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6月30日下午4时15分,黄家驹去世
1993年6月30日下午4点15分,东京女子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病床前,屏幕上的脑电波和心电图逐渐归零,宣告了一个生命的死亡。 此人名叫黄家驹。
六天前,病床上的乐队主唱黄家驹在东京参加综艺节目时从3米高的讲台上滑落,头直接摔在地上。 他平时很“话痨”,几乎不来留言,所以睡了很长时间。
悲伤笼罩着黄家驹身边的所有人。 意外发生时,乐队贝斯手、黄家驹的弟弟黄家强惊慌失措地打电话回香港,全家前往日本守候在黄家驹身边。 鼓手叶世荣在床前发誓,只要贾奎醒来,他宁愿吃素一辈子。 主音吉他手黄贯中觉得家驹昏迷的那几天是他一生中最长的日子。
几天后,黄家驹去世的消息占据了香港媒体的头条。 7月5日,其遗体被安葬于香港。 大批乐迷涌上街头,哭喊着发泄悲痛。
从那天起,乐队的命运开始被改写。 该乐队成立于1983年,以黄家驹为灵魂人物。 十年来,无论是蛰伏地下,还是签约各大唱片公司,他们始终坚持创作、演唱有内涵的原创作品。 由于歌曲中铿锵的摇滚风格和歌词所表达的社会关怀和情感,他们的作品受到整个华语乐坛歌迷的喜爱。
正如歌曲《地球》长期合作的香港作词家、词曲作者刘卓辉所说,乐队之所以受到人们的喜爱,是因为他们的音乐中有一种精神上的启发,能够引起共鸣和启发。人们。 力量。 这种坚持,在曾经被翻唱歌曲垄断的香港乐坛显得尤为珍贵。 但时光荏苒,这些作品并没有随着黄家驹的去世而消失。 近年来,新一代歌手不断翻唱自己的作品,将作品传递到年轻人的心中。 黄家驹生命中爆发出的能量,就像超新星爆炸一样,影响着随后的观众。
乐队:(左起)黄家强、黄家驹、叶世荣、黄冠忠。
后黄家驹时代
黄家驹走了,他永远活在31岁的时候。热情、好辩、在歌迷、朋友、合作伙伴眼中永远保持着纯粹的理想主义,他是乐队当之无愧的主心骨。 他的绰号是“黄叔叔”,因为他爱操心,性格认真。 每当遇到困难的时候,他都能把看似乱七八糟的事情整理出来,带领大家坚持到底。 脾气暴躁的黄贯中、感性纯洁的黄家强、内向的叶世荣,性格完全不同,但都愿意服从黄家驹的组织。 这是一个乐队队长应有的品质,也是黄家驹生前十年能够坚持组队的原因。 歌手周华健曾感叹,组建乐队是与人合作的事情,在香港这样的地方坚持十年并不容易。
一度堪称华人世界的披头士乐队。 虽然他们的歌曲充满了对人类的爱和关怀,但乐队成员却很有个性,经常对一些不公平的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给人“刺头”的印象。 因此,舆论对他们音乐的评价往往是褒贬不一,而且并不客气。 在黄家驹的生活中,这不是问题,他会用自己的口才勇敢地与这些意见作斗争。 但没有了主心骨,一切都变了。
由于乐队去日本一年半,他们在中国香港的唱片演出也受到了很大影响。 黄家奎生前参与发行最后一张专辑《乐与怒》时,刚发行时反响并不好,只有两万张。 可以说,这在当时是一个惨淡的结果。
或许是因为死者最伟大的心态,黄家驹意外去世后,舆论一下子一改往日的严酷,突然对音乐充满了赞誉。 乐队的三名成员发现他们突然多了很多根本不认识的朋友。 关于黄家驹的一切都开始被炒作。 过去的专辑和签名单品开始畅销。 销量惨淡的专辑《音乐与愤怒》突然暴涨,销量达到30万张。 面对突如其来的高温,唱片公司的举动让剩下的三人感到不寒而栗。 他们的日本公司Amuse敦促他们在一个月内尽快发行专辑,就连一向温和的台湾合作方方滚石也敦促他们摆脱情绪,录制新歌。 没有了黄家驹的保护,他们感觉在业务需求和自我表达之间拉扯的尴尬和痛苦变得更加清晰和强烈。
黄家驹去世后,很长一段时间,三人都无法聚在一起排练。 他们不想见到对方,甚至连拿起乐器的力气都没有,因为只要进入那个场景,他们就会想起和黄家驹一起度过的时光。 黄家强回忆,第一次想尝试吉他时,愣了半天,却弹不出声音。 那时,他才意识到自己对哥哥的长期依赖。 黄家驹去世后不久,黄贯中就产生了解散乐队的想法。
但最终,为了粉丝的期待和已经远去的黄家驹,三人决定继续努力扮演好成员的角色。 虽然他们对于音乐的想法不太一样,但是经过多年的磨合,几个人有了一些共同的信念,并且带着这些信念,他们在乐队里坚持了好几年。
1994年,他们不再与日本公司续约,并将全部合约转让给中国台湾的滚石公司。 此后,三人不断一起发行专辑、举办演唱会、尝试新的风格。 虽然他们还在努力坚持自己的音乐风格,舆论的评价也变得客气了很多,但乐队已经散了。 黄家驹离开后,就没有再出现过给大众留下深刻印象的作品。 依然是那些过去的老歌,能引发人们在各种音乐会上一起合唱。
1999年底,三人终于宣布开始个人发展。 此后,除了复出巡演外,他们几乎没有新的合作。 直到2005年10月,新加坡“THE STORY”巡演结束后,乐队才最终正式宣布永久解散。 其实他们都明白,自从黄家驹死后,黄家驹的精气神就逐渐消散了。
与香港乐坛又爱又恨
1993年12月,当鼓手叶世荣提起黄家驹的去世时,他仍无法释怀半年前的痛苦感受。 他愤怒地向媒体表达了自己长期以来的不满:“如果香港能够容纳我们,我们就不会离开,也不会失去家人。” 他所说的“去”,指的是1991年选择去日本乐坛发展的事情。 这起事件始于与香港乐坛不可调和的矛盾。 事实上,黄家驹生前并不总是乐坛的宠儿。 他们经历了近十年的奋斗,经过无数次的妥协和包容,才在香港乐坛取得了一席之地。
1991年9月,黄家驹在香港红磡大球场举行的“Live 1991生命接触音乐会”上演唱了《光辉岁月》。
1983年,在一次乐队比赛中获得冠军并正式定名。 经过几轮音乐家的更迭,黄家强、黄贯中相继加入乐队。 两年后,香港著名乐队组建经理陈建田在观看一场演出时突然得到灵感。 他爱上了这些热爱重金属服饰的年轻人,并把他们签入了公司。 一开始,他们的前两张专辑在商业上并不成功。 从第三张专辑《秘密警察》开始,因为音乐风格更加大众化,他们的歌曲逐渐流行并传唱。 这张专辑中的《喜欢你》和《地球》因为讲述了个人情感和家国情怀而深受人们喜爱,旋律动人。 是“摇滚叛徒”,这个声音在黄家驹生前就一直存在,从未间断过。
作为创作的中坚力量,黄家驹心里清楚,自己已经告别了自由与自我的地下世界,他们必须在所谓的商业与自我的纠葛中找到平衡点。 黄家强多年后也解释说,在当时的条件下,他们只有得到认可后才能做出自己喜欢的音乐。 事实上,在刚开始接触音乐的时候,黄家驹的偶像是大卫·鲍伊,他向往那种迷幻、华丽、自我风格。 但在经历了商业化的洗礼后,他逐渐发现自己唯一能走的路就是将自我表达与社会问题和普遍情感上的外在需求结合起来,就像披头士乐队当年所做的那样。 一。 因此生活网消息,《喜欢你》、《地球》、《真的爱你》等脍炙人口的歌曲,也是黄家驹发自内心想要创作的。 后来签约心怡宝唱片,歌曲风格更加深入人心,也参演了更多的电影和娱乐节目,逐渐成为年轻人心中的新偶像。
在去日本发展之前,他们在中国香港获得了各种奖项,并获得了许多热门歌曲。 他们也成为第一支在北京首都体育馆举办演唱会的香港乐队。 但如此辉煌的成就并不能掩盖他们内心的压抑和彷徨。 多年前,他们曾用言语猛烈批评当时的香港乐坛。 黄家驹更说出那句流传至今的金句:香港没有歌坛,只有娱乐圈。 黄贯中直接骂香港娱乐圈和香港乐坛,称他们只是“摧毁自尊的机器”。 善良的黄家驹无法忍受歌迷对乐队的疯狂追捧,将他们斥责走了。 他希望听到粉丝真实的声音,而不是盲目崇拜。
《乐与怒传》一书的作者左安君花了九年时间研究乐队,采访了十几位与四人关系密切的人,澄清了许多关于乐队的错误信息。 例如,1983年初香港重要的乐队比赛的全称是“香港吉他手及乐队比赛”,而不是“雅马哈吉他比赛”。 同样,一直有人认为建军日期是1983年6月20日,但这个日期并不准确,因为黄家驹的生日和去世日期都在6月,而媒体故意把乐队的成立日期放在这个月作为一个噱头。 乐队实际成立的大致时间应该是在参加比赛之前的1983年1月,并不是传说中的为了参加比赛而临时成立的。 已经开始一起在乐队中演奏。
正是因为对整个人生经历的详细了解,左安君非常理解黄家驹和乐队所表达的愤怒。 他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他的愤怒确实点出了当时乐坛的真实处境。 当时,出于商业利益的考虑,大多数唱片公司不敢冒险,不愿意支持中文原创歌曲。 他们宁愿花钱购买歌词改写的日文、英文歌曲,也倾向于培养外表光鲜亮丽的偶像团体和歌手。 。 当时,即使是当时香港最红的歌手谭咏麟、陈百强,也要翻唱很多歌曲,每人都有几十首歌曲。 即使像张国荣这样的歌手,其实有一定的创作能力,在各种限制下也无法得到应有的运用。 音乐界已经成为娱乐业的附属品。
在此基础上,八卦新闻的盛行、社会对偶像歌手的追求、歌迷对摇滚风格音乐的不理解,都是我当时感到无奈和失望的原因。 他们认为商业上的成功会带来更大的创作自由,但音乐环境却没有改变。
左安君《乐与怒传》
当时,亚洲其他地区似乎比中国香港的保守音乐界更能容忍原创音乐。 1990年,一向重视原创内容的中国台湾滚石公司与其经纪人陈建天合作成立金石娱乐,并签约中国大陆黑豹乐队。 也借此机会开始出版国语专辑。 1991年,正式签约日本Amuse公司,进军日本歌坛。 他们到达日本后,立即开始与音乐大师喜太郎、梁邦彦合作。 日本团队的专业分工和准时让他们感到惊喜。 当他们在台湾和马来西亚演出时,他们惊喜地发现,很多当地歌迷对乐队的态度并不是歌迷崇拜偶像,而是会与他们平等地讨论问题。 他们在中国大陆演出时,接触到了很多优秀的乐队,并与他们成为了朋友。
然而走出中国香港,前往亚洲其他地方,这个蜜月期并不长。 很快,他们发现日本乐坛也是流水线式的生产体系,商业气息同样浓厚。 而生活在一个语言不通、见不到亲人的环境中,这种感觉就更令人窒息。 黄贯中觉得日本的生活无聊得“就像是印刷出来的”。 黄家强开始每天打游戏,而有着源源不断的灵感的黄家驹在日本突然写不出歌曲了。 更严重的问题是,去了日本之后,在中国香港积累的人气似乎正在逐渐流失。 后来他们发现,在日本他们必须面对与中国香港相同的游戏规则。 为了宣传专辑,他们不得不上那些令人难以置信的综艺节目,而这些无聊的节目最后甚至让黄家驹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也许正是在这样一种略带遗憾的心态下,黄家驹在生前的最后一张专辑《乐怒》中写下了传世之歌《海阔天空》。 他把这十年来的迷茫和纠结,却依然决心坚守自己理想的心态,放在了这首歌里,甚至在歌词中预言了自己“坠落”的结局。
第一位将其推向香港乐坛的乐评人冯丽芝称此曲为“经典中的经典”。 任何听过这首歌的人都会被其中的情感所震撼。 黄家驹去世后,很多听众对这首歌产生了代入感,将他视为理想主义烈士,但深入体会的人会发现,这首歌所蕴含的情感其实是那种彷徨。寻找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平衡点。
成为公众情绪的投射
音乐评论家李玩曾回忆,他第一次听到的歌曲并不是人们唱的那些流行歌曲,而是第三张同名专辑的歌曲《秘密警察》。 这首歌的主题和风格让他相当惊讶。 随后他评价自己是较早的一位具有严肃文学特色甚至用中文歌曲表达社会问题的歌手。
作为一支以粤语为主演唱的乐队,他们的歌曲在中国各地的受欢迎程度高得惊人。 演唱会上,很多不会粤语的人都能完整地唱出《海阔天空》或《我真的爱你》。 这可能与当时粤语文化和其他粤语歌曲在中国的流行有关,但也不全是因为这个原因。
在《乐与怒传》作者左安君看来,他们的歌曲之所以能够广泛流传,重要原因之一是因为他们的创作题材相当广泛,而且歌词中的人文精神和现实关怀也可以被广泛传播。击中观众。 中青年人成长过程中内心遇到的各种问题。 “比如献给母亲的《真的爱你》,励志的《再见理想》《海阔天空》,反战的《阿玛尼》等等。” 左安君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因为歌曲的这些品质,很多人喜欢在公共场合唱这些歌曲,表达自己的内心。
创作的音乐确实很有时代特色。 20世纪80年代,摇滚乐在亚洲尤其是华语乐坛突飞猛进,真正意义上的原创华语摇滚歌曲随处可见。 1982年,罗大佑首张专辑《知乎者夜》使他成为中国台湾第一位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摇滚歌手。 1986年,崔健在北京工人体育馆“百人歌手演唱会”上演唱了《一无所有》,将中国大陆自己的原创摇滚推向了世界舞台。 中国人开始更多地以摇滚音乐的形式表达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关注。 在中国香港,地下乐队的潮流也已经流行了好几年,但并没有特别有代表性的本土乐队。
也是香港无数地下乐队之一,而且他们还是一群无人瞧不起的“穷小子”。 当时,家庭条件较好的年轻人最先参加乐队演奏。 他们有更多机会接触西方摇滚音乐唱片,买得起乐器,也有能力花时间练习。 十几岁的时候,黄家驹从未想过自己的未来会与音乐有关。 他出生在一个小家庭,父亲是一家五金店的老板,他在五个孩子中排行老四。 住在40平米的房子里。 1979年夏天,17岁的他在垃圾场捡到一把破木吉他。 因为这把吉他,他产生了一种莫名的狂热。 朋友们,找人组个乐队吧。 后来,从小跟随他的弟弟黄家强也开始受到他的影响,学习键盘和贝斯。
五金店老板的儿子拿起吉他,最终成为摇滚明星。 这件事看似是上帝给香港乐坛开的一个玩笑,但仔细想想,也有其合理的成分。 1981年,黄家驹结识了与自己背景相似、只有一套二手爵士鼓可以练习的叶世荣。 他还找到音乐人邓伟谦、李荣超等人一起演奏音乐、写歌。 那时的他们是一支不折不扣的地下乐队,音乐风格比现在更加小众和复杂。 他们连歌词都没有,只是随意地演奏。 当时乐队所有成员都在工作,打工,应付生活,所以只能在业余时间排练。 现在想来,正是因为黄家驹的平凡出身,才让他了解了普通人的艰辛和对亲情的怀念,才能写出那些表达普世情感的旋律和歌词。
现在,所有的记忆都消失了。 如果黄家驹还活着,他就已经到了有听力的年龄了。 没有人知道他是否还会像年轻时那样活泼开朗,能说会道,依然朝气蓬勃。 他和黄家强长大的苏武村住宅区,早已被拆除重建。 但演唱会会帮助人们留下一些东西。 1994年,黄家奎去世后,剩余三人出版的第一张粤语专辑名为《二楼后座》。 “二楼后座”是他们凝结着青春和汗水的排练室的名字。 从地下乐队到全职乐队,甚至日后成为摇滚明星,即使经济条件好转,他们仍然在这个青少年乐队中呆了很长一段时间。 在一个平方米的小房间里排练。 未来十几年,他们都会在演出时为黄家驹在舞台上预留一个位置。 时至今日,黄家驹的故事已经成为过去,但黄家驹和他创造的传奇却随着他的作品的流传而成为经典。
(参考资料:《乐与怒:传记》,作者左安君)
本网站转载其他媒体之作品,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权利所有人拒绝在本网站发布其作品,可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将视情况予以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