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生活网

从“老龄”到“全龄”社区食堂拓展社交新空间

编辑:生活网      来源:生活网      食堂   社区   兰州   养老   甘肃

2023-11-28 11:01:41 

中新社记者 丁斯

社区食堂+亲子活动”、“社区食堂+农场”、“社区食堂+培训讲座”、“社区食堂+夜校”……在中国,社区食堂,承载着“关键小事”吃,正逐渐拓展为“全龄友好”、“与朋友社交”的新空间。

西红柿炒鸡蛋、土豆炖鸡、酸菜粉丝、紫菜蛋花汤……刚刚过去的周末,在甘肃兰州市建兰路街道吴家园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老、中、老” “老年人和年轻人”组成了“大米伙伴”。 这顿饭。

图为11月27日,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建兰路街道吴家园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社区食堂内,老人正在就餐。中新社记者 九妹丹增 摄

中新网记者发现,目前,我国多地建设的社区食堂实现了从“老年”到“全龄”、从“食堂”到“学校”的跨越。 食堂融入了图书馆、4:30上课、共享农场等多种功能,甚至成为举办烘焙活动、谈判等培训讲座的交流空间。

图为11月27日,甘肃省兰州市建兰路街道吴家园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老中青”组成“饭团”在社区食堂就餐。中新网记者 九妹丹增

被誉为年轻人“精神夜宵”的“青春夜校”也在多地社区食堂推出。 兰州“90后”上班族刘明正在夜校参加书法学习。 在他看来,“社区食堂是夜自习的好去处,社区里的老人利用闲暇时间教书,满足前来学习充电的年轻人的多样化需求。” ,还可以让食堂服务延伸到夜宵,何乐而不为呢?”

“社区食堂不仅仅局限于为老人提供吃穿,它以‘吃’为切入点与老人打交道,拉近了他们之间的距离。” 留学法国12年的“90后”张驰28岁回国在家乡创业,现在是前述兰州吴家园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的负责人。

张驰表示,社区食堂是当地社区针对老龄化问题提出的解决方案。 现已受到周边上班族的青睐,成为老年友好型食堂。 组织还将依托食堂,以社区居民“老少”、家庭成员等为重点,开展周边游、亲子活动、社区夜校等活动。

图为11月27日,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建兰路街道吴家园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老人在社区食堂吃饭后进行合唱练习。中新社记者 九妹丹增 摄

74岁的兰州居民姚桂生每天必须到养老服务中心报到。 “早上,工作人员带领我们打太极拳、八段锦,下午,我们还有固定的‘棋局’互相比拼,就像以前工作一样,让我的生活充实而有规律。 ”

每年冬天,寻找排练场地是68岁的兰州男子陈涵和乐队成员最担心的事情。 “外面冷,室内又要花钱,有的老人不知道如何操作网上排练,但现在心里踏实了。” 陈瀚26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面对面的交流是最顺畅的,在社区食堂里可以吃饭、玩,暖胃又暖心。”

“社区食堂的意义非常重要。” 兰州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社会学系教授周亚平26日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分析,随着社会老龄化、原子化的发展趋势,少子化、独居老人养老服务规模不断壮大,以“小食堂”解决“急、难、忧”,完善“老有所养”的养老服务体系老年人”。 社区食堂作为老年人社会交往和社会参与的平台,可以帮助老年人建立社交网络,减少孤独感,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发展。

今年7月,商务部等13部门联合印发《全面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捷生活圈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其中提到“探索发展社区食堂,建立老年人就餐服务网络。” 社区食堂再次迎来“建设热潮”,诸多创新举措和服务功能延伸吸引了大量多元化人群。

周亚平表示,公益是社区食堂的根本定位,共享是社区食堂长远发展的动力。 社区食堂不能仅仅依靠政府“输血”支持生活网报道,还必须走上市场化、专业化的经营道路,形成自我“造血”机制; “社区食堂”不能简单地等同于“高级食堂”,而必须在此基础上挖掘上班族、独居年轻人、有孩子的双收入家庭等潜在客群,打造“食堂+”服务格式。 只有内外发力,社区食堂才能真正成为一池“活水”。 (超过)

本网站转载其他媒体之作品,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权利所有人拒绝在本网站发布其作品,可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将视情况予以撤除。

发表我的评论 共有条评论
    名字: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