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妹妹是女王,她闪耀着自信。” 你永远可以相信东北的女人,她们在任何时候都不会放弃创造幸福,无论生活多么艰难,她们仍然可以自己找到一些甜蜜。
作者 | 郑伊妮
标题图 | 视觉中国
长期以来,全国观众对东北女性的刻板印象非常统一:春晚里的东北小品是体格健壮、无心机的女孩,而春晚里的谢大娇则是声音大、咄咄逼人、强势的。影视剧《乡村爱情》,树立了典型、大大咧咧的东北女性形象。
但无论是影视作品还是现实生活,东北女性的形象远比前述丰富,而且还在不断变得立体化。
在今年热播的电视剧《漫长的季节》中,人们看到了东北女性的另一面——坚韧和坚韧,比如开按摩店养活自己的李巧云,还有准备开美容院的黄丽茹。
同样来自旧时代,作为个体女性,东北女性很少回望过去,似乎比男性有更强烈的“活好改变命运”的决心和行动。
(图/《漫长的季节》)
有人说,从东北女人喝的酒里,就能看出她经历了什么。
江南姑娘喝点酒,梨花带雨; 东北女人,喝酒前,她是东北人,喝酒后,整个东北都是她的,那家伙万马奔腾,红尘相伴,潇洒潇洒。
站在食物链顶端的东北女性,
是如何“精致”的呢?
东北小哥的强悍是有目共睹的,但论起东北男女的地位,站在食物链顶端的还是东北大嫂。 东北女人的家庭地位最直接体现在理财上。 每个东北女人在结婚前都会被妈妈反复叮嘱“一定要掌握经济大权”。
在一档综艺节目中,导演问李雪琴:“东北男人的家庭地位如何?” 李雪琴说:“在东北,女人普遍很会说话。我们东北女人的地位很高。男人虽然大男子主义,但地位很低。东北大男人主义就是说,男女出去生活网资讯,不能允许女人花钱。”
东北女人在家是“老姐妹”,出门是“姐妹”。
(图/《夏洛特烦恼》)
东北女人大多是“大胆女孩”:“给我全8”的宋佳、懂得保护小腿的女乒运动员王楠、直言“我的子宫用不用”的秦岚不关你的事”,然后双手背在身后接了起来。 短道速滑冠军王蒙、内地乐坛“一姐”那英、“奇迹校长”张桂梅……无论在哪里,东北女人都能站起来。
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中提到了一个观点:地理环境决定性格。 不同地方的人,由于地理环境的不同,有着不同的性格。 如果说女人是水做的,那么在东北寒冷的气候下,东北女人就是“冰做的”。
东北本来是中国以外的地方,是游牧民族居住的地方。 直到清末,汉族人才出来开发、耕种东北土地。 这被认为将中原农耕文明带入了东北。 东北土地虽肥沃,但气候寒冷,面积广阔,与江南的温和鱼米水乡不同。 由此看来,东北人的性格比较彪悍、粗犷。
(图/图冲创意)
东北的“土人”大多是以满族为主的少数民族。 满族信仰萨满教,萨满教起源于原始母系社会。 在母系社会,妇女地位高,大姑娘能当家,不裹脚。 鼓励妇女像男人一样骑马射箭。 后来,很多汉人从东北过来,现在的东北人大多是“渡关东”的后裔。
这些人中,有被流放的官员,有大难之年的难民,有被迫上梁山的义士,也有开发北大荒的官兵。 如今他们千里迢迢来到了东北,无论男女,没有一个是弱者。 “闯关东”精神代代相传。 东北女孩是听着父亲挨饿受冻的故事长大的。 他们从小就明白,只有毅力和坚韧的人才能征服这个极其寒冷的世界。
清末民初,随着东北近代教育的兴起,一向被忽视的女子教育在这一时期蓬勃发展并迅速发展。 国家政策的支持,促进了男女教育平等。 与全国其他地区一样,东北地区也积极建立女子学校,许多女性开始像男性一样出国留学。
1928年,张学良就任东北大学校长时,招收女大学生。 他极力主张人们抛弃“女子不读书”的过时观念,“懂得女子读书的重要性”,以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 此外,专注职业教育的谢寅昌还创办了东北第一女子工程职业学校,推动女子职业教育发展。
除了妇女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之外,东北妇女地位的提升还与东北工业的发展有关。
新中国成立以来,东北一直是国家大力发展的工业中心。 东北地区曾占据全国98%的工业基地。 因此,东北又被誉为“共和国长子”。
(图/图冲创意)
此时,东北建立了许多国有工厂。 正如工业革命解放了欧洲妇女一样,工业发展也为东北地区的妇女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妇女们被要求扔掉围裙,穿上工作服,像男人一样去上班。 她们留着最飒的短发,开着最帅的拖拉机,中国第一批职业女性诞生了。
当时的东北人民,不分性别、不分民族,家家户户都受雇于国有企业。
由于工人地位较高,加上国家鼓励妇女参加工作和“男女同工同酬”的影响,不少东北人在双职工家庭中长大,父母大多在国企工作。企业的工资并不是绝对的。 女人一生依赖男人的现象。 东北男人最大的骄傲就是“老婆比我挣钱多”。
当“下岗潮”到来时,市场上唯一能提供的工作就是保姆、服务员等杂工。 男人顾不上面子,女人就冲到前面:后厨洗碗、给别人洗衣服、开食堂……家里没人闲着。 有人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工业化不仅弱化了女性与男性之间的生理差异,也培养了女性对平等权利的追求。
“妇女能顶半边天”,这话不假,有一定经济基础的东北女性也逐渐获得了更高的话语权。
拒绝父权制,
东北妇女扛起“抗焦虑”大旗
当我们说“东北女人”时,她们有着与其他地方的女人不同的面貌。
尤其是在影视剧中,东北女性从一出生就有女主角剧本,就胸怀大志。
《漫长的季节》中,饰演黄丽如的王佳佳是辽宁鞍山人。 在王佳佳看来,“东北女人没有那么娇弱,她们的说话方式和生活方式都比较直白,可能比较粗暴,但也有一种特别了不起的精神,那就是每个人似乎都能熬过一切”。挫折。” 很幽默,有时会骂人,然后就过去了。”
(图/《漫长的季节》)
这与东北女性豪爽的性格是分不开的。 他们待人热情、真诚,不拘泥于小细节,喜欢直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态度。 王佳佳说:“我能看到大多数东北女性的一些共性,比如东北女性都非常爱聊天,她们可以和亲戚朋友聊得很亲密,她们喜欢这种父母八卦,这就是她们对生活的热情。” “这和南方人待人接物的方式不同。东北女人骨子里也有一种坚韧。”
经常听人形容东北女人:“不张嘴,皮肤白皙,腿长;张嘴,满嘴都是渣男,很有攻击性!” 东北女性美容的独特之处在于她们紧跟美容潮流,紧跟美容潮流,尽量不让自己落后于时代。 无论处于人生的哪个阶段,他们都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对于他们来说,年龄只是一个数字。
王佳佳说:“东北的女人都很漂亮,对精神面貌也有追求。你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风格,都会追随潮流。比如三件套眉套装,我妈就是那时候的文美也是这样。那个唇线,那个眉毛,那种眼线。那个时代有一段时间,我身边的每个阿姨都要夹一条狐狸围巾。夹嘴的那种可以夹嘴的。头发。基本上每个女人都有一个。后来有一段时间流行一种高跟鞋,就是那种紫红色的,有光泽的皮革,叫“女头”。哎哟,你好高啊,你还穿这高跟鞋不累吗?我觉得爱美之心在东北人是很普遍的。”
东北女人爱美的背后,是一种对美的骄傲自信。 无论处于哪个社会阶层,她们都不会给自己设定性别限制,也不会掩饰自己作为女性的骄傲,更不会炫耀自己作为女性的独特魅力和原始性。
从东北相亲综艺中可以看出,东北女性毫不掩饰她们对男性原有性特征的高标准和严要求,包括但不限于身高、相貌、体态、幽默感、才艺等。 ,选择伴侣时; 同时,他们将男人的工具性视为次要因素。 这是一个非常有魅力、非常值得尊敬的女人,有着健康的权利意识。
(图/《人间世界》)
他们骨子里的这种自信,也源于他们从小接受的家庭教育。
2021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将公布。 数据显示,中国男性比女性多3490万,总人口性别比(女性100时的男女比例)为105.07,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1.3。 虽然比2010年下降了6.8个百分点,但性别失衡依然严重。
在这组数据中,东北三省的绘画风格是一股“清流”。 只有吉林省和辽宁省的性别比分别低于100、99.69和99.7,这意味着这两个省份的女性多于男性。 从东北三省的数据来看,东北可以说是全国男女比例最均衡的地区之一。 有分析指出,东北地区男女比例相对均衡,与当地重男轻女思想较少有关。
东北地区是全国严格执行计划生育的地区之一。 一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男孩女孩都是宝宝”的意识根深蒂固。 这样的家庭模式也让东北人从小就有独立意识,不分性别。 所以在东北,这一代的独生子女中基本没有“招兄弟”,但叫“胜男”的女孩却不少。
东北女孩总是给人一种“霸道”的印象。 那是因为他们从小就没有受过委屈。 很多女孩从小就被父母教育“被欺负了就要还”。 东北的父亲都是女儿的奴隶。 女儿一噘嘴,东北爸爸们立马回应:“谁敢欺负你,砍了他!”
在经济和制度的双向支撑下,东北地区妇女权益意识快速增强。
《辽宁省志·妇女志》记载:“(东北)女权运动绝不是纯粹的性斗争和妇女权利的扩大。而是要消除妇女的障碍,发展妇女的特色。”
生为女孩,别后悔
“战斗力”对于东北女人来说是最不值得一提的,而她们的生活态度更是令人着迷。
东北农村喜剧《乡村爱情》里的女人可不好惹。 这里有王小萌、宋庆莲、杨小燕等独立、刚毅、令人信服的女性群像。
(图/《乡村爱情》)
“石油公主”张塔岭1990年出生于辽宁省铁岭市的一个普通家庭,她有多重身份——90后、母亲、医生、网红、喜剧演员,而这些身份并不常出现在同一个人身上身体。 她从小就有东北人那种大大咧咧的性格。 虽然是女孩子,但是说话的时候却有着男孩子般的豪爽性格。
被大众熟知的机会是张塔龄参加综艺节目《奇葩说》。 参加《奇葩说》时,张塔龄已经是怀着5个月孕肚的二胎妈妈了。 有人问她为什么不在家带孩子。 她这样说道:“作为一个母亲,女人关心孩子固然重要,但作为她自己,更重要的是追求自己喜欢的事情,实现自己的价值。我会大胆承认,我来了到《奇葩说》只是为了我自己。东北女人有很强的使命感,我所有的选择都是为了我自己。”
(图/微博@张扬铃)
世俗的定义对于东北女性来说似乎很难奏效。 张塔岭说:“东北女孩从小就被教导‘蔑视脆弱’,喝老窖,拿自己开玩笑,被烧伤洗澡,骨折了撑竿跳高。 ”
谁没看过东北女人打架?
战斗值最高的就是山海关的神奇女侠——谢大脚。 最经典的一战就是,面对霸道总裁王大拿的半强制追求,谢大脚发起保卫爱情自由的保卫战。 作为象牙山第一战力,谢大脚直奔弱侧,一掌敲开了刘大头。 不等刘大头还手,谢大脚就拿起板凳,在人群中向刘大头袭来。 整个过程一气呵成,非常享受。 这张板凳爆发的不仅仅是谢大脚的自由,更是一个农妇爱情自由的觉醒。
(图/《乡村爱情》)
与幽默的语言相比,更值得一提的是东北女性享受苦难的豁达。 光看李雪琴的妈妈就知道她自己离婚了,还劝李雪琴结婚,结果她自己又再婚了。 安慰紧张的女儿的办法就是带她去烧烤店,给她开4瓶啤酒,自己喝3瓶。 女儿情绪失意,妈妈安慰她的方式永远是那句“回铁岭吧”。 不管李雪琴有多伤心,她都能逗她笑。
你永远可以相信东北女人,她们在任何时候都不会放弃创造幸福,无论生活多么艰难,她们仍然可以自己找到一些甜蜜。
生活在寒冷的黑土地上,人很容易情绪化,精神生活很重要,何必把生命浪费在一个“不再爱”的人身上。 东北女人的婚姻观:“可以过,但不能离婚”。 所以,对于东北式的离婚,并没有那么多的顾虑。
东北女人让我们看到,生为女人没有必要感到遗憾。
这就是东北女人,她们可以过这样的生活。
操作:陆子睿、排版:文文庆
本网站转载其他媒体之作品,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权利所有人拒绝在本网站发布其作品,可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将视情况予以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