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大众生活 来源:大众生活
2023-08-29 14:22:25
在青岛同安路,与望海国际酒店相连的天罡国际乒乓球交流中心里,几十个孩子放弃了周末的休息,在这里认真地挥拍练球,他们都是燕飞乒乓球俱乐部的小小注册球员。在孩子们中间,有几个熟悉的身影——潘罡和沈燕飞夫妻俩认真地给孩子们纠正着动作,70岁的老爸潘中力一边擦着汗一边给几个小学员发着多球,女儿潘小欧正在和小队友激烈地对打,刚刚4岁半的儿子潘越则有时候偷个懒,举着球拍跑来找妈妈,然后瞬间被沈燕飞板着脸“轰”回练球的队伍……日复一日,这一家人的常态便是以这样的方式在球馆里团聚着。
沈燕飞
曾经,贴在沈燕飞身上的标签有很多,国手、海外兵团、西班牙女一号、欧洲冠军,还有一抓一大把的各种公开赛巡回赛单双打冠军。而如今,她的身份只剩下了一个,那就是“孩子王”。
当年为了有机会打球,有机会到场奥运会,沈燕飞入了西班牙国籍,但是一颗回抵家乡的心却从来没有改变过。在很多人挖空心思往外跑的时候,沈燕飞退役后立刻回到了中国,“18岁出去的时候,我就想我早晚要回到我的祖国。我走了这20年,努力打拼,为别的国家效力,在国际赛场上证明了自己的实力,但我从小受传统文化教育,身体里总跳着一颗中国心,现在终于可以实现我的梦想,回到中国了。”
满世界打球的沈燕飞,跳动着的是中国心
然而刚刚回国的沈燕飞却陷入了极大的不适应,从每天满世界飞来飞去打角逐,到平静地在家里给一双儿女做全职妈妈,也找不到什么合适的工作,这个落差给了她当头一棒。
真正把事业做起来,沈燕飞说要感谢女儿小欧。全职妈妈沈燕飞像每一个小学生家长一样,开始结识老师和家长们。得知身边有这样一位大明星,学校把沈燕飞请去给学生们做陈诉,讲如何靠努力拼搏实现梦想;沈燕飞也把好朋友马琳请到学校和孩子们见面,让孩子们在见到世界冠军的欣喜若狂中埋下对乒乓球热爱的种子。渐渐地,开始有一些家长想让沈燕飞教孩子打球。于是在一家商场的某个教育机构里,支起了四张球桌,沈燕飞的课成为了这个托管班的一部门。
从小升初到高考,乒乓球特长都可能成为助学生一臂之力的优势,因此想让孩子学球的家长越来越多,各式各样的乒乓球培训机构也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但其中鱼龙混杂。沈燕飞和老公潘罡下定决心,得让更多孩子得到专业的培训,不要让他们再走弯路。去年9月,沈燕飞亲自坐阵的燕飞乒乓球俱乐部在望海国际酒店开学了。“创业初期最难的就是前半年,1500平米的大球馆里,只有从那个托管班过来的7个孩子。”慢慢地,慕名而来的孩子越来越多,不到一年时间,这里的注册球员已经有将近400人。
沈燕飞和她的小朋友们
潘罡
同样国手身世,同样早早闯荡欧洲,作为男选手,潘罡退役得更早一些。十多年前他就回国开创自己的乒乓球事业,有时间又要飞去国外给沈燕飞当陪练。为家人做坚强后盾的同时,作为青岛乒协秘书长的他也默默为青岛的乒乓球事业投入了巨大心血。
就在今年6月底,乒乓球甲A第一站角逐决出冠军,青岛乒协山东西王队成为名副其实的黑马。这支队伍从组建征战甲B,到冲A乐成,再到甲A首站夺冠,总共只用了一年半时间。在这前前后后,领队潘罡付出了多少努力,圈内人都看在眼里。
由甲B打击甲A,再到甲A冠军,青岛乒协山东西王队登上半岛都市报
走出过张继科、陈梦、方博等名将的青岛,居然在此之前从来未曾有一支球队征战乒乓球职业联赛,这让潘罡看在眼里,急在心头。2017年底,他收购了一支甲B球队,又靠着自己在圈内的好人缘,引进数名前国手,这才有了后面的突飞猛进。谈到如此精彩的结果,潘罡却把它归结为“运气好”,但好运气从来不会眷顾没有准备的人,正如青岛乒协主席马秀臻所说,“人品好”才是潘罡能够把事情做好的关键:“他这一年做了很多事,不但是把职业球队做了起来,更重要的是让青岛的基层乒乓球运动开展得热火朝天。”
潘中力
在林林总总的乒乓球培训机构里,老教练不少,但70岁了还一天不落地手把手带孩子的教练却实在不多见,潘中力说:“没措施,让别人带启蒙我是真不放心。”
像每一位把“不放心”挂在嘴边的普通父亲一样,儿子儿媳的事业,潘中力能帮就帮。当年潘罡在北京刚刚开始办乒乓球俱乐部时,沈燕飞还在国外打球,潘罡也是忙着飞来飞去,潘中力每年都要在北京呆上半年,忙训练,抓后勤。队员房间的马桶堵了,他找来工具自己通,宿舍走廊更是每天亲自擦上好几遍,潘中力笑着说:“刚起步,为了省点人工嘛。”后来潘罡把自己的事业搬回青岛,潘中力又忙着购置器械和招生:“挡球架都是我设计制作的,馆里的宣传画也都是我设计喷绘的。”
在幕后耕耘了几十年,潘中力近来最开心的事是自己终于站上了国际赛场。去年在美国拉斯维加斯举办的元老杯上,潘中力作为青岛恒联代表队的团长兼教练,率队拿到了12块金牌中的3块,“这是我第一次到场世界级别的角逐,能亲自带队参赛并为祖国升起五星红旗,一生足矣。”
在元老杯角逐上为国争冠的潘中力(右一)和队员们合影
小欧和大越
没有时间逛公园看电影,忙碌的父母一方面想培养两个孩子打球,一方面也是必不得已,孩子们的童年都是泡在球馆里的,看到的也都是严厉的父母和教练。虽然从小练球,但是小欧一直不太喜欢打球,身体欠好怕刻苦的她更愿意安平静静地画画。一个月前,沈燕飞找小欧深谈了一次——如果你不喜欢,我也不逼你了,你可以放弃。没想到在妈妈要放弃的时候,小欧却像突然长大了一样:“妈妈,我究竟打了四年了,放弃太可惜了。”记者刚到青岛的那天,刚好有一个小学生乒乓球大赛鸣金收兵,小欧举着第二名的奖状开心地向我们跑来。静静的等候,总会在不经意间开出花来。
对于小欧的经验,在儿子大越身上却无法复制。这个4岁半的小男孩长得很壮实,脑子好使,性格泼辣,却也出奇的调皮。刚上幼儿园时,曾经因为老师管不住,先后被两家幼儿园劝退,直到一位耐心的台湾校长接纳了他。为了不让儿子在自己家球馆练球时太有优越感,沈燕飞夫妻把大越送到了别的球馆去练球。沈燕飞说,虽然也会心疼孩子,但自己小时候也吃过这样的苦,也知道乐成之后有多甜,“把它作为一种热爱真正投入进去的时候,那种成绩感会让你忘了吃过的苦。”
一家子生活在乒乓世界里的乒乓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