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生活网

走进柳州白莲洞探万年前古人类“嗦螺”遗迹

编辑:生活网      来源:生活网      螺蛳   化石   柳州   白莲   遗址

2023-09-02 13:01:05 

中新社柳州8月29日电 题:走进柳州白莲洞,探寻千年前古人类“索罗”遗迹

作者 刘俊聪 魏国政

在广西柳州白莲洞科学馆的仓库里,文物管理员梁梅连续几天用刷子清理螺壳化石。 这些蜗牛壳化石已有26000年前的历史。 “仓库里存放的白莲洞出土物品中,数量最多的是螺贝,可以想象,白莲洞的人们是十足的‘蜗牛’爱好者。” 梁梅说道。

柳州文化遗址_柳州文化古迹_

柳州文化遗址__柳州文化古迹

图为柳州白莲洞科学馆仓库内的螺壳化石。魏国政 摄

“北有鄯善洞,南有白莲洞。” 白莲洞位于柳州市南郊,是旧石器时代至新石器时代古人类活动发生的洞穴遗址。 经过考古发掘,这里出土了石器、骨针、人类牙齿化石、动物化石等史前遗物。

“白莲洞文化层连续完整地堆积,厚达3米,详细记录了距今3.7万年至7000年的文化信息,堪称‘地书’,这在国内是罕见的。”柳州白莲洞科学馆副馆长李杰说。

有趣的是,这本“地书”本质上是古人类生活垃圾的倾倒场。 “和现代人一样,古代人类也很注重垃圾处理。” 李杰告诉记者,古人狩猎、食用后,会将各种食物的骨头、残渣堆积在角落里,形成连续的堆积层。

_柳州文化古迹_柳州文化遗址

图为白莲洞古文化遗址。魏国政 摄

千百年来,白莲洞的人们都没有改变过生活垃圾倾倒区域。 通过这本“来自地面的书”,科学家可以更多地了解古代人类的饮食构成。 “出土的动物化石告诉我们,白莲洞人会吃熊猫、金丝猴、竹鼠等动物。随着智慧的进步和新工具的使用生活网消息,古人类也在不断探索和丰富饮食链。” 李杰说道。

白莲洞遗址西三层出土了大量螺壳化石。 该堆积层距今已有26000年的历史。 出土的螺壳较大,尾部有被砍伐工具敲落的痕迹。

柳州文化遗址__柳州文化古迹

图为白莲洞考古遗址西三层,部分螺壳化石仍清晰可见。魏国政 摄

“柳州气候良好,雨量充沛,是蜗牛生长的理想之地。两万六千年前,白莲洞人可能无意中发现了这种食物,在食用前将其尾巴打掉。”杰分析道。

而这种“重复”,让古人“欲罢不能”。 居住在洞穴后,他们把这种高蛋白食物带到了平原。 柳州鲤鱼嘴遗址也发现了一些螺壳化石,距今21000年至7000年,地势相对平坦。

当时正值大理冰河时代(中国第四纪冰河时代之一)末期,干燥、寒冷、恶劣的气候对当时古人类的生存影响很大。 “由于捕捞蜗牛比渔猎简单得多,因此蜗牛被古代人类长期保存为高蛋白‘零食’,以帮助它们在恶劣的环境中生存。” 李杰说道。

_柳州文化古迹_柳州文化遗址

图为今年5月,游客在柳州白莲洞科学馆参观展出的螺壳化石。魏国政 摄

除广西柳州外,我国其他古遗址也发现了大量的螺壳化石,进一步证明螺蛳是古人喜爱的美味佳肴。 陶器出现后,这种容器也成为古人烹煮螺蛳的最佳“伙伴”。

柳州文化遗址__柳州文化古迹

位于广西桂林市的甑皮岩遗址是目前我国发现的陶器数量最多、最丰富的史前遗址。 陶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2000至7000年前。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付先国此前表示,在甑皮岩遗址的考古发掘中,陶器的堆积和大量的螺壳是同时或稍晚出现的。 陶器的出现很可能与古代人类采集蜗牛和蛤蜊做饭有关。 有专家认为,蜗牛很难生吃,所以古代人类把它们放在陶器里煮熟,以获得更美味的蜗牛肉。

如今,中国人对蜗牛的喜爱没有改变,烹饪方法也比“祖先”更加多样化。 在岭南地区,人们常常用香料煮蜗牛,然后用牙签挑出美味的蜗牛肉。

在广西柳州,螺蛳粉因其鲜、香、酸、辣、凉等独特风味,成为“网红小吃”。 以螺类为原料的螺蛳鸭脚炖、炒螺蛳、煮螺蛳等美食也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们。 众多的食客来到这里寻找美味的食物。 中国人吃蜗牛的习惯,似乎在26000年前就已经“注定”了。 (超过)

本网站转载其他媒体之作品,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权利所有人拒绝在本网站发布其作品,可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将视情况予以撤除。

发表我的评论 共有条评论
    名字: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