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生活网

口服避孕药半年风险最高,你中招了吗?

编辑:生活网      来源:生活网      口服避孕药   血栓   避孕药   雌激素   健康

2023-08-14 09:00:10 

我看到某知名科普媒体矩阵贴出了一个女孩出现大量静脉血栓后求医的经历。 女孩的血栓是在服用短效避孕药半年左右后发生的,原因也归咎于避孕药。

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增加确实是口服避孕药已知的不良反应之一,并且在开始服用后一年内风险最高。 但这并不影响口服避孕药的整体安全性很好。 对于避孕药这样受众广泛的药品,如果科普只关注罕见的严重不良反应案例,而不提供必要的整体分析,实在令人担心这种科普的最终利弊。

静脉血栓本身很常见(在美国估计每年有 90 万人),通常发生在大腿、小腿或骨盆等下肢的深静脉,称为深静脉血栓 (DVT)。 一半的DVT患者没有明显症状,比较常见的症状是水肿、疼痛等,病历中女孩的症状(腿部肿胀等)就是典型症状。

如果DVT脱落并随血液循环跑到肺部,就会形成肺栓塞(PE)。 PE可能损害肺部,严重时甚至导致死亡。 根据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数据,25%的肺栓塞患者的第一个症状是猝死。 因此,一旦发现DVT和PE,需要及时治疗。

与许多常见疾病一样,DVT 几乎可以发生在任何人身上,尽管某些情况会使个体发生 DVT 的风险更高。 例如,骨折和大手术可能会损伤静脉,从而增加 DVT 的风险。 血流量减少也会增加深静脉血栓的风险,例如因病长时间卧床,或长时间久坐工作。

女性在怀孕期间和产后出现血栓的风险显着增加,这与荷尔蒙的变化有关。 口服避孕药的主要作用机制也是通过化学合成的雌激素和孕激素类似物来阻止排卵。 这种成分意味着口服避孕药可能会增加DVT的风险,大量后续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

然而,这种风险需要量化。 对于不使用口服避孕药的普通育龄妇女,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为每年每10000人1-5例生活网资讯,使用口服避孕药时风险增加至每年每10000人10例。

虽然风险增加倍数很高(两倍以上,说得吓人,风险增加100%以上),但实际发生DVT的病例还是很少,而且绝大多数口服避孕药使用者不服用因为血栓而吃药。

口服避孕药血栓_吃避孕药有血栓的危险吗_

当然,我们不能否认,有少数人在使用口服避孕药后会出现血栓,有的甚至很严重,比如某科普媒体矩阵宣传的案例。 但在介绍某一案例时,要考虑潜在受众有多少,会受到怎样的影响。 我们当然不能剥夺ADR受害者发声的机会,并应该鼓励他们感谢他们分享自己的经历,但更广泛的受众需要了解这些案件的罕见性并获得更全面的信息。

也就是说,我们需要提供相应的信息(事物的背景),让受众获得真正的“知情权”。

这些年来,寻找罕见病例并制造恐慌的情况并不罕见。 比如,去年某学术期刊发表了一起接种mRNA疫苗后出现自身免疫性肝炎的病例,立即以新冠疫苗引发肝炎的威胁性标题传播开来。 这样的报道到底是让大家了解真相,还是具有误导性? 我认为是后者。

回到使用避孕药后出现血栓的案例,认真的科普应该告诉读者,此类案例的普遍性比较低,需要讨论一些更科学的内容,让读者了解这是怎么回事。 并不是为了营造“有大事发生,快来围观”的炒作氛围。

读完整篇文章后,有很多地方我对那种未能向读者提供有意义的信息感到非常遗憾。

比如一开始,女孩介绍自己开始使用口服避孕药来治疗痘痘和避孕,还特意挑了最贵的那一款。 这意味着女孩似乎是自己决定服药,这是个人选择。 口服避孕药的种类很多,其中的雌激素含量也不同,具体使用的人工孕激素也有好几种。 根据孕激素的具体类型,还分为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等不同代的避孕药。

如果没有相应的医学知识,个人很容易陷入贵的就是好的,或者越新越好的陷阱。 然而,许多研究表明,DVT的风险与雌激素的量和孕激素的具体类型有关。 如果雌激素含量低,发生DVT的风险就会较低,而第二代口服避孕药中使用的孕激素类型,发生DVT的风险也较低。 。 也就是说,三代发生血栓的风险比二代要高。

2013年的荟萃分析显示,第二代避孕药发生静脉血栓的风险是第一代避孕药的90%,而第三代避孕药则比第二代高30%。

1-3代口服避孕药静脉血栓风险比较

当然,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只是选择具体药物时需要考虑的众多因素之一。 合理的选择应该综合考虑有效性的需求、副作用的耐受性等。 文章显然错过了让读者了解如何科学选药的机会。

女孩出院时,医生表示,避孕药一般都含有大量雌激素,血栓是常见的副作用之一。 她暂时不应该接受。 作为严谨的科普,需要注意的是,这种针对个人的口头嘱托与针对所有人的医疗信息传递是不同的。 受众不同,表达内容的严谨程度和叙述方式可能需要调整。

避孕药一般含有大量雌激素。 事实上,避孕药以往的一个重要变化就是降低雌激素含量,减少副作用。 血栓风险增加如上所述,尽管乘数看起来很吓人,但总体而言血栓仍然相对罕见。 对普罗大众更有意义的更准确的描述可能是:避孕药确实会显着增加血栓的风险。 由于避孕药具的使用非常普遍,即使绝大多数使用者没有遇到血栓,但庞大的用户基数却很小,因此出现血栓的人也不少。

当然,这个女孩不能再使用口服避孕药了。 注意,不是暂时,而是不能。 因为有静脉血栓病史的人无法通过口服避孕药达到风险与收益的平衡,更何况她很可能因为口服避孕药而发生DVT。

当医生和特定患者进行指示时,语言的内容自然可以根据个人情况量身定制,无需面面俱到。 但科普文章以此为例向公众传递信息时,需要注意内容的普遍性,必要时进行一些调整或补充说明。

纵观整个案例,本来可以讨论选择像避孕药这样的常见药物的注意事项,谁可能不适合,不同的考虑因素(甚至应该鼓励正在考虑此类药物的读者寻求医学专业知识咨询,而不是自我盲目选择); 使用后需要注意哪些副作用(案例中的女孩似乎完全忽略了服药后出现血栓的风险)等等。

这些对于一般读者来说是比较必要的信息。 遗憾的是,最终呈现给读者的只是:避孕药也会导致全身血栓,这是可怕的。 。 。

本网站转载其他媒体之作品,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权利所有人拒绝在本网站发布其作品,可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将视情况予以撤除。

发表我的评论 共有条评论
    名字: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