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康友华
中国政法大学硕士研究生
不久前,台风“杜苏里”在我国北方形成特大暴雨,造成严重洪涝灾害。 尤其是河北省涿州市,受暴雨和上游洪水影响,已有10万多人受灾。 民众面临着通讯断电、道路房屋被淹没、生活物资和医疗物资短缺等严峻挑战。
面对自然灾害,除了悲痛和慰问,还应该有理性的反思,比如洪涝灾害的法律应对,其中蓄滞洪区的利用尤其值得关注。
据介绍,河北省先后启用7个蓄滞洪区,转移群众84.74万人。 蓄滞洪区的划定和开放,对于防洪减灾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也对蓄滞洪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产生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那么,从法律上来说,蓄滞洪区的划定依据是什么? 什么情况下应该启用? 蓄滞洪区受灾群众如何安置和救援? 受影响群众如何才能得到公平合理的补偿? 这些问题仍需要进一步回答。
蓄滞洪区划定:突出重点、兼顾总体
根据《防洪法》第二十九条规定,“蓄滞洪区是指分洪口等河道堤防后方以外暂时储存洪水的低洼地区、湖泊”。
简而言之,蓄滞洪区就是接受上游来水的下游平原,在大雨时起到分洪、泄洪的作用。 防洪规划、防洪规划应当依法划定蓄滞洪区,并规定其使用原则。
蓄滞洪区的划定是防洪规划等的组成部分,防洪规划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确保重点、兼顾总体、充分考虑洪水规律和相互关系上下游、左岸和右岸之间的关系以及国民经济对防洪的要求。
在“保重点”的要求下,河北省划设多个蓄滞洪区是有法律依据的。 但“保重点”并不是绝对、唯一的防洪方针,“统筹兼顾”、“全面考虑”的法律要求构成其必要的限制。
也就是说,要缓解上游重点地区的洪涝灾害,下游地区不能承受过大的分洪泄洪压力。
洪涝灾害的严重影响不能完全归咎于蓄滞洪区的开辟,也不能直接断定蓄滞洪区的划定违反了兼顾原则; 但应该明确的是,政府需要进行更深入、更全面的调查; 在今后蓄滞洪区划定审查过程中,应充分审视涿州市民的受灾情况,权衡上游重点地区和下游一般地区的得失,是否继续划定以及如何划定。重新界定蓄滞洪区的重要考虑因素,落实确保重点、兼顾总体的原则。
目前,中国政府已通过2010年修订的《国家蓄滞洪区名录》公布了所有指定的蓄滞洪区。从与时俱进的精神出发,这份《名单》需要以最新的全球气候变化状况、洪涝灾害事件中民众受灾状况、洪涝灾害对上下游地区经济社会生活的影响程度等因素。 ,进行动态回顾和更新,满足未来洪涝灾害防御和应对的现实需要。
根据防洪法第三十一条及以下规定,政府对指定的蓄滞洪区承担更高级别的防洪和安全保护义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安全建设工作的领导,对单位和居民进行防洪教育,建立健全防洪预警、监测体系,组织单位和居民积极参与防洪工作。
此外,政府要按照防洪规划要求,制定蓄滞洪区安全建设规划,控制蓄滞洪区人口增长,组织对经常使用的蓄滞洪区居民进行搬迁和安置。有计划地清理羁押场所,并采取其他必要措施。 保障措施。
从这次洪涝灾害中因洪水泛滥、房屋倒塌造成的悲惨事故来看,政府部门也应该充分评估洪水对非防洪建设项目可能造成的影响以及对未来防洪的影响,考虑是否可以采取措施措施。 适当的防洪措施。
激活蓄洪和滞留区:决策、预警和救灾
《防洪法》第四十六条规定了蓄滞洪区使用的前提条件、决策机关和程序:“江河、湖泊水位或者流量达到国家规定的分洪标准时,需要使用蓄洪区、滞洪区的,由国务院、国家防洪指挥机构、流域防洪指挥机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和防洪部门报省、自治区、直辖市指挥机构应当按照依法批准的防洪规划规定的启用条件和审批程序决定启用蓄滞洪区。”
值得注意的是,启用的条件不仅仅是满足分洪标准,还必须满足“需要”的前提。
从激活上下游居民影响的重大意义来看,以“需要”为关键前提,意味着激活蓄滞洪区的决定应满足“需要”原则的要求。相称性:只有上游积极减洪时 只有当其意义明显大于下游可能遭受的灾害损失时,才能做出使用蓄滞洪区的决定。
当然,由于极端天气和水文条件的剧烈变化,决策当局很难有足够的时间仔细权衡利弊后再做出使用决定,但至少要进行充分、全面的审查事后应当对决策的后果进行分析,为今后的决策过程提供必要的经验和参考。
政府在决定是否使用蓄滞洪区的过程中,应当及时向蓄滞洪区群众发布预警信息,做好防洪安全准备。
根据我国《防洪条例》第十七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必须对所辖蓄滞洪区的通讯、预警报警、避洪、退路等安全设施做好防洪工作。其管辖范围以及紧急疏散和救生的准备工作。 提前检查,发现影响安全的问题并及时处理。 一旦决定启动,要及时向蓄滞洪区居民发布相关预警信息和避洪信息,确保居民有充足的准备时间。
当江河、湖泊、水库的水情接近保证水位或者安全流量,或者防洪工程设施发生重大险情、情况紧急时,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按照《防洪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宣布进入紧急防洪。
如果启动决定后无法保证居民有足够的时间防洪,根据及时性原则,当地政府也可以提前发布信息,引导居民撤离危险区域或进行必要的防洪。当出现激活可能性时进行准备。
此次洪水中,如果涿州市政府能够在极端暴雨发生时主动发布预警避洪信息,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受灾人数。
根据《防洪法》第三十二条规定,蓄滞洪区遭受灾害时,不仅当地政府有义务救助居民; 蓄滞洪区直接受益的地区和单位也应当对蓄滞洪区负责。 国家规定的赔偿和救助义务。 国务院和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建立蓄滞洪区的扶持、补偿、救助制度。
此外生活网消息,我国人民军队也是抗洪救灾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至于社会力量的救助,由于其自发性和分散性,在现实中也会面临一些其他问题。 例如,在这次洪水中,据报道,一些社会救援队未能获得批准进入灾区救援。 虽然社会救援队后来在涿州市开展救援,但只需要乡镇级主管部门的介绍信即可; 不过,未来如何建立社会力量救援的组织调度机制,避免灾区无序救援,仍需通过立法进一步完善。
蓄滞洪区补偿:国家赔偿和保险索赔
针对蓄滞洪区启用后居民遭受洪水的影响,国务院于2000年制定了《蓄滞洪区使用补偿暂行办法》。根据《办法》第十条、蓄滞洪区使用后,区内居民将遭受①农作物、专业养殖和经济林水毁损失; ②房屋水毁损失; ③无法转移的家庭农业生产机械和役畜,以及家庭主要耐用消费品水损给予补偿。
补偿标准依据《办法》第十二条规定:“(一)农作物、专业养殖、经济林为年平均产值的50%至70%、40%至50%、40% - 补偿50%,具体补偿标准由蓄滞洪区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在上述范围内根据蓄滞洪后实际水灾情况确定蓄洪和滞洪;
(二)房屋的,按水毁损失的70%进行赔偿;
(三)家庭农业生产机械、役畜和家庭主要耐用消费品,按水毁损失的50%进行赔偿。 但家庭农业生产机械、役畜和家庭主要耐用消费品登记价值合计不足2000元的,按100%赔偿水毁损失; 水毁损失超过2000元但不满4000元的,赔偿2000元。 ”
就该规定而言,基本涵盖了居民受灾损失的主要情况。
但在补偿标准方面,自2000年制定该规定以来,具体数额是否仍符合我国当前的社会经济状况,可能还需要更专业的计算和讨论。
此外,值得思考的问题是,国家是否有义务在洪水发生后才对蓄滞洪区的受灾者进行赔偿?
蓄滞洪区的划定是对特定区域土地状况的长期而深远的干预。 该地区居民的生活不得不伴随着巨大的洪水风险。 在一定程度上,它与征用、征用具有相同的性质。 以牺牲特定个人切身利益为代价的公共利益。
由于划定本身就具有征用性质,从法律的角度来看,在蓄滞洪区划定后而不是洪水发生后,应对该区域的居民给予一定的补偿,以弥补蓄滞洪区的损失。为加强防洪,居民必须承受的额外负担。 经济支出,或前往其他安全地区发生的搬迁费用等。
按照公平分摊的原则,国家预补偿费用由蓄滞洪区直接受益的地区和单位承担。
除国家赔偿外,保险机构的赔偿机制也是受灾居民财产损失赔偿的重要来源。 保险公司与被保险人之间是私人保险合同关系。 已投保的居民在发生损坏时应主动致电保险公司报案。 确认保险范围后,与保险公司协商办理后续理赔手续。
在这次洪水中,值得肯定的是,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作为保险机构的监管部门,也积极向受灾群众提供援助,并敦促保险机构尽快采取赔偿、开通保险等措施。开通灾害理赔绿色通道、接受多渠道举报等措施,帮助受灾群众最大程度优化和简化理赔流程和程序。
蓄滞洪区作为国家应对洪涝灾害的重要手段,在法律上已具备较为完善的运行机制。
政府在划定开放时应审慎权衡各方利弊; 开业后,应充分调动救灾力量,合理赔偿受灾群众损失; 整个过程中,要确保防洪信息公开透明,引导群众做好防洪准备和及时避洪。
但良好的机制仍需落实。 这次特大洪涝灾害还暴露出防洪工作中的许多短板需要补齐。 至于机制本身的改进空间,未来也应该积极探索。
本网站转载其他媒体之作品,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权利所有人拒绝在本网站发布其作品,可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将视情况予以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