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重庆6月30日电(记者钟毅)“方志数字化只是第一步,未来我们需要思考如何让方志从‘活’到‘火’。” 30日,重庆大学图书馆常杨新亚在谈及地方志创新发展时如此表示。
同日,“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背景下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工作会议”在重庆大学召开。 来自全国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出版社的12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据介绍,地方志是以一定体例全面、系统地描述某一地区各方面或方面的历史和现状的资料性文献。 如何将传统地方志数字化,在“活着”的同时服务当今社会,是专家学者近年来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传统的地方志、古籍太多了,获取方式已经不适合现代所要求的效率了。” 杨新亚介绍,近年来,在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背景下,不少省市将地方文献资源建设和服务纳入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对建设和发展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地方志资源。
高校或将成为推动地方志创造性转化、创新发展的有益力量。
杨欣雅举了一个例子。 2021年12月,重庆市志志图书馆(川渝共建)重庆大学分馆、重庆大学图书馆地方志图书馆在学校湖西校区挂牌成立。 这种共建模式打破了高校图书馆与地方志馆的地域限制和行政属性体系限制,开创了地方志馆与高校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整合的先河。
此外,2022年5月,重庆大学图书馆成立“方志数字人文研究中心”生活网报道,致力于以数字化方式激活方志资源,探索智能时代数据驱动的方志数字人文研究范式,让读书人能够更方便地阅读地方志、运用意志。
“地方志的记载反映了一个地区的发展变化,如果与大数据和算法结合,可以为分析经济发展、地理环境、天气变化等提供大量有效数据,从而服务当地社会。” 杨新亚透露,未来,“方志数字人文研究中心”将积极探索方志数字化、智能化实践路径,制定方志编纂规范和标准,努力构建共建共享的地方志编纂体系。覆盖全领域、全面开放、全民共享的地方志服务平台和研究体系,打造地方志服务新生态。(上)
本网站转载其他媒体之作品,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权利所有人拒绝在本网站发布其作品,可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将视情况予以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