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生活网

2023年5-6月全国主要气象灾害分布

编辑:生活网      来源:生活网      灾害   暴雨   排水   预警   气象

2023-07-31 10:12:35 

图片来源:

撰稿:苏瑞旺赛鸽

●●●

7月29日起,北京启动全市防洪红色(一级)预警响应,提醒市民非必要不要外出。 这是自2010年中央气象台正式启动预警发布机制以来,北京第二次发布暴雨红色预警,上一次是12年前。

此前,台风“杜苏里”给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带来了毁灭性的狂风骤雨,福建3个国家气象观测站日降水量突破历史极值。 此后,“杜苏瑞”一路北上。 据中央气象台预报,7月29日至8月1日,北京、天津、河北、山东西部、河南北部、山西东部等地部分地区有暴雨,北京西部和南部局地大暴雨、河北中南部等地。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方冲表示,降水过程就像站在一列又一列驶过的列车面前,感受着一列列驶过的列车带来的巨大声音和气势,效果是叠加的,导致灾害影响加剧。

5月份以来,我国多地遭遇暴雨袭击。 江西抚州“5.4”洪水、广西桂林“5.22”洪水、湖南湘西“6.30”洪水、重庆万州“7.4”洪水、重庆“7.7”洪水。 20英寸特大洪水等一系列灾害,都表明今年夏季防洪形势十分严峻。

2023年5月至6月全国重大气象灾害分布图 资料来源:国家气候中心

据应急管理部发布的全国自然灾害情况显示,仅今年上半年,洪涝灾害就造成3099.1万人不同程度受灾,比去年的2046万人增加了近1053万人。一年来,造成2100多间房屋倒塌,农作物受损。 面积达2454.5万公顷,直接经济损失达210.4亿元。

汛期过后,极端降雨带来了更多问题。 城市居民不仅要应对洪涝灾害的影响,而且随着洪涝灾害范围的不断扩大,还要面临洪涝灾害与其他自然灾害的叠加影响,特别是次生地质灾害风险。

7月22日至23日,杭州多地遭遇暴雨,部分地区出现严重城市内涝、山洪。 据杭州市富阳区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通报,罕见的短时强降雨导致该地区小流域共发生山洪32次,造成5人死亡、3人死亡。其他人失踪。 此次洪涝灾害中,大源镇石家村最大降雨量为209毫米,4个雨量监测站降雨量均超过历史最大值。

从今年令人震惊的洪涝灾害中不难看出,今年洪涝灾害的主要特点是受灾人数多、影响范围广、损失大、持续时间长。 同时,也存在短期强烈灾害的风险。

每逢下雨就会被淹,为何成为城市通病?

近年来,“城里看海”成为网络热词。 “逢雨内涝”日益成为我国大城市经常发生的城市病,考验着城市的防洪排涝能力。 城市内涝多是由于降雨量超过城市自身排水能力,导致地下水无法排出而造成城市内涝。 据水利部统计,2006年至2021年,平均每年有100个县级以上城市遭遇内涝,不仅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对环境和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生态。

受厄尔尼诺影响,城市“逢雨必涝”问题更加突出。 2014年,我国有125个城市遭受洪涝或内涝,而2015年和2016年受超强厄尔尼诺影响,这一数字分别增至168个和192个,呈现加剧趋势。 为什么“逢雨必淹”成为城市通病?

频繁的暴雨是城市内涝的主要自然因素。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加剧,全球生态系统发生变化,各种极端天气发生频率不断增加。 与此同时,随着城市面积的快速扩张,“热岛效应”和“雨岛效应”越来越普遍,使得城市地区更容易出现强暴雨,内涝成为“ “让很多城市头疼的问题。

_暴雨袭来是什么意思_暴雨城市内涝

除了暴雨频发等外部自然因素外,城市“水泥森林”的特点也是造成“逢雨必淹”的主要原因之一。 每年都被淹,一次又一次。 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城市的湿地、水库、河流、湖泊被填埋用作建设用地,暴雨时的调节、调蓄、分流功能被削弱。 另外,城市建设多采用硬质地面,忽视透水地面建设,导致城市雨水入渗能力下降、径流增加、排水能力不足,大大增加了城市内涝的概率。

具体来说,城市缺乏足够的排水渠道,没有为降雨径流保留足够的空间。 由于城市过度硬化和土地利用不当,雨水无法充分渗入土壤,导致大量降雨径流无法有效排出,造成地表水积聚。

此外,部分城市实施的“九龙治水”管理没有充分发挥排水系统的排水能力,导致排水效率低下。 不同类型的排水设施由不同的管理主体负责,很容易导致排水管网职责分工不明确、界限不清,造成“不管”的现象。 而“无论多少”都会使排水管网的清淤、清淤等管理维护工作无法全面落实,最终会降低排水管网的通水能力[1]。

此外,城市公园和绿地规划的不合理也增加了城市内涝的几率。 许多公园绿地缺乏接入和吸收周边雨水的规划和建设设施,有的公园绿地标高甚至高于周边地面,导致自身雨水经常排入市政排水管网,造成无法充分利用公园绿地储存和吸收周边地区雨水的功能。

其次,打通排水防涝的断点或堵水点也是一个难题。 例如,城市道路与铁路交叉处形成凹形桥梁,但铁路部门尚未建设道路排水设施。 当地方部门尝试在铁路管理范围内建设排水防涝设施时,由于缺乏铁路部门的积极配合,排水设施建设因协调问题而受阻,难以顺利实施。

以北京为例,京广铁路穿越泸沽街时,规划的道路雨水管道并未与新开通的运河连接。 铁路桥建成后,由于与铁路部门协调未解决,修建雨水管道的计划一直没有解决。 可以实施。

三是由于排水防涝设施与道路、河道建设和管理不同步、不一致,造成河道断管、堵水点。 跨河桥梁治理涉及路政、铁路等部门,治理主体不明确、多头,极大阻碍了各部门的联动配合,难以纳入项目并落实同时,延长救援时间,形成河道阻水点,城市内涝治理能力亟待提高。

_暴雨城市内涝_暴雨袭来是什么意思

此外,城市排水需求与河流防洪需求衔接不畅,也会使“河水”变成“涝水”。 城市排水与河流防洪密切相关。 但由于“管城”和“治河”部门权责不同,建设标准无法有效衔接,导致“河水”变“涝”风险加大。

在我国大多数城市的管理体系中,防洪和城市排水分属水利和市政两个领域。 但水利和市政两个部门对城市排水和河道防洪排涝设施的要求和建设标准不同。 部门、标准交叉,给防洪工作带来隐患。 以成都市龙泉驿区西江、泸西河流域为例,住建部门按照城市排水标准建设的基础设施与水利部门要求的防洪标准不符,无法满足防洪要求,导致河道两岸城区洪水泛滥。 ,造成人力、财力、物力的浪费和被动局面。

受厄尔尼诺影响,要避免陷入“南水北旱”的思维定势,警惕北方旱涝突变。 由于北方一些地区常年降雨量偏少,很容易陷入“旱区思维”,过度蓄水、节水,却没有做好应对旱涝突变的准备。 同时,北方城市往往蓄洪空间不足,地铁、隧道、下沉式立交等地下空间较多,客观上增加了洪涝灾害的隐患。

典型的例子是2021年河南郑州“7月20日”特大暴雨灾害,郑州市政府未能及时做出防洪应急响应,错过了防洪准备的“黄金期”。 在这场前所未有的强降雨下,城市排水系统不堪重负,导致大量积水被淹,地铁、高速公路等交通设施被淹,造成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

警惕城市洪涝灾害链

注意灾前避险,养成汛期关注天气预报和山洪预警的生活习惯。 城市内涝治理还需要公众广泛参与,改变公众对城市内涝治理的观念。

目前,我国已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洪水、地质灾害预警体系。 气象、水利部门将通过多种渠道(包括微信公众号、微博,甚至通过移动通信网络直接推送到个人手机)提前发布预警信息。 重视预警信息作用,多渠道方便快捷参与内涝治理,从成果共享者转变为灾害治理参与者。

遵循专业的防洪指导和规定,在转移负责人的指挥下提前采取风险规避措施,这也是应对洪涝灾害的一剂“良药”。 重庆万州“7.4”洪涝灾害期间,四川省眉山市青神县中岩村表现出了积极的防灾减灾措施。 7月2日16时00分接到暴雨蓝色预警后,村党支部副书记及时在地质灾害监测员群中发布了相关通知,“我们专门安排了人员,在现场准备了折叠床、薄床单”。 “前进。人们正在等待紧急物资,而群众只需要来。”

在山区附近,强降雨等极端天气常导致一些山体地质松软的地区突发山体滑坡、泥石流等次生自然灾害。 同样,在城市,我们也要警惕“城市洪涝灾害链”的发生。 例如,“7月20日”郑州特大暴雨期间,京广路隧道出口因洪水堵塞,入口区域被淹、水箱被倒,排水泵和配电设备被关闭。 在多重因素的作用下,京广隧道灾害事件最终发生。 灾害发生时预防洪水引发的次生灾害十分重要。

洪涝灾害发生后,由于冲刷作用,大量有机垃圾、汽油燃烧废弃物、畜禽粪便、农肥废弃物等被带入水中。 同时,未经处理或处理不彻底的工业废水也可能造成严重的化学污染。 这些情况可能导致被洪水淹没的城市的卫生条件严重受损,为疾病媒介提供滋生地。 细菌繁殖迅速,可能直接污染饮用水,极易引发肠道传染病暴发,引发大规模群体性腹泻等疾病。

我国皖西北地区的一项研究发现,洪水与感染性腹泻病例数增加显着相关,尤其是5-14岁儿童,而且洪水后感染疟疾和甲型肝炎的风险显着增加。 洪水过后,自然疫源性疾病的风险也会急剧增加。 随着降水强度的增加,中国北方的洪涝灾害将增加鼠疫传播的风险。 此外,极端降雨会增加登革热(由蚊子传播)的风险。 因此,防病是灾后的重中之重。

厄尔尼诺现象扰乱城市洪水风险,

负面影响不仅仅体现在今年

5月以来频繁发生的洪涝灾害或许只是厄尔尼诺事件的“前奏”,汛期将更加严峻。

_暴雨袭来是什么意思_暴雨城市内涝

国家气候中心预测,今年夏季生活网资讯,受厄尔尼诺现象加强影响,我国将面临东南部、中南部、西南南部、东北地区降水过多、洪涝风险。 在这个“七降八升”的防洪关键时期,我国区域性、阶段性旱涝灾害特征十分明显。

“七降八升”期间全国气象灾害预报分布图 来源:国家气候中心

全国各地都会受到不同方面的灾害影响。 其中,长江、淮河、太湖等流域将面临较高的高温、洪涝灾害风险。 同时,区域性暴雨洪涝可能导致部分河流水位超过警戒线,引发严重的城市洪涝事件。 值得特别关注的是,台风季节华南沿海地区可能面临严重洪涝灾害。 例如,今年第4号台风“塔利”给海南、广西、云南沿海地区带来洪水。

西南地区地形地貌复杂,暴雨频繁,可能引发山体滑坡、泥石流等严重地质灾害,也需提高警惕。 此外,东北地区7、8月份可能面临较大概率的强降雨,需高度警惕松花江、辽河、黑龙江可能发生的洪涝灾害。 挑战。

需要指出的是,厄尔尼诺现象对我国的负面影响并不仅限于发生当年。

江西省是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较严重的省份。 2014年至2016年期间,受厄尔尼诺影响,气候表现“波动较大”,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 尽管2016年超强厄尔尼诺现象有所减弱甚至结束,但其影响仍然持续存在。

2016年6月,赣北遭遇暴雨袭击,昌江地区甚至遭遇二十年一遇的洪水,造成鄱阳向阳墟决口,淹没数万亩农田,损失严重农作物。 然而,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尚未结束。 随后的7、8月,长江中下游遭遇强降雨,导致长江九江段、鄱阳湖水位超警戒水位。 灾难。

随后9月、10月,台风相继来袭,特别是台风“梅雨”和21号台风“莎丽卡”、22号台风“海马”,给江西省多地造成暴雨灾害,给全市带来巨大损失。 。 破坏。 此外,江西丘陵面积占比高达78%,强降雨影响导致地质灾害频发,在汛期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厄尔尼诺现象对我国极端降雨的影响是持续性的,甚至在第二年夏季衰减到结束时就可以看到。 尽管此时热带太平洋海温距平已明显减弱,但热带印度洋受前期影响仍保持温暖。 这不仅直接导致向我国输送的蒸发量和水汽增加,而且还引发了异常稳定、较强的南风副热带高压,不断引导水汽向长江流域输送。 水汽与北侧冷空气交汇后,最终将在我国长江流域形成长期稳定的夏季雨带,使长江沿岸城市发生洪涝灾害的风险大大增加盆地。

本网站转载其他媒体之作品,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权利所有人拒绝在本网站发布其作品,可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将视情况予以撤除。

发表我的评论 共有条评论
    名字: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