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湖州7月17日电(胡凤生)“如果我们都忘记了他们,谁还会记得他们?” 当年,亲临战火现场的父母亲手将他从小托付给了他。 如今,因为父亲的嘱托,他已经注视着他们半个世纪了。
他就是蔡永发,浙江德清的退休教师,当地乡村圣人的领袖。 他们是埋葬在德清市伏羲街龙山村茶山岭下的十八位新四军革命烈士。
蔡永发说:“烈士的鲜血不能随着历史的流逝而湮灭,我将永远保存下来。”
英雄事迹深入人心
“这十八位烈士都在1945年5月12日解放德清的战斗中牺牲了,很多烈士连名字都没有留下……”小时候从父母那里听说了龙山十八位烈士的事迹后生活网报道,蔡永发说,他年轻的心一生接受了一次洗礼。
长大后,蔡永发在龙山村小学从事教育工作。 工作间隙,他通过走访革命老兵、收集历史资料,慢慢“还原”了战斗的细节。 1945年,德清地区是桐乡、余杭、安吉、吴兴等七个伪政府的活动中心。 与敌人作战。 1945年5月12日,新四军第二、第三支队分三路挺进德清,与敌激战……
“这场激战,持续了3天2夜,分别死伤敌军70余人和30余人,共缴获迫击炮3门,以及步枪、机枪130支。战斗取得了胜利,但新四军也为此付出了代价,连长朱明等18名战士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蔡永发说,“战争期间,烈士遗体被匆匆安葬在龙山石寨村一座寺庙前的荒山坡上。很多烈士甚至没有留下名字,是真正的无名英雄。”
对英雄的崇拜,让蔡永发显得格外“真实”。 为了获得最真实的英雄故事,他一次次请求村里的长辈讲述那场战斗; 当时他只要听说有目击者,不管是自己村的还是邻村的,他都会立即上门。 对于蔡永发来说,抗战时期发生在德清的那场战斗,既不是最惨烈的,也不是最震撼的,但却是最接近的。 先烈们的英雄事迹已深深地铭刻在他的脑海里。
实践烈士陵园走进生活
1970年,蔡永发首次主持修缮烈士陵园。 当时,经村里同意,蔡永发组织了村里的一批共青团员,拿来了土筐、铁耙子、锄头,用水泥为墓地浇筑了烈士墓碑,并请学校最好的老师写了《革命烈士永垂不朽》。从此,他踏上了志愿守墓的漫漫之路。
“墓碑立好后,每年冬至、清明节,仍有不少村民自发前去祭奠烈士。” 蔡永发每次看到这些场景都感到非常欣慰。
伏羲街纪念烈士 蔡永发 供图
1990年,蔡永发出任龙山村小学校长。 他希望烈士陵园能够成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于是向当时的乡政府汇报,申请烈士陵园搬迁。
后来,蔡永发经过参观考察,选择了茶山岭作为烈士安息地的新地址,并在上面题刻了碑文。 “茶山岭视野开阔,背靠青山绿水,适合烈士的英雄灵魂。” 他说。
当时,政府还为革命烈士陵园举行了隆重的奠基仪式。 看到英雄们能够在自己精心挑选的新址安息,他感到非常欣慰。
2002年退休后,蔡永发作为龙山村乡议会主席,投入更多时间守护陵园,成为烈士陵园的义务守护者。
一有空,他就会来这里为烈士陵园清理地上的落叶; 当周围的竹枝长出来时,他会及时修剪。 当它褪色时,他会用笔墨重新绘制它。 日复一日,他在这里陪伴着烈士的灵魂。
据其家人介绍,53年来,蔡永发扫墓使用了数百把扫帚。
蔡永发对烈士充满了虔诚之心。 他每次清扫茶山岭烈士陵园,都是从最底层的台阶开始。 “不能从上往下扫,这也是对烈士的一种虔诚和尊重。” 他说这句话的时候,神色凝重。
言传身教
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在当地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过程中,党员代表、乡村先贤、新阶层人士纷纷捐款捐物,启动龙山烈士陵园修缮工程的材料。
石健健是伏羲街第一个捐款的企业家。 他说:“蔡老师是我的小学老师,我经历过一次又一次烈士陵园的重建,现在我有能力了,我会用自己的方式去做,为了纪念烈士,我会修路钱!”
现在,武洛公路边的龙山茶山岭烈士陵园,松柏郁郁葱葱。 80多岁的蔡永发也很忙碌。 每次有人来缅怀烈士,他都要自愿作出解释。
他记不清自己讲述了多少次烈士的故事,但每次都感慨万千。 他记不清自己清扫了多少级台阶,但每次都是恭敬而庄重。 他记不清有多少孩子为他戴上了红领巾,但他唯一记得的就是他当年的承诺。
如今,蔡永发做出了新的承诺:“我身体还好,我会一直守护下去。有一天,当我老了,我会让下一代继续,继续守护烈士陵园。” ” ( 超过)
本网站转载其他媒体之作品,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权利所有人拒绝在本网站发布其作品,可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将视情况予以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