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洲岛南北狭长,形似峨眉山。 位于福建沿海中部湄洲湾入海口。 是莆田市第二大岛。 全岛陆地面积14.35平方公里,海岸线长30.4公里,周围有13个总长20公里的金色沙滩和长5公里的海蚀地貌。 以妈祖文化和海滨风光而闻名,素有“南国蓬莱”之称。
“以前岛上风沙很大,没有人想要东环第一排面朝大海的海景房,大家戏称‘海景烦恼’。风一吹,不仅满口沙子,连锅盖都会被吹走。” 湄洲岛导游、当地居民庄丽英回忆,以前的湄洲岛生态脆弱,沙化严重,当地民谚形容为“只长石不长草,海风吹沙跑”。这里风沙多,但森林覆盖率不到10%,树种只有稀疏的黑松和木麻黄。
1998年3月11日,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同志率队赴湄洲岛义务植树造林。 在湄洲岛低洼的沙湖和石头上,他种植了榕树,有夹竹桃、枣椰树、芒果、木槿等数千棵树。
“如此多的树种被引入岛上还是第一次。” 时任湄洲镇镇长唐亚和回忆,“我们以前以为在岛上植树就足以防风固沙,构建生态系统的想法。”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 在福建工作期间,推动了一系列重大生态保护工程。 2000年,他推动福建在全国率先探索建设生态省。
“湄洲岛生态保护面临三大困难:一是岛上常年大风,土地贫瘠,植物成活率低;二是岛上水源稀缺,植被维护困难难度大;适合海岛生长、抗风能力强的植物品种。” 中共湄洲岛国家旅游度假区工委书记吴海端介绍。 2000年以来,湄洲岛不断强化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政治意识,秉承“种大树、种大树”的理念,持续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绿化碳汇建设、滨海防护林升级改造、菌草生态治理、红树林生态修复工程、道路绿化及景观提升、村庄及节点绿化等一系列绿化、开花、着色工程,长期致力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交出一份美丽的生态答卷——全岛绿化覆盖率从1998年的37%提高到如今的60.66%。 11个行政村“绿营村”和“绿色城乡梅州”全覆盖,常年空气质量合格率近100%。 。
“这里除了风沙之外,还缺水。” 庄丽颖说道。 据莆田市水资源公报,2021年全岛水资源总量为687万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仅为59立方米,仅为莆田市人均水平的7.9%城市。 是福建省缺水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
石邑湖是湄洲岛唯一的天然淡水湖。 早些年,周边居民的生活污水长期直接排入湖中,成了“黑臭湖”。 2017年生活网资讯,湄洲岛启动了湖泊、岩石及周边生态水系综合整治工程。 通过污水收集、水质净化、植物种植等系统化处理,曾经肮脏的湖石被改造成生态湿地公园:湖水清澈,常年不竭,湖水波光粼粼,鱼游虾戏,白鹭成群飞翔,岸边绿意盎然,景色秀丽,栈桥相连,风车、水车、凉亭、网红咖啡馆等星罗棋布其中,充满童趣和乐趣,成为岛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湖光石色是湄洲岛水系综合整治的一个缩影。 “我们努力实现水循环利用,累计投资1.8亿元完成湖石生态水系综合整治和农村水系综合整治,充分利用了5000吨再生水污水处理厂每天都会产生。” 吴海端表示,湄洲岛正在不断进步。 朝着“水系畅通、水体洁净、水质优良、水景优美、供水有保障、防洪安全、机制灵活、管护得当”的目标,努力走在全国海岛前列推进水治理体系和水管理能力现代化。
“湄洲岛不仅是一座生态岛,更是一座旅游岛。生态质量的提升,旅游产品不断丰富,日出日落景点、红树林公园、鹅尾滩等网红打卡点不断增强游客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吴海端介绍。 湄洲岛拥有“世界妈祖信仰习俗遗产地”、“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海洋公园”、“国家5A级旅游景区”等称号,发展生态旅游、文化旅游。 文化旅游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近年来,湄洲岛立足禀赋,将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和生态环境保护深度融合、协调发展,依托丰富的文化资源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湄洲人”特色民宿产业。 。
“夏天刚开业,入住率一直很好。” 湄洲有间民宿负责人林逸飞说,“湄洲岛不仅文化底蕴深厚、风景优美,政策也非常吸引人。” 湄洲岛设立1000万元文化旅游产业基金,支持包括民宿等业态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今年“五一”假期,湄洲岛共接待游客12.78万人次。 仅5月1日一天,单日接待游客人数就达到近5万人次,创历史新高。 据统计,湄洲岛民宿、餐饮、文化创意产业、滨海休闲运动等旅游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目前,第三产业约占全岛GDP的60%。
如今的湄洲岛,天更蓝了,岛更绿了,沙滩更干净了,水更清澈了,食物更丰富了。 2023年6月,湄洲岛荣获自然资源部颁发的全国“和谐岛”称号。 这是湄洲岛二十多年来围绕“美丽生态、美丽生活、美丽生产”建设目标,推动全岛绿色低碳发展,促进经济集约化奋斗的最生动的诠释。资源的利用。
本网站转载其他媒体之作品,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权利所有人拒绝在本网站发布其作品,可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将视情况予以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