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人才的培养是一项时间成本极高的工程。 医学生从本科到研究生取得医师执照通常需要十年的时间。 然而,经过十年的努力学习,很多年轻医生上岗后仍然不知道如何看病。
可以养老鼠制造细胞却看不到医生? 我们真正需要什么样的医生|在《请好医生》一文中我们提到,解决医生看不到病的问题,一方面要有良好的医学教育和医生培训体系; 另一方面,我们还需要有一个健康医生人才评价机制。
如何培养更多能看病的医生? 这就需要从医学教育上“溯源”。 近年来,国内医学教育体系鱼龙混杂,多种培养体系并存,给学生带来了困惑。 医学生培养与医生实际需求的“脱节”,是我国医生培养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
从我国现行医学生培养体系来看,研究生培养由教育部负责,医学生毕业后的教育由卫计委统筹规划。
不过,近年来,教育部和国家卫健委也不断探索和完善符合我国国情的医学教育培训模式,培养适合不同需求的高素质医学人才。
各种学术体系鱼龙混杂、冗长
第一财经记者梳理发现,目前各高校医学专业学制多种多样,从5年制到8年制不等。 除了主流的“5+3”一体化培养外,还有8年本、博士连读制度。 近年来,“4+4”硕士博士培养新模式出现。
以重庆医科大学为例,教育部批准的学制包括:“5+3”本科与硕士一体化,5年制(本科)和4年制(本科),另有三年制专科(凉山医学院或成人教学)。
而且,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培养模式。 以8年制医学生为例,出现了北大“5+3”、北大“4+4”等多种模式。
此外,研究生医学教育体系还包括临床医学学术型硕士学位(硕士学位)和专业型硕士学位(特殊硕士学位)、临床医学学术型博士学位和专业型博士学位等,“我不知道”。
更值得注意的是,医学生在高等院校接受研究生医学教育后,并不能成为医生,需要接受医生规范化培训才有资格看病。
根据2014年版《医师资格考试注册资格规定》,2015年1月1日后入学的具有临床医学学位的研究生,其研究生学历不作为报考的学历依据对于医生资格。
“在我们国家现有的医学教育体系中,读书和看病是分开的,即使你拿到了博士学位,这个体系也已经被梳理和组织起来了。”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葛均波教授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混杂且冗长的医学教育体系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 葛均波长期关注医学教育改革。 他多次呼吁“合理缩短医生培训时间,有效培养高素质医疗人才”。 “缩短医生的培训时间,少走弯路,可以让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各个子学科的知识,成为一名好医生。” 葛均波说道。
2020年以来,葛均波每年都会在全国两会上呼吁医学教育改革。 他认为,多种不同的制度使得医学人才的培养非常混乱。 这些混乱的培养模式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也让很多年轻医学生浪费了多年的时间。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院长范先群也表示,医学生18岁开始上大学,经过5年本科,硕士3年,博士3年。 还有3年的常规训练和3年的专业训练。 当我真正能够独立从事医生工作的时候,我已经30多岁了。 当我到了成家的年龄,我仍然无法承担家庭的负担,这影响了我的职业规划。
罗涛目前是上海某三甲医院神经外科的住院医师。 在交通大学医学院连续学习8年后,他即将进入医生规范化培训的第二年。
随着2015年国家规范化培训体系的建立,八年制医学生即使经过3年的临床二级学科轮训,毕业后教育仍需参加至少2年的规范化培训。 2020年起,根据上海市规定,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申请参加临床能力考核,合格者培养年限可缩短至2年,合格者培养年限可缩短至2年。失败还有3年。
受益于上海的上述政策,罗涛的培训时间缩短了一年。 如果通过培训,他将获得行医资格,并希望留在自己执业的前三名医院,也就是提交简历的全国顶级医院。 这是学校里每一个医学生的梦想。
罗涛还在为此做着最后的努力。 自进入本科以来,他已接受了10年的医学教育。 他向第一财经记者介绍,交大医学院的8年本科课程全部是临床医学方向。 前4年主要以临床医学基础课程为主,第5年为医院临床实习。 接下来的三年基本上就完成了一半。 时间在医院科室轮流,另一半用来写论文。
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事实上,罗涛的临床医学直博专业相比其他非直博医学生至少节省了一两年的时间。
目前临床医学专业5年制本科较为常见,但本科生考研将面临另一种选择。 硕士学位的学习期限为3年,博士学位的学习期限为3年。 经过医生的专科培训,毕业后至少需要十年时间才能成为专科医生。
医学本科生、硕士生找工作越来越难
马伟德2007年考入同济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 完成3年全科培训后,他放弃了在社区医院工作的机会。 马维德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他的同学中有四分之三选择行医,但大多数毕业后都在社区医院工作。
“我还是觉得当时放弃去社区医院是对的,虽然他们的目标是把我培养成预备干部。” 马维德说,出院后,他去了一家医疗器械公司,工资低于标准。 激励时间增加了一倍。
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顶级医院对学历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使得医学本科生甚至研究生找工作越来越难。 “临床医学本科学历很难进二级医院,近年来,前三名的医院基本只招收博士以上学历,连硕士生也很少被科室招收。” 某三级医院院长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事实上,不仅一线大城市的三强医院只招医生,中西部地区很多大城市的三强医院近年来也非常重视博士学位。
王源今年刚从重庆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硕士学位毕业,通过硕士与硕士联合培养,获得了培训证书。 不过,他并没有留在当地实习的顶级三甲医院生活网消息,而是去了专业附属的教学医院。
“现在没有博士学位,在医院基本上很难有发展空间。” 王源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今年的博士生没有通过考试,希望明年能更加努力。”
南京医科大学的李雪今年秋天将进入临床医学五年级。 她已经在医院实习,并正在积极准备考研。 李雪的父亲李力也是一名医生。 他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女儿想去南医科大学读8年制,但又想让她回上海去复旦大学或交通大学读研究生,所以他最终选择了5-年本科课程。
“本科毕业后基本上没有什么好的医院可以进,所以必须考研。” 李莉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他认为,如果女儿不期望成为一名科学家,最好选择“专业硕士学位”,这样“进了可以做科研,退休了可以当医生”。
李莉说,等待女儿硕士毕业也是一种选择,尽管可能需要很长时间。 “但是学习医学是一项艰苦的工作,这就是我们来到这里的原因。” 李莉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对于医学教育模式,李力也有自己的看法。 他表示,目前学制混杂的主要原因是高校之间为了吸引优质生源而相互竞争。 “你五年我就做六年,然后七年,八年,或者X+X。” 李莉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所谓长期教育制度,就是毕业就可以拿到硕士、博士学位。学位,或者‘三证’、‘四证’来吸引考生,确实不以医学教育规律或优秀医生培养为‘卖点’,本质上体现的是急功近利的教育理念。”
在李莉看来,这些长期学员到了培训单位和老师那里,有点像“预制菜”。 他们不擅长高低。 其中很多在临床和科研上很难达到好的目标。 他们只是觉得好食材被浪费了。 向上。
他认为,如果大家能少一些急功近利,把医学生培养成医学生,毕业后把住院医师、专科医生培养成医生。 全国范围内的学校体系甚至培训项目完全有可能统一。
教育界和医学界的探索和建议
事实上,早在2014年,《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医学教育协作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就明确,我国临床医生的培养方向是构建“5+3”(5年临床医学本科教育+3年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教育或3年正规培养)为主体的人才培养体系,推进“5+3+X” 》(X为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或临床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所需年限)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
但目前国内“5+3”一体化培养模式仍存在诸多挑战。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研究生院原院长王令在2019年发表的专题文章《我国医学教育70年成就与新时代改革道路的思考》中指出:“五年制本科教育阶段,基础临床一体化病例教学不足,第五年临床实习受考研影响;三年制研究生教育阶段,研究生教育与规范化培养双向路径体系需要开放,33个月的规范化培训很难保证研究生课程教学和论文质量。”
2017年,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院士秦伯一在《我国临床医学学位制度亟待改革》一文中表示:“我国现行医学学位制度是一个20世纪50年代复制苏联的模式,攻读博士学位,学位与职称晋升挂钩,迫使年轻医生先读研究生才能获得学位。临床诊疗显然不如不读研究生而是与经验丰富的医生一起临床实践的普通医生。”
2020年,以北京大学医学部副主任王为民为首的新时代医学教育发展与改革专家组发布了《专家共识:改革医学教育,保障健康中国2030》,提出“针对我国医学人才成长现状,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临床医学专业硕士学位制度分阶段、分步进行调整”,探索新模式下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标准化培养与硕士研究生一体化培养“医学博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院士王松龄提出,“5+3”一体化培养合格的毕业生授予医学博士学位(MD); 医生; 加强专科人才培养,将专科医师总数比例控制在医师总数的50%以下,不再将专科人才培养与学历教育挂钩。
葛均波也认为,临床医学和科研硕士的定位不明确。 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开放现有的医学硕士、博士教育培训体系,实现硕士与博士相结合。 他认为,对于临床医学人才来说,完成5年医学教育和3年正规培训的医学生完全可以参照国外(美国)模式获得临床医学博士学位,成为一名优秀的临床医生并继专家,然后接受专家培训。
但如果培养的是科研型医学人才,那么医学院毕业5年后,就可以直接参加科研型博士学位考试。 投入更多时间进行研究,产出高水平科研成果。
临床医生如果想做科研,也可以考取上述科研博士,毕业后获得双学位(MD、PhD); 如果科研医生想成为临床医生科学家,还可以参加3年的规范化培训(正规培训),取得资格证书后成为双博士(博士、医学博士),可以从根本上规范医学人才的培养使医学教育同质化。
葛均波建议,有关部门可以召开研讨会,由教育部、卫健委和知名学者组成的咨询委员会共同参与,讨论制定规范的医学培训流程。 因为它涉及到学科教育和医学专业知识的应用,需要各个领域的专家参与其中,从而找出不足之处并进行改进。
国外经验值得吗?
罗涛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在更短的时间内获得医学博士学位还有一种方式,就是近年来一些大学推行的“4+4”模式,该模式是仿照美国医学博士引进的模式教育。
在美国,申请医学院的考生必须完成4年的本科学习(一般是理工科)并完成医学预科教育课程。 通过医学院入学考试(MCAT)后,以合格成绩接受4年医学院教育。 候选人直接授予医学博士学位。 医生的学习课程与医生执照考试挂钩。 学生前两年学习基础医学课程,结束后参加第一部分执照考试; 他们在最后2年内进入教学医院,结合临床课程、见习和实习,结束后参加执照考试第二部分课程,通过该课程后可以申请住院医师资格。 医学博士毕业后,需要进行一年的毕业后培训。 通过第三部分行医执照考试后,取得行医执照,然后进行为期3至7年的住院专科培训。 比如神经外科的培训时间是最长的。 很长,长达7年。
作为一名神经外科住院医师,罗涛今后如果能留在实习的三甲医院,还需要接受专科培训。 但为了成为一名真正合格的神经外科医生,所有这些努力在他看来都是值得的。
在8年的学习过程中,罗涛的培养计划中还包括了去法国学习两年并在法国医院实习的机会,这让他对国内的医学教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法国,从进入本科到参加国家考试最后毕业,大约需要6年的时间,然后才能获得医生资格证书,并拥有开药的权利。” 他告诉第一财经记者,“而且这个时候他们也已经考入科室了,也就是说可以直接进入专科培训,而且他们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规范化培训,主要分为全科医生培训和专科培训”。训练。”
记者查阅公开资料获悉,在法国,医学教育采取选择性精英培养模式,学制有6年和11年,分三个阶段完成。 第一阶段是1年的医学预科阶段。 医学院将根据考试结果选拔10%至20%的学生进行第二阶段学习; 第二阶段为2至6年。 学生完成医学课程并通过第二次全国医学会考试后,将颁发《综合临床和治疗证书》,并可进行第三阶段的培训。 第三阶段分为两个方向。 全科医生的培训不需要通过考试和选拔。 经过二年至两年半的全科医生培训,考试合格者将获得全科医生资格,并获得全科医生证书。 从事基础医疗工作; 进入专科培训必须通过学校组织的专业考试,经过4至5年的专业学习和培训,通过考核和论文答辩,授予专科医学博士学位,颁发专科证书,能够从事医疗和教学工作。
不仅在法国,在德国,医学生培养体系也比较明确。 学习周期约为6年零3个月。 整个学习过程分为2年临床预科课程、3年临床课程和1年临床实习。 实习阶段轮流在各个部门进行。 出科后需要达到一定的临床考核指标。 毕业后可获得医师资格证书。
“在法国实习,感觉更纯粹了,做好临床医生就行了。虽然他们也有科研项目,但他们并没有强迫每个医生都去做科研,就看他们自己的兴趣了。” 罗涛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多位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的医生表示,近年来,大医院对科研型医疗人才有着明显的偏爱。 对于两名同等学历的医学生来说,如果其中一人的科研成果更为突出,被录用的可能性就更大。
“其实临床能力和科研能力都很重要,但临床能力很难量化,而科研很容易量化,这使得科研越来越成为判断人才的标准。” 某三甲医院副教授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他还说:“即使是正规学员,也很难有机会亲自做手术。住院5、6年后,会对他们的手术能力进行评估。在正规培训期间,我们就教他们如何临床诊断和治疗。如果他们是研究生,就教他们如何做研究。”
罗涛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在常规培训期间,他还有机会做一些简单的门诊手术。 “主要看两方面,一是科室和上级医生是否信任你,二是你的能力能否发挥出来。如果两者都具备,那么你还是有机会起步的。”
在罗涛看来,排名前三的大学更愿意招收科研型医学人才,主要原因是临床大专家没有时间做科研,所以希望年轻医生能够投入更多的时间进行科研。 “现在进入前三,离不开对科研的追求。”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数据显示,医师资格“5+3”统一考试和住院医师培训综合考试通过率接近100%,“5+”就业率3》医疗机构毕业生也接近100%。 以2022年为例,毕业生人数为223人,医疗机构从业人员人数为220人。
从医学院录取分数来看,今年上海医学院的分数比往年略高。 来自上海的孟星今年刚刚以583分的成绩考入交通大学医学院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 他很遗憾没有通过直接博士班,但据说可以直接进入硕士。
(文中罗涛、马伟德、王源、李雪、李力、孟星均为化名)
本网站转载其他媒体之作品,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权利所有人拒绝在本网站发布其作品,可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将视情况予以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