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生活网

友邻共治让生活更美好(让生活更美好)共建友好邻里,

编辑:147小编      来源:147小编     

2023-08-31 14:05:21 

 

茗语华苑小区亲邻议事会上居民各抒己见。受访者供图

什么样的社区生活,会让人觉得住在这里很幸福?

是喜欢唱歌,热心的“好邻居”便拉起合唱队,在定期演出中结识新朋友,也为小区居民带去欢乐;是菜刀钝了,到亲邻之家找闪亮服务队,每周一下午,磨刀、理发、缝补衣物、修水龙头等一站式搞定;是到场楼栋议事会,与左邻右舍、物业代表、社区工作人员集思广益,一场对话就能解决一堆生活烦心事……

幸福感来源于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一群人,一支队伍,一场议事会,寥寥几笔便可勾勒出深圳市龙华区观澜街道黎光社区2万居民幸福生活的轮廓,这亦是黎光社区党委探索建设“人文社区”所乐见的图景。

“一座有人文精神的社区,一定是各人都喜欢在这里生活的社区,每个人对美好生活的期待都能在这里实现。”深圳市龙华区观澜街道黎光社区党委委员刘霁莹的理解,道尽人文社区底蕴,而邻里之间守望相助,友爱、分享、关怀的亲邻文化,则是营造美好生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立足“睦邻而居”的期待,培育邻里融洽、和谐共处又积极共生的社区生活氛围。一方面,黎光社区充实挖掘社区里的能人、达人、贤人,评选“楼栋好邻居”,动员更多居民走进“社区”公共空间;另一方面,推行“板凳议事会”长效机制,开展“楼栋议事会”,让社区多元主体在共商、共议、共建中融入社区“各人庭”。相互守望、共建家园的邻里氛围,就此在黎光社区的日常生活中四处流淌。

撰文:程德坤

统筹:吴永奎

“友邻”带头

引导邻里走出小家、融入各人

在刘霁莹看来,为居民营造一个和谐美好、“人人都喜欢”的社区氛围,既是打造人文社区的目标,更是路径。

“人文社区首先就要有‘人’,要让居民从小家走出来,一起到场到社区的营造中。怎么吸引大家走出来?就得让居民感受到住在这里很舒心,邻里关系很和谐,社区也越变越好。”刘霁莹认为,提升居民的归属感和幸福感,让居民真正融入社区并找到“家”的感觉,进而反哺社区治理,是建设人文社区的应有之义。

然而,高楼住宅里紧闭的房门不但让邻里们“对面不相识”,更关起了人与人之间的扇扇心门。特别是黎光社区仅有的花园小区茗语华苑,作为深圳早期规划建设的市级保障型安居房小区,汇集了来自全国20余个省市、多个民族的居民,源自差别根基的地区文化差别,更加深了相互之间的不理解。

如何将居民请出“小家”?黎光社区党委想到,可以将小区中较为活跃的居民组织起来,借助他们的影响力,动员一批居民融入社区营造之中。

古者择居,唯邻是卜。基于此,黎光社区召开了第一届“楼栋好邻居”评选表扬活动,通过自愿报名、邀请到场、居民推荐等途径,从文艺、志愿服务、生活健康等领域评选出21位差别年龄段的“楼栋好邻居”,并授予他们“社区达人”的称号,希冀以“好邻居”的实际行动,激发到场社区活动的热情。

茗语华苑4栋居民孟凡琨,在此次评选中获评社区的才艺达人。此前,他已经是小区合唱团里有名的“灵魂歌手”。新冠疫情期间,包罗合唱团在内的许多社区活动陷入停滞。随着疫情退潮,孟凡琨觉得“是时候重新唱起歌了”。

“过去三年,各人的心态都比力紧张,现在最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了,我希望各人能唱起来、跳起来,回到曾经那种松弛的状态,找到生活的幸福感。”孟凡琨喜欢唱美声,性格爽朗,有了这个想法,便主动带着过去合唱团的叔叔阿姨们一起,有空就在小区空地高歌。慢慢地,合唱团的歌声传遍了小区,新的成员加入、新的观众聚集,当走在路上,越来越多的居民会向自己热情地打招呼,孟凡琨欣喜地意识到,“邻里间的歌声回来了”。

而在小区的亲邻之家,每周一下午,由社区退伍老兵们一手开办的“闪亮服务队”都会在此摆摊,为小区居民带去助老帮扶便民服务。

队长朱志明如今已年近70岁,但在他看来,服务队的“战友”们尚有余力为独居空巢、高龄、行动未便父老和弱势群体服务。“我们有技术、有能力,年纪轻的居民找不到这些服务,年纪更大的居民需要有人资助,这些我们都能着力。”朱志明说,作为老党员,能利用自己的特长切实资助社区邻里解决生活小事,既自豪又感到充实。

在黎光社区党委的指导下,闪亮服务队广聚贤能,服务范围也从一开始的义剪、磨刀、修修补补扩大到病虫害防治、蛇伤处理。“有人到场完活动会告诉我们,他也有技能可以服务社区。我们就会对他的能力和态度做一个评估,包管他可以恒久地为社区居民提供实打实的资助,再把他吸收进服务队。”朱志明介绍。

从享受服务到回馈社区,友邻聚集的善念也如星星之火一般,在社区燎原。目前,依托社区“达人”,茗语华苑小区已开展了邻里文艺汇演、瑜伽兴趣班等活动,“邻里”文化也在互助、演出与课堂中落脚、生根,汇聚成社区生活的珍贵日常。

多元议事

在合作治理中凝聚社区各人

7月的深圳,热得像个蒸笼,但茗语华苑小区7栋楼栋议事会现场依旧热闹,前来到场说事的居民里三层外三层,将会议室坐得满满当当,不少人只能围在四周,居民、物业、社区工作人员的声音几乎被热浪淹没。

孟凡琨是这场议事会的主持人。他回忆,围观的居民来自小区的各个楼栋,讨论的议题也涵盖了小区的方方面面。楼栋议事会为何不再专注楼栋?因为“楼栋出现的共性问题,之前的议事会都解决了”。

在构思人文社区建设之初,黎光社区就意识到,回到问题现场,让社区多元主体一同到场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形成社区居民情感的纽带、构建社区各人庭的须要之举。

认识源于经验。2021年以来,观澜街道在全域鼎力大举推进“街区+红色网格”探索,把每个社区划分为若干个“街区”,将更多资源、服务下沉社区,黎光社区便以七大街区+14红色网格为依托,将基础网格、都会管理网格、劳动安监、市政环卫、社康医生、及工作站所有工作人员纳入“街区+红色网格”网格团队,在街区现场以“板凳议事角”等形式展开议事会,并邀请附近的街区群众一同到场

通过让街区各类人员都一起来议事,以黎光社区新围街区为代表的城中村片区焕然一新,居民与居民、居民与社区之间的情感链接也更为紧密。

然而,当黎光社区着手在茗语华苑小区推行楼栋议事会时,却发现居民们的反应并不热烈。究其原因,不外乎居民对相互、对物业、社区等到场者还不信任,对议事会的效能也没有信心。为此,黎光社区党委邀请“楼栋好邻居”、社区老党员等担当每场楼栋议事会的主持人,希望通过好邻居的影响力和亲和力,让居民产生亲近感,以更放松的状态到场议事会。

于是,“灵魂歌手”、4栋业主孟凡琨,成为了7栋楼栋议事会的主持人。现场的氛围活了,居民就有了兴趣,但最终点燃到场热情的还是问题的快速解决。

刘霁莹介绍,每场楼栋议事会,居民提出问题,物业、社区便会现场接单,涉及多部分的问题,还会邀请相关职能部分代表到场,经在场的小区党支部监督改善后,在下一次楼栋议事会上通报处置惩罚结果,形成问题解决的闭环。

在4栋楼栋议事会上,有居民反映楼道风扇坏了,很快,全小区的楼道风扇都得到了检修;临街的业主提出车流呼啸扰民,不久后,几栋靠近门路的楼栋都装上了隔音护栏。

横向上,举一反三,解决共性问题;纵向上,深入挖掘,解决关联问题。例如,采取4栋楼栋议事会提出的设置宠物拾便箱的建议后,针对小区的文明养犬问题,社区还携手物业、小区党支部,着手统计全小区养犬情况,计划统一推进疫苗注射。

目前,茗语华苑楼栋议事会已开展5期。从最月朔场议事会七八人到场、一小时结束,到如今现场水泄不通、两小时也聊不完,解决问题的实效,逐渐转化为居民对社区的信任。并不熟识的邻居们也凭借一次次议事会上的相互问好、交换姓名、群策群力,找到了社区生活的归属感。

在此过程中,物业与居民、与社区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改变。茗语华苑小区物业负责人张俊表现,过去,业主与物业之间的关系疏离,物业工作人员也很难及时掌握小区出现的所有问题。有了楼栋议事会,居民们提出问题,物业可以就地领单、及时解决,小区的环境好了,居民也能看到物业的付出,并在更加温暖的面对面交流中消除隔阂。

“居民、物业、社区工作站都是社区的一员,通过议事会这个平台,各人坐在一起坦诚相见,集思广益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就是我们希望营造的社区各人庭氛围。”刘霁莹表现

如今,黎光社区还在探索活用小区资源,进一步推动多元主体的共建共享。例如,针对居民提出关照行动未便的高龄或失能老年人,由闪亮服务队接单上门,为高龄老人洗头、理发、扫除卫生。在“小区事、小区决”中,赋能居民“以社区为家、在社区当家”的主人翁精神。

发表我的评论 共有条评论
    名字: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