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简称“赣”
该省因唐玄宗于公元733年开辟江南西路而得名。
也是因为江西第一大河是赣江而缩写。
它是中国内陆省份之一
图为航拍位于赣江畔的“江南名楼”滕王阁。 不少游客来这里观光。刘立新 摄
江西省位于中国东南部中部
长江中下游南岸
古称“五头楚尾,广东民亭”
东与浙江、福建接壤,南与广东接壤,西与湖南接壤。
北与湖北、安徽接壤,共享长江
江西省湖口县,长江与鄱阳湖交汇处。李雪华 摄
那江
——九江:三河口七省通衢
“九江美景可尽收,云松我在此筑巢”。 千年古城九江,在时光的涟漪中流淌。
从空中俯瞰九江市主城区,宛如仙境。朱兴勇 摄
九江位于江西省北部。 素有“三河入海口、七省通衢”、“天下第一处”之称。 又称“江西北大门”。
图为航拍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九江城区段夜景。刘立新 摄
九江是一座具有2200多年历史的江南名城。 因“多水汇聚之处”而得名。 河流、山脉、湖泊、城市都极其美丽。
九江因水而生、因水而兴。 自古就是江南鱼米之乡。
从田园诗派创始人陶渊明,到山水诗鼻祖谢灵运,从李白遥望庐山瀑布,到浔阳江头的白居易,从与苏轼并称为“苏皇”,到讲授白鹿书院的朱熹……岁月给这座城市带来了悠久的历史之外,还拥有丰富的文化底蕴。
走进北宋伟人黄庭坚的故乡江西修水双井村,风景秀丽,文化底蕴深厚。刘立新 摄
九江以北,紧靠着辽阔沃土奔涌入海的,就是中国最长的河流长江。 千百年来,浩浩荡荡的长江养育了中华儿女,孕育了灿烂的长江文化。
白鹿洞书院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五老峰南麓。刘占坤 摄
2021年底,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正式启动,长江江西段被列入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七大重点建设区域之一。
奔腾的长江流经152公里,使九江成为江西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核心区。
图为航拍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九江市段。 生态修复后的长江岸线绿意盎然。 蓝色的云中栈道与红色的滨江绿道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刘立新 摄
2022年,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九江市段建设正式启动,全长约11公里。
登塔远眺,琵琶亭、锁江楼、浔阳楼这九江长江生态岸线上的三座璀璨文化地标相互呼应,连成一片。
图为航拍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九江城区文化地标之一的琵琶亭,长江“黄金水道”上船只来来往往。刘立新 摄
九江市以长江文化保护、传承和弘扬为核心,遵循“千年文化、串珠成链、再现创意”的方法,以琵琶亭为主体,串起锁江楼、浔阳塔等,打造“最美长江岸线”,彰显“诗意长江”。
站在浔阳河畔的栏杆上远远望去,一幅绿色生态画卷沿着数百里的长江岸线缓缓展开。 船只来往川流不息,长江之水带动九江经济前进。
图为航拍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九江城区文化地标之一浔阳楼,长江“黄金水道”上船只来来往往。刘立新 摄
如今,浔阳江沿岸处处涌动着新生命的“脉搏”。 滨江岸线升级改造,沿江生态廊道建设优化完善,长江文化主题展示区、文旅融合区建设紧锣密鼓……长江岸线(九江段风景带、文化带、经济带正在崛起。
图为航拍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九江城区段,绿意盎然。 蓝色的云中栈道和红色的滨江绿道,以及繁忙的长江水道和九江长江大桥,共同构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刘立新 摄
九江中南部腹地有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 作为国际重要湿地,鄱阳湖是东亚至澳大利亚、西亚候鸟迁徙路线上最重要的越冬地。
九江赤湖湿地上,白鹤、天鹅等候鸟在夕阳下觅食、飞翔。魏东升 摄
雨季时节,雾气茫茫,水天一色。 旱季时,辽阔的草原显得异常雄伟。 鄱阳湖春可赏花,夏可乘凉,秋可眺望,冬可观鸟。
盛夏时节,鄱阳湖湿地水绿草青,河流蜿蜒。 付建斌
滚滚长江与鄱阳湖在湖口交汇。 一边是长江滚滚金浪,一边是鄱阳湖银波浩瀚。 它们明显分开,绵延数英里,堪称奇观。
航拍展现鄱阳湖与长江交汇处的“江湖”景观。李雪华 摄
江湖之间,庐山成就了无限风光,让九江对庐山无比自豪和自豪。
九江是一座江河湖山可同时青睐的城市。 它可以同时拥抱河流、湖泊、山脉的美景。
江西庐山风景区秋雨连绵,雨后云雾缭绕,宛如仙境。 张宇 摄
这就是九江,一座人杰地灵的千年古城。 它将诗画融入山水美景之中,书写着别样的光芒。
在江西省九江市市区,从甘棠湖上空可以看到八里湖和长江。 金色的霞光照射在湖面和河面上,仿佛一幅深秋的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程鹏 摄
那个城镇
——景德镇:中国瓷都的千年文脉
提起陶瓷,世人都无法回避这样的一座城市。 它因瓷而诞生、因瓷而兴盛。 土与火的交融,创造了古今中外无与伦比的陶瓷艺术,并成为世界上唯一一座以历史闻名的城市。 一座工业繁荣了数千年的城市。
图为景德镇瓷乐队演奏瓷编钟。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这就是千年瓷都景德镇。 并不是所有人都知道,景德镇实际上并不是一个镇,而是江西省的一个地级市。
景德镇市位于江西省东北部,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尤以独特的陶瓷文化而闻名。
图为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上的青花瓷钟。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2000多年的制陶历史、1000多年的官窑历史、600多年的御窑历史……时至今日,瓷器仍然是这座城市最鲜明的标志,是景德镇的建城之本,也是景德镇的城市之本。其标题的来源。 。
图为景德镇马路旁一盏陶瓷元素的路灯。 图片来源:
在这个因适宜制陶的水土而闻名中外的山水小镇,千百年来秉承着“五湖四海工匠来,制天下陶”的宏伟愿景,利用以瓷器为媒介,“荟萃天下名窑杰作”,形成了开放、包容、不拘一格的城市个性。
图为景德镇桃阳里御窑景区。 外国青年正在听老艺术家介绍陶瓷。刘立新 摄
在景德镇御窑厂,他们捡起埋在地下的碎瓷片,拼凑出古瓷的过去,让瓷片回望过去,“获得新的生命”。
江西景德镇御窑博物馆展出的青花残片。刘立新 摄
在景德镇古陶瓷基因库,他们通过测试分析,分析古陶瓷文明的起源、发展和变迁,聆听古瓷件发出的“文明回声”。
图为清末木沉船“长江口二号”瓷器碎片。刘立新 摄
我们看到,仍然有人在默默坚守,他们不遗余力地守护着这座城市的根和灵魂。
一部中国瓷器工业史,一半在景德。 纵观景德镇制瓷史,繁华已不远,往事不如烟。 景德镇由中晚唐政治经济中心南移演变而来,脱胎于宋代崇尚古朴朴素的风格,继承创新于现代青年的文化氛围。
图为景德镇御窑博物馆。刘立新 摄
为盘活陶瓷产业资源,陶溪川文化创意区应运而生。 古代陶厂与当代艺术碰撞后迸发出独特的魅力。 这里是年轻人学习、生活、创业的地方。 也是年轻人梦想的空间,也是晶飘家族的精神家园。
图为陶溪川文创区俯瞰傍晚。刘立新 摄
在三宝国际瓷谷,“洋晶飘”群体在这里学习、创业。 这片瓷谷群山环抱,生态宜居。 这里聚集了众多陶瓷工匠、工匠、艺术家、设计师……以及各类陶瓷工作室、创意空间、陶瓷企业、文创园区、陶瓷文化遗产地。 ,形成了一幅独特的三宝风格画卷。
在“千年瓷都”江西景德镇的东南山麓,有一条绵延十公里的山谷,三宝村就坐落于此。钟欣 摄
游历九界,布施外国。 “明如镜、薄如纸、响如磬”,景德镇瓷器就像连接中国与世界文化、艺术、经济、商贸交流的纽带,成为中国对外交往的重要窗口。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
图为夜晚的陶溪川文创街区,格外美丽。 一些游客在街区漫步参观。刘立新 摄
由此,“Z世代”国际青年在景德镇扎根。
出于对中国陶瓷文化的热爱,2019年,来自埃及的玛迪踏上了从尼罗河畔前往“千年瓷都”的“寻瓷之旅”。
图为麦迪参观青花瓷。钟欣 摄
来自摩洛哥的年轻人对景德镇很感兴趣,渴望亲眼目睹这些精美瓷器的复杂创作过程。 这些瓷器是文化遗产的象征,让人们想要探索每件瓷器中蕴含的故事和技艺。
图为摩洛哥青年(右)体验画瓷。刘立新 摄
来自法国的女陶艺家凯米,被“千年瓷都”景德镇深深吸引后,成为了一名“异域风光漂流者”。
法国女陶艺家凯米正在创作。钟欣 摄
一年一度的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吸引了中外陶瓷经销商竞相展示陶瓷产品; 第五届“阿拉伯艺术节”多国嘉宾参观中国陶瓷精品店; 丝绸之路旅游城市联盟的成立,开启了“一带一路”城市合作发展的新篇章……
第五届“阿拉伯艺术节”在景德镇举办,多国嘉宾参观中国陶瓷精品。王秀君 摄
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景德镇沿河建窑,窑成城,创造了“陶屋沿岸叠,船帆日日覆江”的盛况。
全国唯一以陶瓷文化为主题的国家5A级景区——古窑民俗博览区迎八方宾客,千年窑火不息。
外宾参观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王秀君 摄
桃阳里御窑风景区具有“世界风情、古镇风韵、时代风范”。 可以将600年历史的御窑尽收眼底。 你可以在御窑的碎片中感受历史,在青花秘境的神秘中找到共同的印记。
图为景德镇桃阳里御窑景区。 外国青年参观古窑遗址。刘立新 摄
景德镇被誉为“茶之乡”。 “商人重利不分家,前月去浮梁买茶。” 1100多年前,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诗脍炙人口,记录了唐代浮梁茶业的盛况。 历史。
图为无人机航拍浮梁数千亩茶园,绿意盎然。 茶树遍布数座山丘,高低起伏,蔚为壮观。 刘立新 摄
“瓷之源、茶之乡、林之海”瑶里风景区以文旅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走出了一条强村富民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图为游客走过瑶里古镇木桥。刘立新 摄
这就是景德镇,一曲传唱千年的陶歌,一条通向世界的瓷路,充分发挥了千年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
图为瑶里古镇河岸。刘立新 摄
那个村庄
——婺源:中国生态最美的乡村
一半是山,一半是田,一半是水道和庄园。 婺源,一座位于江西省北部的迷人小镇,拥有迷人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被外界誉为“中国最美乡村”。
粉墙黛瓦的徽派古屋与高大的古红枫树相得益彰,构成了一幅色彩斑斓的山村画卷,美不胜收。程新德 摄
这里的古村落充满诗意,这里的田园风景如画。 无论是春天的油菜花海,秋天的山涧里的红枫,淡淡炊烟笼罩的马头墙,还是山间梯田的抽象线条……都吸引了无数人。
可以说,如果世界上有天堂,那一定在婺源。
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大鄣山乡石城村。傅建斌 摄
婺源任何时候都是最美的!
春天,百花盛开,墙白瓦黑。 三月到了,春光灿烂,婺源也迎来了春景的最佳季节。
群山如怀,古树环抱,远处青山碧水,近处小桥民房,粉红的桃花,白色的梨花,点缀在漫山遍野的金黄油菜花田里。
江西婺源江陵山脉,层层金色梯田顺山势铺开,蜿蜒灵动,错落有致,风景如画。詹东华 摄
夏季凉爽舒适,清澈的溪流流过。 夏季的婺源,青山连绵,朝霞壮丽,晚霞绚丽。
图为江西上饶婺源县邱口镇王村石门自然村美景。詹东华 摄
在夏季绿树的映衬下,古老的房屋显得更加纯净和沧桑,让人想穿越回到一百多年前的远古时光。
夏耕播种时节,梯田积满了水,层层叠叠,田埂蜿蜒,构成一幅醉人的初夏画卷。王国红 摄
秋天,红枫盛开,人们享受秋日的阳光。 从慢慢褪去的翠绿,到山野开始披上秋天的金黄,再到斑斓的红叶……这里的秋色呈现出婺源最梦幻的色彩。
图为“中国最美乡村”之一的江西省婺源县篁岭古村独特的“秋日阳光”农业景观。 刘占坤 摄
当婺源阳光一晒,处处皆知秋意。 人们把辣椒、菊花、大米、柿子等农产品搬上屋顶,享受秋天的季节。 红、黄、缤纷的秋色勾勒出一场丰富的秋宴。
图为“中国最美乡村”江西省婺源县篁岭古村独特的“秋日阳光”农业景观,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欣赏。刘占坤 摄
冬天是安静的、祥和的、温暖的、美丽的。 冬天的婺源村庄显得格外安静祥和。 田野里有村庄,村庄后面有山,山上有古树。 村前有水,水倚着田园,像一幅悠闲静谧的淡墨小品。
雪中的篁岭古村银装素裹,形成一幅雪中山居图。 洪海军 摄
从一个小县城到一个大景区,婺源是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的一个缩影。 从创立到现在,婺源乡村旅游通过“政策引导、市场运作、集团发展、品牌打造”等手段,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的美丽嬗变,迈出了走出了一条被称为“婺源模式”的乡村旅游发展道路。
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大鄣山乡石城村云雾缭绕,如梦似幻。傅建斌 摄
以“乡村”发展旅游,婺源通过差异化开发,整合全县景区资源,提升乡村旅游综合实力和整体竞争力。
图为江西上饶婺源县邱口镇王村石门自然村。詹东华 摄
一批独具特色的休闲度假旅游产品不断涌现。 实景山水演出《梦想故乡》、水墨上河文化度假村、篁岭民俗文化村等已成为婺源乡村旅游新名片,旅游产品转型已初具规模。
江西婺源梦里家园风景区秋收仪式在此举行。詹东华 摄
以“花”为媒,婺源是四季皆宜的旅游胜地。 油菜花是婺源乡村旅游的“名曲”。 每年3月,婺源县10万多亩金黄的油菜花竞相绽放,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 油菜花从普通农作物转变为旅游景点,使婺源成为全国春季旅游的焦点。
江西上饶,婺源黄岭梯田,黄花菜,山花烂漫。钟欣 摄
以梯田为板,油菜花为笔,婺源描绘出一幅田园大地艺术。 江岭、黄岭等一批网红赏花胜地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油菜花已成为婺源旅游的超级IP。
粉墙黛瓦的徽派古屋与高大的古红枫树相得益彰,构成了一幅色彩斑斓的山村画卷,美不胜收。程新德 摄
婺源还是徽州文化的重要发祥地。 自古就有“书乡”之称,孕育了南宋理学大师朱熹、中国文学之父詹天佑等一大批历史文化名人。铁路,还有现代著名武侠小说家金庸。
航拍“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的故乡江西婺源柘源镇。詹东华 摄
婺源县大力弘扬朱熹文化,建设文公庙和朱熹学资料库,打造原创徽剧《朱熹还乡》,开发“朱熹学”旅游产品。 推动婺源徽剧、傩舞、歙砚、绿茶制作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保护,在各大景区、乡村旅游点展示。
新编婺源徽剧《朱子还乡》刘占坤 摄
经过20多年的发展,乡村旅游让婺源人吃上家门口的“旅游米”生活网资讯,带动全县三分之二的人外出务工创业,成为解锁乡村的“金钥匙”。振兴。
图为江西省婺源县寺口镇郁郁葱葱的金竹有机茶园。刘占坤 摄
航拍“中国最美乡村”江西上饶婺源县江陵梯田 詹东华 摄
这就是婺源。 每一个古村落都洋溢着淳朴的芬芳,探索出一条独特的乡村旅游赋能乡村振兴之路。
图为江西上饶婺源县邱口镇王村石门自然村的蓝冠鹛雕像。詹东华 摄
美丽的江西,
欢迎!
(中新社微信公众号袁如晶)
本网站转载其他媒体之作品,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权利所有人拒绝在本网站发布其作品,可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将视情况予以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