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巴彦淖尔6月21日电 题:“95后”年轻夫妇返乡当瓜农。 “甜产业”赋能乡村振兴
中新网记者 张林虎
“我们河套平原的瓜果是有名的,市场不用担心,再加上现在的政策,我相信广阔的农村土地也能有很大的潜力。” 21日,谈及回家乡种瓜的初衷,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的“95后”瓜农元红这样总结。
盛夏,河套甜瓜飘香。 乌拉特前旗,肥美多汁的脆瓜配白梨,正迎来收获季节。
乌拉特前旗地处黄河“吉”字湾顶端,土壤肥沃,日照充足,积温较多,昼夜温差较大。 有着得天独厚的种植甜瓜的地理和气候条件。 自20世纪60年代和1970年代起,这里就有了种瓜的历史。
图为繁忙的瓜镇市场。高艳霞 摄
2022年,袁宏夫妇放弃城市工作,回到家乡发展设施农业,成为新一代瓜农。 在此期间,他们种植的80多棚脆瓜白梨也陆续上市。
“大学毕业后,我们两个人进城打工,年收入只有10万元左右,现在产量好的时候,三四天基本上就能赚回去年的工资。” 袁宏说,虽然瓜产业发展辛苦、累,但效益好,我认为是值得的。
图为农民采摘瓜。王泽浩 摄
让那些愿意留在基层的人安心,让那些愿意投身乡村的人更有底气。 袁弘夫妇收获了创业“第一桶金”,也为家乡振兴带来了许多新理念、注入了新活力,走出了一条“甜业”发展道路,助力家乡振兴。农村。
走进先锋村种植户丁瑞丰的哈密瓜大棚,沁人心脾的香味扑鼻而来。 正在忙着采瓜的丁瑞凤告诉记者,她今年种的8亩哈密瓜不仅长势好,而且甜度也很高。 目前已提前上市。 它卖了个好价钱。
摘瓜、运瓜、摘瓜、包装……走进乌拉特前旗的哈密瓜交易市场,瓜农们忙得不可开交。 七八辆等待装瓜的大卡车排成一排,一箱箱白酥梨瓜经过称重后装上卡车,销往山西、陕西、北京、广东等地。
图为袁弘夫妇。王泽豪 摄
“我在乌拉特前旗先锋镇摘瓜已有10多年了生活网资讯,河套平原的瓜非常甜,特别受我们当地人的欢迎。” 山西太原商人孟云兵一边装瓜一边说道。
先锋镇宣传委员裴志强告诉记者,自2021年成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以来,白梨酥瓜产业逐渐成为当地村民致富的特色支柱产业。
“这两天示范园哈密瓜日均销量约为28万斤,每斤销售价格为3.8至4.5元,再过一周,第一茬哈密瓜就卖完了。” 裴志强说道。
图为乌拉特前旗先锋镇标志性产品开发示范园内的甜瓜温室。贾田 摄
近年来,乌拉特前旗把哈密瓜作为特色果蔬产业。 通过不断更新品种,推广无公害种植新技术、适用技术,采用小棚、双膜、平膜种植方式,打造优质哈密瓜知名“金品牌”做大做强哈密瓜产业。
如今,乌拉特前旗哈密瓜种植面积已达1.13万亩。 乳白亮丽、香甜细嫩的脆白梨、脆哈密瓜已成为乌拉特前旗的特色农产品,一批因小哈密瓜而培育出来的特色产业领军人物,也成为引领乌拉特前旗全面振兴的生力军。农村和农业农村现代化。 通过创业带动就业,就业可以增加收入,让更多农民在家门口致富增收,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超过)
本网站转载其他媒体之作品,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权利所有人拒绝在本网站发布其作品,可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将视情况予以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