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生活网

95后北漂的人生:有人三战考研,有人为爱负债,有人无奈离开(北漂人的生活)北京95后,

编辑:147小编      来源:147小编     

2023-09-06 07:28:19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丨沸点Point,作者丨姚米力,编辑丨杨真心

90后逐步“老去”,95后正走向台前。

这些95后新面孔,对于外界来说多少有些陌生,但在他们的身上,人们依旧能够找到一些自己的影子,尤其对于那些在外漂泊寻找梦想的人,好比“北漂”、“沪漂”。

“飘向北方、别问我家乡,高耸古老的城墙,挡不住忧伤”,黄志明的《飘向北方》这样刻画着北漂人的内心,而那些正在从差别地市、四面八方加入到北漂行列的95后,他们的内心怎么想的,现在又在经历些什么?

2020年末尾,我们采访了四位95后北漂,聊了聊他们的北漂生活,以及未来与梦想。

他们当中,长沙女孩程颖,此时正在凭借着“主播”这个新兴职业,走在上升的快速通道,尽管这被很多人认为是吃青春饭,但程颖却希望在北京,通过主播圆梦娱乐圈。

95年的豆豆作为一名结业生,和很多同龄人一样,试图通过考研留在北京这个都会,实现自己的电影梦,但这已经是她第三次考研了,她说,25岁还年轻,还可以再任性最后一把。

大熊是一名新媒体小编,因为门槛低、再加上疫情,他必须要在激烈的竞争中找到自己的出路,最终事与愿违,甚至还因为“盲盒”这个用于减压的喜好,欠了一笔“巨款”,他说现在只想把欠的钱还清,过个没有负担的年。

吴磊是四个人当中唯一一个选择离开的年轻人,在北京生活5年之后感到厌倦,他计划远地离开这个都会,而让他灰心的,是让很多人都头疼的房子问题,但差别的是,他还有很多人所没有的退路。

第三次考研,北京就是我的电影梦

豆豆,95年,学生

我今年25岁,结业两年了,今年是我第三次考研。

2018年,大四,还没结业,在学校里考的第一次,考的导演系。现在回想起来,那时候根本没有做好富足准备。其时其实没有跨专业考研的经验,以为自己平时对电影足够了解了,心态上还没有那么重视。

那次考的结果其实总分不低,英语政治我都很认真复习了,但专业课的分数没有过线。我的室友们好像对这个结果一点都不意外,因为我从一个普通211一本的中文系,想要考进最好的电影学院的导演系,在他们看来,就是不可能。但我结果一直不错,从小就是个非常认真学习的孩子,我就是想试试。

那时候,我的三个室友,分别一个拿到了一所香港大学的offer,其余两个人分别在老家和上海找到了工作。就只剩我一个人,没有结局,没有出路。

第二年,我没别的想法,就是还想试一次。我想,第一次是专业准备不敷充实,但这次我有经验了。努力真的有回报吧,我初试真的了分数线,国家线,学校的线都过了。

但谁也没想到我会卡在复试上。现在回过头去看,也不知道哪里出了问题。我觉得是命运,差不多300个人争夺一个名额,我又是个普通学校中文专业的,可能我简直不是导师们的优先级选择。

我考研的初志,是因为我大学学的并不是我自己喜欢的专业。我想学电影,但是当年选择了中文系。一个中文系的人结业了,接触到的大部门工作机会还是一些文职工作,做做筹谋、行政这些。

我其实一直没有去实习过,别人在实习的时候我就在准备我的电影考试。但是我其实可以想象,一个中文系的普通人以后如果不能成为作家,就大概率会沦为一个每天打卡上班的边沿岗位白领。我认识的一个同专业师姐,结业之后在一家快消品公司做市场的工作,她经常跟我诉苦,工作日复一日,疲劳且枯燥。

这不是我想要的,我想创作,想留在北京,离我喜欢的电影近一些。我觉得考上一个还不错可以学电影的学校,在北京这样的可以讨论文艺大都会,是让我接触到这个行业最快的途径。

第一年没考上,我父母都没说什么。他们其实很支持我,因为也觉得追求我喜欢的没什么错。但是我第二年还没考上之后,我妈有一天突然跟我商量,要不要先找份工作,或者考个公务员。

我知道她是为我好,但其时其实还是很受伤。那是我第一次动摇,是不是还要坚持下去。其实我这两年复习,最大的压力都不是复习考试这件事自己,最大的压力是我觉得我自己成年了还在啃老。

我甚至觉得亲戚们是不是都在背后议论我。我老家在山东,还是很传统的。各人更喜欢结业有稳定工作的人,小县城里的人也不会在意你是不是追求梦想。

后来我为了不让爸妈觉得压力大,也是为了自己短暂的逃避吧,我就联系我在北京工作的一个同学,借住到她家里,然后在北京,一边做一些兼职一边复习考试。来北京,也好像是断了自己后路,一种必须要留下的决心。

我来北京之后,只去过我梦想的那个学校一次。去那次,是为了听一个讲座,也是为了让我更坚定一下,去看看,在我理想的学校里,各人都过着什么样的生活。

今年考试已经结束了。我心态已经比力平淡了,前两次每次考完名单都没有我,最难受的时候其实已经过去了。我知道,年轻啊,梦想这些很虚,可能我的人生也未必会因为考研乐成而有什么大的改变,但我就只是想做成这件事。

这一年,除了在兼职的时间,我几乎每天两点一线,在家附近的一个咖啡馆和我的小床上穿梭。7点起床,12点睡觉,上午复习英语政治,下午复习专业课,生活的轨迹都被框在固定的时间内。

有时候我想,只是不想那么轻易认命吧。但是,如果明年出了结果,结果还是没考上,我就要认真考虑是否要去工作了。各人都说事不外三,这三次,简直我的能量也消耗的不剩多少了。

25岁之前我还年轻,还可以趁着青春任性一下;25岁之后,我可能也要考虑面包的问题了。

带着一个明星梦到北京做女主播

程颖,98年,带货主播

我叫程颖,22岁,去年专科结业之后,来到北京。我上的专科是学护理,其时结果欠好,只想找个学校上,并不是自己真的喜欢。但我喜欢化妆,喜欢妆扮,从小就喜欢。我爸妈也很支持我。

我为什么想要来北京?其实就是想到大都会闯荡。我家在湖南,读书也一直在那里,从小就没离开过。我很想到北京看看。固然更深层的原因,是我心里还有个明星梦。

结业的时候,看到一个MCN招聘主播,我就跟我爸爸要了几千块钱,一个人来了北京。那时候其实觉得主播好像不难,就是坐到镜头前,化妆,卖东西,我觉得自己可以试试。

我们公司其实是买了几百个种子,都给他们浇水,看最后哪一个能长成树。一个运营负责七八个主播,给我们基本的培训,教你怎么在镜头前体现,然后帮着找一个定位,你就可以自己回家,到出租的房子里开播就行。

我的定位就是可爱的小女生,教各人化妆的同时带一些化妆品的货。

第一场直播,我还记得,面前六个灯,光线直射,晃得人睁不开眼。但其实很快,眼睛就习惯了这个光。直播前选好衣服,假发、配饰通通戴好;清点好直播中会用到的东西,提前上架要用到的链接。然后想清楚今天给各人化个什么妆,怎么卖那些产物,就可以开始。

一场直播一般是6个小时起步。第一次特别惨,4个小时,100多个人看,什么也没卖出去。

下播之后我非常失落,我发现看着很简单的事情,但做起来并不简单。我不知道在镜头前说什么,也没经验,要去跟观众互动,只知道演出化妆。

还没有措施,只能一点点的进步。前10天是最痛苦的,100人、200人,直播间人数增长少得可怜。转变就是突然发生的。有一天,不知道是谁最早发现了这个入口,成千上万的观看人流涌进我的直播间里。

我还记得,那一次,弹幕特别快的一条一条闪过,在某一瞬间,其实我很慌。但是很快,我就跟每条弹幕都互动。从那天起,几乎每天不落,完成到现在完成了凌驾300多场直播,最多的时候一场直播有十几万人观看。

从19年底直播到现在,我的粉丝有11万多了。每月带货也差不多能有十几万到小几十万的流水。

虽然公司和平台还是拿最大的分成,但是大部门时间,我的收入都能保持在3万以上,有时候到达5万或者8万。我非常满足了,因为我想我还是没有做这个选择,而是在老家找了一份护理相关的工作,那我的收入可能只是现在的十分之一。

其实很辛苦,觉得时长不敷,就想从4小时到6个小时再到8个小时。有时候,是真的嗓子哑了还继续直播。下播之后其实也辛苦,你必须足够专业,粉丝才可能留下。不直播的时候我都在学化妆,学穿搭。

另外就是去进行一些接近演出的培训,我觉得我不能光靠个性留住一点点粉丝,我想吸引更多的人进来我的直播间,我要学会镜头前更自然的展现自己。

有人说主播是吃青春饭的,我一点也不赞同这种说法。我和粉丝之间其实有很牢固的感情,说白了,他们愿意看我的直播,最开始是为了学化妆知识,但时间长了,他们就是喜欢上了我这个人。我也会逐渐有自己的个人品牌。

如果真的有一天,我播不动了,那我觉得我这些年轻时候的努力,至少能让我有资本去做另外的事情,好比可以去实验我的明星之路,好比做一个自己化妆品品牌。我没有想太多,这个行业会火多久,主播这个职业的前景是什么样子的,至少目前,它资助我实现了我以前不敢想的很多事。

来北京就为图个离家近,却弄的“负债累累”

大熊,96年,新媒体编辑

我叫大熊,96年,2019年从广东一所大学结业。因为我是北方人,想离家近一些,所以结业之后就来到北京,找了一份新媒体的工作。

2020年,我的人生关键词可能就是负债。前一阵子豆瓣上那个负债小组的话题很火,我之前并不怎么玩豆瓣,但是也去看了。我看到很多人,都是迷恋奢侈品,买鞋买包,或者是为了住更大的房子,吃得、穿得更好。但是我发现,好像像我这样,因为买盲盒负债的人简直是少数。

结业两年,月薪税前9000,我不知道这个工资在我这个年龄段算怎么样的,但撤除2800的房租和基本的吃穿开销,我原本每月大概能攒下一两千块钱。去年年底的时候,我还给爸妈包了8888块的红包,为了庆祝我人生第一年领工资。

原本我来到北京的原因是为了赚钱,因为这里的工资高,但可能当初也没想到,陪同高工资的一定是更大的压力。

今年我遇到一些新状况。疫情之后,我的工作并没有因为在家办公而变得轻松。因为我是个做新媒体的,实际上过去两年我几乎都是没有周末,24小时待命的状态。找选题,追热点,码字,排版,发送之后运营,这个流程中的每个环节都能把我搞瓦解

我其实在19年底就开始意识到我并不是很适合、很喜欢眼前的这份工作。疫情的到来加剧了我的这种感觉。我实验换工作——后来我想了想,这可能是我负债的导火索。

今年的工作市场并不乐观,对于我这种想要再次从零换一个岗位的人来说,状况更严重。我想去做一些偏市场营销的工作,但是因为没有相关的经验,面试了几次,没有人要我。我实在想逃出新媒体小编的旋涡,但是无果。

可能是太苦闷了。压力特别大,但我又不是那种愿意把这些事情分享给家人的人。我总觉得男孩要坚强,遇到事情要自己扛。我在北京也没什么朋友,跟同事很难分享这些情绪。而且因为总是坐着码字,我的颈椎也经常出现问题。

总之那段时间精神和身体双重瓦解。我还记得我第一次买盲盒。周末我一个人去家附近的商场用饭,就在各人经常可以看到的那种盲盒自助贩卖机前面停住了。最开始真的纯属好奇,按键、支付,59块一个,买了俩。

回家拆开,整个过程,真的很解压。那时候还没有多么迷恋某个形象的概念,但整个过程很期待,很想拆开是自己看中的哪一款。

再之后,只要我出门用饭,路过商场的时候基本都会买几个盲盒回家。那时候我不觉得会花太多钱,总觉得一个也就几十块,一周买个两三个其实不算啥。第一个月的时候大概买了有十几个。

随着我买得多了,我发现,盲盒很多门道。好比有隐藏款,有人根据某个系列、某个IP去收藏,还有人二手交易稀有的盲盒赚钱。我开始深入研究,开始还妄想是不是可以通过买盲盒,一边自己爽了,另一边还可以赚钱。

大概5、6月份开始,我开始去一些盲盒的专门店里,抱着一种可以“出二手”赚钱的心态,去整个系列整个系列的买。

回家拆开,不喜欢的就挂上闲鱼或者在一些盲盒二手群里出售。买的范围也开始从基础款盲盒,到一些限量款,艺术家联名款和一些大娃。价格从最开始的几十块,到几百、一两千。一个原本几十块的盲盒可能被炒到几百,我还是会买,因为觉得买回来可以升值。

我自始至终没有过多的关注钱这个问题,花了都可以出二手赚回来。到10月的时候,我想去外地到场一些潮水玩具的展会,买机票的时候,我才发现,自己原来就不太多的存款,交完三个月房租,就剩下1000多。

我太想买到展会上的限量款了。我后来就在某平台借到一万五千块,买了机票去了展会。那次展会上,我买各种玩具花了8000多,卖掉6000。这其实更坚定了我卖二手可以赚钱的想法。

但是我没有想到,能卖出去的还是少数。而且好像我更喜欢买的过程,怎么去卖就比力没心思经营了。随着我买的数量增加,买到的没啥用的也就越来越多,闲鱼上的成交量却没有相应增加。到12月的时候,我的出租屋里已经攒了400多个盲盒、玩具,其中我舍不得卖,想要收藏的可能也就四五十个。

我没去统计我一共在盲盒上花了多少钱,但是我到现在已经负债6万了。这其中除了我因为房租到期搬了一次家,房租涨了500块,大部门的开销还是在玩具上。

我的各种借贷工具上的额度不停上涨。我现在在三个差别的借贷产物里分别欠着8000、4万,和1万块,这都还不算它们各自的利息。这半年以来,我和我仅剩的一点工资,就在这些借贷产物不绝上涨的额度里循环。

2020年过去了,我不但没有换成工作,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还陷入一个奇怪的消费怪圈中。我想起来去年过年我还给爸妈红包,今年想的却酿成了怎么能尽快把钱还清。

我的北漂生活就是一连串的连锁反应。我想换工作,但疫情让这变得很难,我的压力很大,恰好盲盒释放了我的压力。我至今没想明白,我是怎么一步步把这么多钱花掉的。自责、后悔,这些我都没太去想了,我只是觉得压力更大了。经常睡不着,想着怎么能快点把钱还上,回家过一个没有负担的年。

我已经想措施把我的公积金里的钱取出来,想再在周末接一些微信写稿的私活,无论如何,得靠自己把债还上。我不想新的一年,是从欠债开始的。

租房,是让我离开北京的最后一根稻草

吴磊,97年,产物经理

我大学就是在北京读的,加上工作了一年,今年在北京已经第五年了。

其实留在北京是很顺理成章的事情,我是北方人,加上读书实习都是在北京,找工作的时候我也比力顺利,觉得至少有了可以留在这个都会的资格。

但今年这个短租房暴雷、疫情这些都是压倒我的稻草,五年来,我正式开始严肃考虑离开北京的问题。

结业之后在一家互联网初创公司做产物经理,其实还算不错的工作,同事们人都很好,我的工资也算比很多同班同学都高的。

但是北京的生活压力太大了。首先击垮我的,就是租房。上学的时候住在学校,真的不知道大都会生活的暴虐。实习还没转正的时候,我就在开始找房子。我很想一个人住,觉得享受一个人的空间是工作后最基础的自由。因为我的大学就已经是合租生活,所以我一直都清楚,如果不自己住,生活就是租来的,根本不由自己控制。

所以很自然的,我把找房子的范围锁定在了那些XX公寓上。这些公寓完全符合我的要求,比合租贵一些,又不是我住不起的一居室整租那么贵。他们通常都经过还不错的装修,面积不大但五脏俱全。

其实在它暴雷之前,我一直住的都很舒服。下班回家可以有属于自己的一块小天地——直到我所在的短租公寓也暴雷了。

我的房租是押一付一,那个时候得知暴雷的消息,其实已经不是钱的问题。而是在很短的时间内,找到下一个落脚点。

这时候才是让我苦恼的。我平时工作很忙,其实并没有太多时间看房子。但我又真的不想将就合租。但是完整的一居室起租价就是5000多,我根本负担不起。

△北京的老房子

开始跟着中介看了几套房子,周末的时间几乎都用在上面,一天能看三套。也有比力合适的,价格就是最大的门槛。后来,我改变计谋了,价格、房子质量和交通,我必须舍弃两样。我就选择了离公司比力远的地方,开始看那些没有电梯的老房子,我想我租过来之后,可以自己改造。

就这样,我在靠近南城,找到一个一居室,押一付三,月租4300。我最开始慰藉自己,至少在接受的了的范围内实现了租房自由,可以有完全属于自己的空间了,而且也算比力乐成躲过了公寓暴雷的影响。

但好日子没过多久。我经常需要加班到十一点,十一点没有了地铁,我只能打车回家。我们公司在海淀,我夜里回家的起步价都是80多。我们初创公司,也没有人说会给你报销。

早上上班早起,上班路上一个小时,先骑单车再换乘最难的4号和10号线,在地铁里被挤成肉饼——这些其实我都忍了。

把我击溃的是打车的账单。有两个月下来,我一看滴滴账单,我在打车上花的钱将近2000。除了加班的时候,白昼经常出门着急了,也会打车。我一看到账单,其时瓦解了,因为我一个月可能也就能攒2000。

所以我就想,还是得搬迁,需要离公司近一点。就又开始了新一轮找房子的过程。这次不但需要找房子,还要把我没到期的房子转租出去。我开始在豆瓣发帖子,开始联系中介,在别人来看我的房子和我去看房的事情上花了特别多的时间。

差不多到10月的时候,我真的累了。我第一次开始思考在老家的生活。虽然我家只是个三线的都会,但也是应有尽有。最重要的,有一个宽敞的家,什么电器都有,有宽敞的客厅和沙发,还有会给我做好饭的爸妈。

一旦开始有这个想法,我对找房子的事情就开始松懈了。一方面租房真的太累了,耗时耗力耗钱。另一方面,我简直开始渴望在老家过另一种不需要那么累的生活了。

我思考了回家可能做的工作,回家之后能怎么养活自己,回家之后会不会无聊。给我爸打过一次电话。我爸爸一辈子都在一个事业单元坐办公室,他一听我的想法就说,“在外边累了就回来,离开北京也没什么可耻的。”

就是我爸爸的这句话,卸下了我脑子里所有的负担。我这才开始审视自己,其实我留在北京几乎是出于一种惯性,我没有想过这种漂泊、需要特别努力才气活得差不多的生活是不是适合我。

而自我审视了之后,我也才意识到,我就是想过一个小城里的清闲人生。想到这里的时候,我彻底释怀了,我不再找房子,跟领导沟通了,年底拿完年终奖后就会辞职,我爸会帮我在老家找一份工作。

2021年2月,春节,我就会离开北京。这一次,就不会再回来了。

注:应采访对象要求,豆豆、程颖、大熊、吴磊为化名。

举报/反馈

发表我的评论 共有条评论
    名字: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