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生活网 来源:生活网 陈静
2023-08-02 16:03:10中新网上海7月29日电 (记者 陈静)何文俊,1932年2月出生于上海生活网资讯,多次参加抗美援朝战场战斗,还曾赴苏联留学。 回国后,他致力于国家建设。 无论是在战火纷飞的上甘岭,还是在苏联求学,还是几十年来为祖国建设努力奋斗,他始终保持着顽强、勇敢、乐观的生活态度。
91岁高龄的何文军先生回忆起抗美援朝的战火,回忆起70多年前在莫斯科大学的经历。 (陈静)
29日,91岁的何文军先生向记者回忆起抗美援朝的战火,回忆起70多年前在莫斯科大学的经历。 他说:“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直到现在,我还保留着上甘岭的三片红枫叶。” 那天,这位来自苏联的老学员身穿绿色军装,胸前挂着许多奖章,精神抖擞。
在上海欧美学者联谊会苏联分会里,有很多像何文俊这样的老前辈。 他们年纪大了,健康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驻苏欧美学者联谊会上海分会会长邵宁说:“当年,他们(老前辈)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现在他们需要的是关爱和关怀。”照顾我们的年轻一代。”
在当天举行的“关爱苏州留学高年级学生”公益活动中,苏州欧美学者联谊会上海分会签署了《关于开展“关爱苏州留学高年级学生”公益活动的合作备忘录》。苏州留学高年级学生“”拥有专业的居家养老服务机构。 未来,专业护士将为有需要的留苏老人提供线上线下健康咨询、心理护理、上门探访、医疗救助等公益服务。 据悉,苏联分会是上海欧美学者联谊会的全国分会和分会,也是上海欧美学者联谊会成立最早的分支机构之一。
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不少青年才俊受祖国委托赴苏联留学。 他们回国后刻苦学习、顽强工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邵宁告诉记者,回国后,老人们听从国家分配,奔赴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他们在国防、航天、造船、钢铁、石油等领域默默耕耘,踏踏实实成为骨干、专家。 目前,苏支部有这样的老前辈近300人。
何文君从大峪洞带来了珍贵的勋章和矿石。 (陈静)
何文军老人讲述了勋章和矿石的来历。 (陈静)
当天的采访中,邵宁向记者分享了许多留苏老前辈的感人故事。 从上海统计局退休的毛伟宗是中国飞机总体设计专家。 1952年,他被政府派往苏联。 回国后,他参与组建了中国空空导弹研究所,并参与了多款“空空导弹”的研制。 返回上海后,任地空、舰空导弹副总设计师。 “去年10月,这位前辈突然去世了,我们还没有来得及完整记录他不平凡的人生故事。” 说到毛卫宗的师兄,邵宁既遗憾又遗憾。
另一位学长朱伟清早年毕业于天津大学,1956年选派赴苏联留学,1961年以优异的成绩获得苏联科学技术副博士学位。 回国34年来,他致力于船舶发动机的研发,是国内最早从事特种发动机研究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之一。 朱伟清多次荣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这位可敬的前辈在去世前写下了遗言:“从第一代导弹快艇的动力发展,到后来特种水下热动力的发展研究,我亲眼目睹了我国海军装备的发展;从防御到深蓝……我为自己能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建设坚强的海防而感到自豪。” 直到那时,他的孩子们才知道他的父亲一生都在做什么。 朱伟清让女儿将自己攒下的50万元捐给相关研究机构。
邵宁说,留在苏联的老前辈们还有很多感人的故事:大四学生张志毅学成回国后在大庆油田打拼,后来又转到苏联石油装备厂工作。西北地区,他在那里默默工作了几十年。 “他们身上所共有的爱国报国精神,激励着我们苏支部的年轻一代不断前行,同时也更加坚定了我们关心和爱护这些苏老前辈的决心。”
据悉,护理健康将为留苏老年人提供公益性服务,是上海市杨浦区“长期护理保险”首批定点护理服务机构之一。 截至2022年底,该机构已为1500多个残疾家庭提供了近50万次专业居家养老服务,在90岁以上老人护理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 当天,何文军老人向公益活动发起人赠送了珍贵的纪念章和来自朝鲜大禹洞的矿石。
何文军老人向公益活动发起人赠送了珍贵的纪念章和来自朝鲜大禹洞的矿石。 (陈静)
邵宁说:“这次公益活动只是一个开始,未来我们希望有更多的企业、社会组织、慈善组织加入进来,关注和关心在苏州读书的学子这群人,让让他们能够安享晚年,传播和传承他们的精神。” (结尾)
本网站转载其他媒体之作品,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权利所有人拒绝在本网站发布其作品,可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将视情况予以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