彼此期待的人,却无法坐在一起?
拉宏桑陷在自己的感受里,不知道这些行为,都在表达着一种声音:
我不想靠近。也请不要靠近我……
而刘雪华用沉默的方式,接纳着,期待着:
不要关上你的门,我们聊聊吧……
《红楼梦》里有一句话:
“本是亲近之心,偏生疏远之意”,用来形容当下老少两代的相处问题,也恰如其分。
我们本心怀靠近之意。
却有意无意地,在彼此之间,划出一道深深的鸿沟。
在刘雪华和拉宏桑的相处中,你会发现,有几个点,造成了两个人的疏离。
一是数字化交流简化了人类的情感表达。
二是代际沟通障碍,阻却了情感流动。
拉宏桑是手机不离手。
之于她,这是免于尴尬、获取信息的手段。
但刘雪华所代表的老年人,却对智能手机无所适从。
他们不懂。不会。不感兴趣。
他们感兴趣的,是人。
是复杂的、立体的、情感流动的生命。
只有与生命深度连接,他们才能感知到幸福。
但数字化产品,将一切情感,简化为字符、数字、表情包......这种快捷与简化,令效率更高,却令亲密更少。
年轻人渴望数据的增长,习惯在数字化时代里乘风破浪。
年长者渴望人与人的亲密,就会在数字化时代深感失落。
而另一方面,在互联网中成长的90后、00后,自带时代烙印,习惯了字符的传递,生疏于面对面表达。
因为数字化环境,重构了他们的话语体系,以及表达习惯。
同时,因为迁徙、求学、工作等原因,年轻人与老人的相处,往往也不多见。生疏的关系,亲密的缺失,令沟通障碍更深。
比如拉宏桑,她是个性的,灵动的,但与刘雪华相处,却令她屡屡受挫。
她不懂如何交流。
也不懂如何示好。
一旦进入自己的世界,又充满不安、焦虑和自我贬损。
所以,在预告片里,她哭着说想要回家。
年轻人在社交上的拧巴可见一斑。
我想靠近,却不知如何靠近。
我想关心,却不懂如何关心。
这个节目没有止于呈现“疏离是合理的”。
而是与我们探讨,既然它存在,又令我们不适,那么我们就改变。
人人都有诉求。
可是,我们只有逃避一条路么?
不。
我们还可以互相看见,互相成全,彼此连接,在屋檐之下,形成一个爱与关怀的命运共同体。
在《屋檐之夏》,他们寻找另一种相逢方式。
那个美好的上午,阳光如洒,有人叮咚一声,摁响门铃,来到你门前。
“你好,我是……”
门打开。
“欢迎回家。”
岁月就有了新的可能。
拉宏桑与刘雪华相处的最初,当然是尴尬的。
但你会发现,不论何时何地,有一种相处方式,始终是法宝:
看见数据、字符之后真实的彼此。
以诚相待。
将自己打开。
彼此接纳与关怀,连接就开始发生。
所以,21天同居结束后,刘雪华与拉宏桑感情日深。
她对拉宏桑疼爱有加,赞不绝口。
她会在拉宏桑的影像出现,有人问是不是拉宏桑时,大声地、甜甜地回答大家:”对!“
尾音拖得特别长,语调特别飞扬。
如同一个妈妈,看见女儿出场,情不自禁地兴奋起来。
她会说:“她好好玩。”
说拉宏桑可爱。
夸“最贴心是她。”
她会因拉宏桑开心而开心,因拉宏桑难过而难过。
两个陌生人,经由陪伴,在屏幕之外,在同一屋檐下,变得亲昵非常。
他们互相依靠,不再孤独。
疏离的,变得亲密。
陌生的,变得熟稔。
孤独无依的,变得有了伴,有了家。
人与人,从不是孤岛。
你我首尾相接,就会成为大陆。而这种连接的关键,就是看见与关怀。
当拉宏桑走进真实世界,看见眼前的人,可能错过一两条微信,一两个热搜。
但她会收获真情。
真情也可抵御人世的孤独,存在的虚空。
真情抵岁月漫长,这才是真正的治愈。
小编 · 鸢尾蝶
原标题:《知名女星私生活曝光,视频刺痛全网:她那么红,为何孤身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