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保定8月4日电 题:涿州救援撑起三大“生命线”
中新社记者 陈琳
在防洪形势严峻的河北涿州,来自全国各地的救援力量正在齐心协力,支援三条“生命线”。
8月3日,蓝天救援队队员转移河北省涿州市吊窝镇东风村村民。 (无人机摄)中新社记者 翟宇佳 摄
“飞”出“空中生命线”
“……请您尽快联系家人,耐心等待救援,祝您平安!” 3日上午生活网报道,涿州有人收到这样一条短信。
受持续强降雨和上游泄洪影响,涿州通讯基础设施严重受损,多地与外界失去联系。 2日,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应急管理部紧急出动空中基站无人机执行应急通信保障任务。 经过连夜调试,涿州首架空中基站无人机于3日上午起飞,架设“高空基站”。
为了让更多被困人员能够更方便地与外界取得联系,中国移动(成都)产业研究院的刘东一直在忙碌。 他之前刚从福建抵达北京,昨天又赶赴河北。 他表示,根据无人机飞行高度的不同,搭载的基站可以覆盖不同区域,“希望帮助更多因通讯失联的人得到救援”。
中新社记者 翟宇佳 摄" src="////big/2023/08-04/4-426/e.jpg" alt="8月3日,蓝天救援队队员在吊窝镇河北省涿州市东风村村民被转移。 据该村村民介绍,当天村里的水位较昨天有所下降,村里还有一些老人和孩子。 经过一上午的救援,十余名村民被转移至安全地区。 中新社记者 翟玉佳 摄"/>
8月3日,蓝天救援队队员转移河北省涿州市吊窝镇东风村村民。 据该村村民介绍,当天村里的水位较昨天有所下降,村里还有一些老人和孩子。 经过一上午的救援,十余名村民被转移至安全地带。中新社记者 翟玉佳 摄
“绘制”“水生命线”
3日17时00分,蓝天救援队队员徐松涛在涿州一处洪水严重的社区与队友划桨板。 他们的冲锋舟上,坐着两个刚被救起的老人,一个中年男子,还有一只小狗。
从上海开车近20个小时到达涿州的徐松涛,由于没有当地导游陪同,并不了解小区的路况。 距离水面约40厘米的电线是他看到的风险,而俯身过去后,他更担心水下看不见的东西。 最后,关闭了电机,选择了更安全的手动划船。
涿州发生洪涝灾害后,蓝天救援队、公羊救援队等百余支民间救援力量来到这里救援。 驾驶、划动冲锋舟救援的场景每天都在重复。
中新社记者 翟宇佳 摄" src="////big/2023/08-04/4-426/.jpg" alt="8月3日,蓝天救援队队员在东部河北省涿州市吊窝镇冯村转村村民。 据该村村民介绍,当天村里的水位较昨天有所下降,村里还有一些老人和孩子。 经过一上午的救援,十余名村民被转移至安全地区。 中新社记者 翟玉佳 摄"/>
8月3日,蓝天救援队队员转移河北省涿州市吊窝镇东风村村民。 据该村村民介绍,当天村里的水位较昨天有所下降,村里还有一些老人和孩子。 经过一上午的救援,十余名村民被转移至安全地带。中新社记者 翟玉佳 摄
“耗尽”的“土地生命线”
3日21时00分,涿州市交通运输局工作人员杨开正和同事在洪情较严重的码头镇指挥调度大型机械车进行运输救援。
这些几乎24小时不停歇的机械设备,一方面需要将日常生活必需的物资从集散点送到临时指挥部进行整体配送,另一方面还要转移被困人员人员已通过施工机械设备被搜救到公交车上,然后送往临时指挥部。 安置点。
不停歇的机械设备背后,当地工作人员也难以休息。 杨开声音沙哑:“这几天,我每天几乎只休息一两个小时。”
在他们眼里,这份工作是“生命线”的守护者,需要与时间赛跑。 “很多人连续工作超过48小时。”
当天采访中,中新社记者还见到了从外地开车送物资的志愿者李少良。 他没有透露一天的紧张行程是否累,“我担心物资迟到。”
涿州高速上,载着来自不同地区牌照的物资的车辆在夜色中不断驶入这座小城。 (超过)
本网站转载其他媒体之作品,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权利所有人拒绝在本网站发布其作品,可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将视情况予以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