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搜虎网 来源:搜虎网
2023-08-30 05:04:15
在城区解放路新华书店南端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铁皮做墙,塑钢做顶,不到5平方的空间,是81岁老人李长聆的“工作室”。
一盏台灯、一张老式木桌、一台电脑、一扇小窗……寒来暑往,“工作室”的门被打开关上,关上再打开,无数次,一个个“瘫痪”或者“夭折”的小家电在老人的“工作室”被治愈。一句感谢,一张笑脸,偶尔还会有一阵畅聊,小小的“工作室”整日里被大大的温暖填满。
“冬天早8点开门,晚上9点关门,得抓紧时间,现在每抓住的一分钟,都是我赚来的时间。”只要一开声,李长聆总是乐呵呵地。
说起维修家电这件事,老人开腔道,自打开起这个铺子,不管刮风下雨,都来。“这两天老伴摔了,偶尔会回去看一下她,剩余的日子都守着铺子,一天下来能修个20多件。”
周围认识了解李长聆的群众都知道,他修理电器,只收质料本钱。“打开电器一看,小毛病,换个小零件,不收钱了。”前来维修烧水壶的老伯说:“别的地方是顾客搞价,这儿都是顾客给老人加价。”
12月7日,“大雪”节气,渭南气温骤降。记者来到李长聆的“工作室”, “工作室”最上面写着“解放街道光华社区党员义务服务站”,右边门上印有雷锋干活的画像,左边是两扇可推拉的玻璃窗户,透过窗户能清晰的看到内部情形。
“李师傅,你看我这东西还能修不?”,随着问候声,一个个热水壶、电饭锅、电饼铛、暖气扇等小家电送到了李长聆的修理台前。
“修好了,3块钱。”三五分钟,一台坏了的电饼铛修好了。在修理的时候,老人笑着说:“我得给你们普及一个知识,这个读铛(cheng),不读(dang)。”在场的几个人都笑了。“不但机器修地好,知识也普及地好。”
来修理的李女士说,她认识老人已经好几年了。“李叔,周围人现在离不开你,3块钱修好一件家当,给我们帮大忙了。”
环顾“工作室”四周,从顶部到底部整齐有序地摆放着各种类型的零部件,有些可以随手拿来,有些还需要借助梯子才气拿下来,但是在老人眼里:“也不是天天上高,不妨碍工作。”
不但仅是这些,维修台电脑屏上的股票信息让记者颇为受惊,老人则缓缓地说:“用电脑20多年了,店里的零件都是网上进货,我在网上淘宝的时候,很多人还不会用,我这人就喜欢探索新鲜事物。”
对于修电器的手艺,李长聆相当自豪。“都是自学的,以前投军的时候就喜欢捣弄收音机,后来复员转业更是迷上各类电器,退休后开了一阵子电器修理铺。”提起过往,老人更是滔滔不绝,为了学习修理技术,订阅的杂志和书都有一人多高,曾资助周边好几个大医院解决了制冷设备故障问题。“现在每修好一件东西,就特别开心,特别有成绩感、幸福感和价值感。”
2013年,李长聆跑了五次社区,都没好意思进去 。终于有一次,他硬着头皮走进去,向社区主任讲了自己的想法:“我是个老党员,就想着老了还能给别人干点啥,思来想去,想搞个电器维修。”主任一听:“这是服务群众的好事情,您需要什么我们全力支持。”
那一年他推着小车在街上给群众义务修,期间碰到了好几老人都问:“哪里有磨刀磨剪子的?”李长聆告诉他们:“下回你来找我。” “回去后,我花200块钱买个一个油石,给各人免费磨刀磨剪子。”
渐渐年龄大了,老人推着车子来回跑不太方便。一年后,社区给李长聆找到了现在这块地方。
“这些年在为各人服务同时,我也收到了很多温暖。”李长聆说,有一位老太太买了新鞋给我送过来;成衣铺的小伙子还专门给我做了顶帽子;去理发店剪头发,人家也不收钱,说我能做好事,他为啥不能;门前保安经常送来热水,还有送手套、鞋垫、早餐的……“都不敢告诉我老伴儿,怕她妒忌。”老人爽朗的笑声顿时充盈整个屋子。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李长聆用自己的行动感染着更多的人。
今年3月,李长聆荣登“中国好人”榜。社区特意邀请他为党员干部们作一场讲座,李长聆套上了日常在店里的一身行头,走向会场,语重心长道:“我有56年党龄,今天来为什么穿成往日的样子,因为这些帽子、褂子、鞋子、甚至还有袜子,都是群众送给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