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147小编 来源:147小编
2023-08-20 05:04:34
原创 郑凯文 医食参考
母亲今年94岁,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记得我小时候,母亲就是一个“病秧子”,腰疼,腿疼,浑身疼,我们兄弟姐妹都觉得她活不过身强力壮的父亲。
没想到父亲在66岁时突发脑出血去世,而体弱多病的母亲已经比父亲多活了将近30年。母亲如今虽然行动不便,但生活还能自理,已经让我们这些儿女心满意足了。我用切身体会讲述母亲的衣食住行和她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相信她的长寿之道就蕴藏在这普通的日常生活中。
● 生活简朴
母亲的生活很简朴,和大多数普通农村妇女一样,过去穿的衣服是补丁摞补丁,每晚都在昏暗的油灯下穿针引线,缝缝补补。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母亲依然像以前那样节俭,针线包始终带在身边,保持着“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传统。母亲80岁的时候亲手缝制了一套寿衣,一再嘱咐我们,她死时一定要穿这身衣服,其实是怕儿女浪费钱。
20世纪90年代以前,母亲在农村老家生活,住的是普通的茅草房,一家人在一个大土炕上睡觉。后来搬到城里居住,开始在床上睡觉,但母亲始终对那个火炕念念不忘,认为在床上睡觉不如在火炕上舒服。
● 粗茶淡饭
母亲吃饭也很简单,粗茶淡饭,不抽烟,不喝酒。经历了艰苦的吃糠咽菜的饥饿年代,母亲对吃是没有挑剔的。记得小时候经常吃剩饭,早上做一大锅饭,根本吃不了,母亲把剩下的饭盛到盆里包好,放在炕头上,盖上被子保温,中午不用烧火,饭也是热的,就是为了少烧火,节约柴草。那个年代生病了吃的待遇就是杀一只自家散养的不下蛋的老母鸡,为了治病,鸡汤里是不放盐的。这也印证了那句俗话:长寿之道,粗茶淡饭。
● 中西医并用
过去村里有合作医疗,医生叫赤脚医生。母亲身子羸弱,经常生病,但很少去医院,就是用土办法治疗。经常叫郎中拿根针在后背上挑,然后用笤帚把敲打。她还经常用火点燃酒精棉球放到罐头瓶里,扣到身上不舒服的部位拔罐。再就是贴膏药。这些都应该属于中医疗法吧!母亲平生只住过一次医院,是做白内障手术,手术很成功,术后母亲又能够穿针引线了,这在过去是不敢想象的事,医疗技术的进步惠及平常百姓,使人们的健康更有保障。
● 闲不住
母亲始终闲不住,只要能动就去耕地种菜。大哥在老家盖了二层小楼,母亲跟着大哥回老家居住后,更有种地的条件了。在走路都不方便的情况下,她就坐在蒲团上拖行,在家门口附近的路边、地头忙活,这里栽棵地瓜,那里种个黄豆,到了收获的时候就对儿女们说,我收不了了,在什么地方,我种了什么,你们去给我收回来。
● 喜欢热闹
母亲喜欢热闹,喜欢看电影、看戏。在没有广播、电视的年代,村里偶尔放个电影,春节的时候才演戏。现在每天晚上我就用智能投影仪给她播放老电影、电视剧,如《地雷战》《地道战》《西游记》《渴望》等。她像个小孩子似的问我:那个是好人还是坏人?就像我小时候看电影问她一样,我就耐心地给她解释。
● 保持好奇心
母亲还很有好奇心。她住在4楼,有一天从窗子看到大门口的拱门,问我:“大门口那个红色的东西是什么?”我告诉她:“今天有结婚的,那是用风机吹起来的拱门。”晚上,看到前面楼顶闪烁的红灯,又问:“楼顶那个闪的红灯是做什么的?”过几天不闪了,我都没有注意到,她又问我:“楼顶的红灯怎么不闪了?”就像小朋友充满疑问的脑子,有十万个为什么。
原标题:《我的母亲年近百岁,她的生活蕴含长寿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