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生活网

山西研究揭示清代墓地女性骨骼损伤和关节疾病的影响

编辑:生活网      来源:生活网      考古

2023-10-23 11:00:39 

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表明,缠足习俗出现于北宋,明清时期达到鼎盛。 喜凤堡墓地位于山西省洪洞县大槐树镇。 共发掘、清理墓葬145座。 从墓葬所在地层、墓葬形制以及出土文物来看,整个墓地为清初至清末使用。 墓地共出土194具人骨。 经鉴定,共确认女性93例,其中包括缠足者,也有部分不缠足者。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杨继云介绍,上述93名女性中,有74人裹小脚,19人没有裹小脚。

研究发现,与不缠足的女性相比,缠足的女性下肢骨关节炎的发病率和程度更高。 缠足可能诱发指骨疼痛、足底筋膜炎等疾病。

山西洪洞西冯堡清代墓地女性伤病研究揭示缠足影响_山西洪洞西冯堡清代墓地女性伤病研究揭示缠足影响_

杨继云说,缠足女性的四肢骨骼整体形态和厚度均比不缠足女性弱,骨骼和肌肉系统不发达。

山西洪洞西冯堡清代墓地女性伤病研究揭示缠足影响_山西洪洞西冯堡清代墓地女性伤病研究揭示缠足影响_

另外,缠足女性下肢骨折愈合错位,导致肢体骨骼受力结构失衡,进一步加剧了缠足女性下肢骨关节炎的相对患病率。 。

_山西洪洞西冯堡清代墓地女性伤病研究揭示缠足影响_山西洪洞西冯堡清代墓地女性伤病研究揭示缠足影响

不依赖小脚的劳动形式的发展和繁荣,为小脚妇女创造了更多的劳动机会和经济价值。 清朝时期,陕西、山西两省形成了区域性的棉纺中心生活网资讯,这与当时中国北方妇女普遍存在的缠足现象相吻合。

民族学和文献调查表明,普通家庭的小脚妇女也尽力在田间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

杨继云说,在西凤宝墓地埋葬的平民家庭中,不裹小脚的妇女下肢和上肢粗壮,赋予了她们更好的劳动能力,可以承担重体力劳动,比如做饭、打扫庭院,甚至耕种; 缠足的妇女由于机械性能的降低而导致下肢活动不便,需要更多地使用上肢从事纺织或妇女工作等工作。 (超过)

本网站转载其他媒体之作品,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权利所有人拒绝在本网站发布其作品,可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将视情况予以撤除。

发表我的评论 共有条评论
    名字: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