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生活网

重庆戒毒人员以爱治“艾”场所关怀点燃生希望

编辑:生活网      来源:生活网      戒毒   艾滋   人员   场所   康复

2023-12-04 13:00:47 

中新社记者 刘祥林

“如果我能重新开始我的生活,如果那天我没有去那个聚会,如果我没有遇到那个吸毒的‘朋友’,如果我知道毒品的威力如此强大,如果……我永远不会接触毒品。” 在重庆市北碚强制隔离戒毒所(简称“北碚中心”)内,艾滋病毒康复人员王某遗憾地讲述了自己的故事。

每年的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 北碚戒毒所是全国首家艾滋病吸毒人员专门治疗中心。 在第36个“世界艾滋病日”之际,记者来到这里,看看它如何帮助患有艾滋病的吸毒者重拾生活信心。

图为艾滋病解毒工作者做健美操。中新社记者 陈超 摄

用爱心治疗艾滋病,用关怀点燃生命的希望

北碚戒毒所成立于2007年,是全国首家集住宿、矫正、预防于一体的强制隔离戒毒所。 北碚学院按照性别分为男女大队,设有统一的生理戒毒区、教育适应区、康复巩固区和回归指导区。

穿过大门,场馆内的建筑里种满了绿色植物和鲜花。 数十名艾滋病吸毒者正在开展“世界艾滋病日”宣传活动。 这些背负着吸毒和艾滋病双重标签的吸毒者,正在毒品和艾滋病交汇的废墟上努力重建自己的生活。

艾滋病戒毒人员深受艾滋病和毒品的双重折磨。 他们的身体免疫力较弱,内心脆弱、敏感。 “事实上,艾滋病吸毒者普遍存在恐惧疾病、否定自我、对生活失去希望等负面心理情绪,有的吸毒者甚至出现抑郁、焦虑、自残等行为。” 北碚所政委张振全表示,如何让他们重拾信心,重拾生活希望,积极配合治疗,是北碚戒毒民警最思考的问题。

图为艾滋病解毒人员正在进行体力劳动。中新社记者 陈超 摄

走进北碚院二大队女性艾滋病戒毒人员专区,六名戒毒人员正在排练自导自演小品,为“世界艾滋病日”文艺演出做准备。

吸毒人员小芳进入看守所后,拒绝沟通、抗拒治疗、不遵守纪律。 “我是艾滋病患者,事情已经这样了,不用担心我,让我走完我的时间吧……”警察看到小芳郁闷的样子,很担心。 他们多次与她进行了谈心谈话。 但效果并不好,出现了阻力。

针对小芳的情况,民警采用心理疏导、家庭支持、正向激励、同步普及艾滋病相关知识等多种方式,不断努力让她放下思想包袱,努力引导她走出困境。人生“迷失的路”。 渐渐地,小芳不再抗拒,开始积极配合治疗。 随着身体状况的好转,小芳更加坚定了开始新生活的信念。

“无论他们是吸毒还是感染艾滋病,我们都要尽力帮助他们,这是我们的责任。” 北碚学院二大队队长廖琪表示,警方要做的就是不抛弃、不放弃。

经过十余年的探索,北碚研究所现在根据每个艾滋病吸毒人员的个体情况,量身定制治疗方案,做到“一人一策”; 坚持以诗歌朗诵、书法书信、竞赛沙龙等形式为载体,加强心理教育; 同时,创新打造功夫练习、摆手舞、尊巴舞等特色康复项目,定期开展戒毒复吸训练和身体功能康复训练,帮助吸毒人员增强体质。

图为艾滋病毒瘾者正在接受耳针治疗。中新社记者 陈超 摄

集中救治、科学救治,构筑生命防护屏障

专业戒毒、教育、矫治和康复训练是戒毒工作的重点。 走进位于北碚院的重庆戒毒所中心医院艾滋病抗体筛查实验室,一排排自动化检测仪器映入眼帘。 警察医生正在筛查血液样本以进行艾滋病毒检测。

“对艾滋病戒毒人员进行集中治疗,需要对所有人员进行筛查和检测。” 民警李高红介绍,为保证重庆司法、行政戒毒系统新入院戒毒人员全面、及时接受艾滋病病毒检测,艾滋病病毒抗体筛查实验室配备了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化学发光分析仪、免疫分析仪、酶标仪等先进筛查仪器有效加强了艾滋病防治工作。 自2012年以来,该实验室平均每年筛查6000余人次,实现了对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吸毒人员尽快进行快速筛查、诊断和集中治疗。

“坚持服药是生存的希望。虽然我们都是艾滋病患者,但场馆对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方案,动态监测病情。每次检测CD4细胞计数(衡量人体免疫力的重要指标)系统),它可以反映我们的身体健康状况。” 北碚院二大队刚刚服用完抗病毒药物的戒毒员阿飞说。

为提高艾滋病吸毒人员救治水平,北碚研究所通过内外部结合的方式,不断提升专业医疗服务能力。 对内,加大医疗基础设施和设备投入,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定期开展业务培训,提升团队医疗专业能力。 对外,通过建设“医疗联盟”、远程医疗平台等社会合作手段,提升站点专业医疗服务能力。

此外,北碚院还创新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率先将艾滋病吸毒人员纳入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范围,参保率100%; 并提供西药针对性抗病毒治疗,目前自愿参与率达95%以上。 随后,患者的CD4细胞水平有不同程度的升高,病毒载量明显下降,有效降低了艾滋病的传染性。

图为艾滋病毒瘾者正在艾灸治疗。中新社记者 陈超 摄

研究所外部的帮助为回归社会铺平了道路

“感谢你们一直以来对我的关心,帮助我顺利申请到低保。” 领取第一笔低保后,退役军官老李满怀感激地给北碚派出所打电话。

解除强制隔离戒毒并不是简单的“放手”。 像老李一样,在北碚院成功回归社会并继续接受后续关怀和帮助的艾滋病戒毒人员还有很多。

张振全说,吸毒者特别是艾滋病吸毒者回归社会后生活网报道,更害怕自己的隐私被暴露、受到歧视。 如果不被接受,他们就无法在社会上立足,很容易失去信心,很可能旧病复发。 建立良好、畅通的吸毒人员流动机制十分重要。 连接辅助机制尤为重要。

图为艾滋病毒戒毒人员服用抗病毒药物。中新社记者 陈超 摄

北碚戒毒所始终坚持院内教育治疗与院外救助相结合,为艾滋病吸毒人员的重生铺平了道路。 一方面,中心积极做好回归指导,突出出境前体检、心理调节、出境规划、就业指导等,帮助吸毒人员重建社会支持体系,为顺利回归社会奠定基础。 另一方面,场馆实行“无缝衔接”转诊机制,不断完善情况通报、回访登记、档案管理、定期工作会议、信息对接共享等制度,与卫生、公共部门协调沟通。保安、民政等部门实现场馆、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共同提供协助。

此外,北碚院还积极为艾滋病康复者提供抗病毒治疗专业支持、就业指导和后续护理。 例如,大渡口区社区戒毒和社区康复指导中心挂牌后,通过当地合作,帮助众多戒毒患者解决了就业、就学、就医、生活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帮助他们增强了自信心。抵制毒品的信心和维护诚信的决心。 通过聚集社会力量,延伸刑满释放人员诚信维护和社区康复指导,降低复吸率。 (超过)

本网站转载其他媒体之作品,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权利所有人拒绝在本网站发布其作品,可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将视情况予以撤除。

发表我的评论 共有条评论
    名字: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