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白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齐心协力、奋勇前进,推动经济运行改善、发展质量提高。
近日发布的中国经济半年度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经济运行整体回升、向好。 今天起,本报推出“年中经济观察”系列评述,生动反映高质量发展的新进展、新成果,全面、辩证、长期分析经济形势,充分展现中国经济的韧性和活力,进一步坚定经济工作信心。
一季度实现良好开局,二季度延续复苏态势。 在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下,中国经济呈现复苏态势。 7月17日发布的中国经济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5.5%,快于去年全年3%的增速,快于一季度4.5%的增速,明显快于世界主要发达经济体。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希望与挑战并存。”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做好第一年”。
“在建设强国、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中,我们要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信心、奋力拼搏,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努力推动经济运行全面向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
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政策效果逐步显现,市场需求逐步恢复,生产供给持续增加,就业形势总体稳定,民生保障有力有效。 上半年,国民经济恢复向好,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为实现年度发展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注入了信心。
复苏显示出韧性
增速平稳、结构优良、动力强劲,中国经济复苏向好,展现出巨大的发展韧性
产量再创新高! 7月3日,随着一辆纯电动汽车缓缓下线,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量突破2000万辆,进入规模化、全球化发展的新阶段。
消费持续回暖! 端午假期,国内旅游人数1.06亿人次,同比增长32.3%。 6月24日,全年快递业务量达到600亿件,比去年提前34天。
施工不停歇! 平陆运河工程开工、渝昆高铁川渝段竣工、全球首台16兆瓦海上风机吊装完成……重大项目稳步推进。
今年以来,经济社会全面恢复正常运行,各行各业都在跨越式发展。 高质量发展让中国经济观察人士充满信心。
——观察中国经济,既要看“数”,又要看“景”。 多项释放温暖的指标、活力的画面,汇聚成中国经济持续复苏的向好态势。
“五一”假期,游客如织。 “下午4:00以后,已经有近100张桌子在排队取号了。” 前往武汉一家知名餐厅的北京游客于平和说,“之前预计人很多,但没想到生意这么火爆。”
从线下商圈到线上购物,从实物商品到生活服务,消费场景不断拓展,接触型、集群型服务业增速明显回升。 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8.2%,保持较快增长; 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7.2%,明显高于去年。
消费改善的同时,投资稳步推进,外贸稳步改善。 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8%,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7.2%和6%。 有效投资继续发挥稳增长关键作用; 同期外贸进出口规模历史首次突破20万亿元,有实际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54万家,同比增长6.9%。
动力充足,底盘稳定。 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5.8%,增速明显快于去年。 粮食能源饭碗稳定稳定:夏粮产量达到14613万吨,为稳定全年粮食生产奠定了基础; 上半年一次能源总产量同比增长2.7%,生产生活能源需求得到有效保障。
——观察中国经济,既要看“形”,又要看“神”。 中国经济在实现数量合理增长的同时,迎来质量有效提升。
不久前,上汽大众最古老的工厂——上海安亭一厂正式关停。 这是汽车产业整体转型中的一个“角落”。 鉴于当地土地空间有限,上汽大众于2017年开始对第二工厂进行升级改造,并于2018年开始建设新一代电动汽车平台样板工厂。安亭一工厂调整后,该基地将专注于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生产生活网报道,部分燃油车生产将迁往上海以外地区。
400多公里外,大众汽车正在安徽合肥扩大投资:中国第三家新工厂已于去年底竣工,首款车型预计将于今年下半年投产; 5月30日,全资科技公司项目公告。
这里生产线升级,那里加速布局。 立足广阔的市场空间,适应电动化、智能化趋势,我国汽车产业一路前行:上半年,汽车产销1324.8万辆和1323.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3%和9.8%,其中出口214万辆,同比增长75.7%。
转变方式、调整结构、增加动能。 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8%,比一季度加快0.8个百分点,其中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比32.3%,比上年同期提高1.4个百分点。
创新驱动活力。 开源桌面操作系统“Open Kirin 1.0”发布,年产2.5万吨高性能碳纤维项目投产。 首台国产F级50兆瓦重型燃气轮机投入商业运行,“卡脖子”技术相继被攻克。 累计建成5G基站284万个,核心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达5000亿元,“新赛道”越走越宽。 上半年,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2.5%。
绿色转型稳步推进。 世界海拔最高的水光互补项目并网发电。 白鹤滩水电站1600万千瓦机组首次全面并网发电。 海阳核电四号核岛完成“千吨级”模块吊装,能源结构调整加快。 上半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同比下降0.4%,全国地表水考核断面中水质优良断面比例同比提高2.1个百分点。
我们将坚定不移地推进开放发展。 在全球贸易投资放缓的背景下,我国正在积极扩大高水平开放。 上半年,消费博览会、广交会、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等国际经贸活动不断,更多全球商品进入中国市场; 以电动乘用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为代表的“三新”产品出口加速,出口总额增长61.6%,拉动整体出口增长1.8个百分点。
——观察中国经济,既要向“内”看,又要向“外”看。 在全球经济低迷的背景下,中国仍然是主要的稳定器和动力源。
地缘政治冲突持续存在,主要发达经济体通胀居高不下,一些国家货币政策紧缩的溢出效应正在显现。 一些国家家庭债务高企,制造业萎缩加深,经济下行压力加大; 一些国家持续面临高通胀、高利率的挑战,GDP增速连续两个季度为负……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判断,全球经济增长走在一条“漫长而曲折的道路”。
“一季度,美国、欧元区、日本、巴西GDP同比分别增长1.8%、1%、1.9%、4%。即使考虑二季度情况,中国上半年经济增速在主要经济体中仍属于较快水平。”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辉表示,上半年,我国经济保持快速增长,为全球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世界银行6月6日发布最新《全球经济展望》报告,预测2023年中国经济增长5.6%,较1月预测提高1.3个百分点。 世界经济论坛主席施瓦布表示:“全世界都受益于中国的发展。”
外资企业纷纷投下“信任票”:空客在天津建设第二条生产线; 阿斯利康与青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签署投资合作协议; 全球知名会员制仓储连锁超市在中国大陆开设第三家门店试营业……1-5月,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8532家,同比增长38.3%。 中国继续成为外资重要投资目的地。
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国经济出现回升,展现出强大的发展韧性。
狠抓行动促发展
各地区、各部门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形成高质量发展强劲动力
中国的发展,总是在问题面前回答问题。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正处于经济复苏和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 内生动力不强,需求依然不足,经济转型升级面临新障碍。 推动高质量发展,需要克服许多困难和挑战。
培育政绩惠民理念,振奋干事创业精神,形成狠抓落实的良好局面。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宏观经济政策将共同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向好。
“今年开始,7月即可申报享受上半年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预计提前三个月可享受约1260万元的扣除优惠。” 江苏江阴燎原装备制造有限公司财务总监周小凡表示,政策红利的提前兑现,缓解了公司资金压力。 “我们正计划增加更多新设备并加大研发投入。”
不搞“大水漫灌”,遏制“大事快进”,适应发展阶段特点和经济形势变化,酌情决策,开出适当的药方。 面对结构性问题和周期性矛盾交织叠加的局面,各地区、各部门兼顾当前和长远的需要和可能性,打出宏观政策的“组合拳”。
财政部门持续优化多项税费优惠政策落实,确保政策红利精准直接惠及经营主体。 前4个月,新增减税降费和滞纳金4689亿元; 经济运行持续向好,内生动力持续增强,社会预期持续改善,风险隐患不断化解。
——供给与需求共同作用,实现国民经济良性循环。
“车身小,充电方便,买车可享受5000元优惠。” 近日,家住重庆九龙坡区走马镇的王冬艳以不到5万元的价格购买了一辆赛莱斯新能源汽车。
“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政策的实施,有效撬动了农村汽车消费市场。” 赛勒斯汽车董事长张星海介绍,上半年,公司累计汽车销量同比增长20%。
需求驱动供给,供给创造需求。 各地区、各部门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
疏解堵点、破卡点,做好提供文章工作。 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产业基础再造和重大技术装备突破,深入实施优质企业梯度培育工程,开展大小企业“百家企业”融合对接活动……多管齐下,实体经济蓬勃发展。
建立机制,畅通流通,挖掘内需潜力。 《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和《“十四五”扩大内需战略实施方案》加快实施,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家居等一系列支持消费的政策出台。 各地积极举办消费季、发放消费券……多措并举加速释放市场需求。
——改革开放深入推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政府给企业搭建了平台,推动了这么多项目,我们一定要抓住机遇,发展好。” 6月26日,中国科创谷集团相关负责人李朝宇赶赴广州参加广东省民间资本项目推介会。 会上,101个总投资超千亿元的示范项目一一推介。 每个项目除了列出投资总额、建设内容等信息外,还提供了具体单位和联系方式,方便民间资本“一键直达”。
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的发布、一系列促进民间投资的政策措施,到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快创建现代产业链龙头企业,我们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持续提振经营主体信心; 从全面登记制度改革正式启动、加快资本要素市场化配置、加快清理地方保护、市场分割等阻碍公平竞争的政策措施、全国统一市场建设加快……广度和深度上进,全面深化改革稳步推进。
改革不会停止,开放不会停止。 新版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实施,新增鼓励事项239项; 出台多项措施,在部分符合条件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和海南自由贸易港率先试点相关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 沉阳等6市深入开展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稳步推进规则、法规、管理、标准等制度开放,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
——民生福祉持续改善,现代化成果越来越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在北京通州,中建二局云景里小区改造项目正在忙碌。 这个拥有16栋多层住宅、2300余人的老社区将在今年年底前焕然一新。 “外墙保温、屋顶防水、上下水管道改造,让居住更加舒适。” 社区居民孙满成满怀期待。
在广东中山,“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招聘现场火爆。 计算机专业的肖英舟成功应聘了深圳光电公司管培生。 “一起找工作的同学有200多个。”
惠及民生、温暖民心、顺民所愿。 实施以提高就业实习质量等10项行动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创业促进计划,千方百计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出台《关于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规范“家庭托育中心”建设,完善养老托育服务体系。 扩大医药耗材集中采购,缩小县域内城乡教育差距,提高医学教育保障水平。
稳定大局,适应形势,打开新局面。 把政策有效性与激发企业主体活力结合起来,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
稳健且有远见
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发展信心完全有能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在河南洛阳,中信重工的冶炼车间内,滚烫的钢水正在倒入型腔。 一墙之隔,锻造车间内,超大型转轮中心体的锻造正在快速成型。
“前6个月,一批矿山、风电设备如期交付,建材、煤炭等行业机械设备产量同比增长14.4%。” 中信重工董事长武汉齐表示,需求火爆,订单充足,关键设备满负荷运转。
不少企业和专家认为,当前中国经济虽然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但要看到许多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的积累。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优势带来应对风险挑战的充分信心。
“借助绿色通道,全程协助,服务免费,半天就拿到新营业执照。” 得益于《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条例》的实施,江西宜春龙泰加油站负责人关正华成功实现了“从个人到企业的转变”。
宏观经济治理不断完善,宏观调控政策框架更加成熟,跨周期设计、逆周期调节的宏观政策得到充分发挥。 新时代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展现出抵御风险、应对考验的强大韧性。 充分发挥制度优势,围绕稳增长、稳就业、防风险实施一系列有针对性、组合性、协调性的政策措施,就能有效解决各项发展问题。
——超大规模市场的需求优势,创造了提升发展动能的巨大空间。
“新发布的星火认知模型应用于智能办公产品,实现会议内容实时转录,快速生成会议纪要。” 讯飞读写副总经理赵飞龙说。
“中国约有4800万家中小企业,都有数字化转型需求,这对解决方案提供商非常有吸引力。” 西门子股份公司董事会主席博乐仁表示。 日前,西门子宣布将在成都投资11亿元人民币,建设中国工业自动化产品智能制造基地。
需求是全球经济增长最稀缺的资源。 我国拥有14亿多人口,是全球最大、最具增长潜力的市场,孕育着源源不断的巨大需求。 “下一阶段,就业形势持续改善,居民收入持续增加,有利于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新能源汽车、绿色智能家电销售等促消费政策将发挥作用,也有利于扩大消费。”付凌辉说。 充分发挥需求优势,不断挖掘国内市场潜力,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断增强。
——完整的产业体系的供给优势,为构筑未来发展的战略优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7月16日,继5月底C919成功完成首次商业飞行后,第二架C919“进入”东航机队。 7月17日,我国首艘国产大型邮轮脱锚离开码头,开始首次试航。
出海,重大创新层出不穷,得益于完整工业体系的独特优势:一艘大型游轮,涉及超过2500万个零部件,由央企牵头,汇聚了4000多家供应商的强大合力; 一架C919大型客机,22个省份、200多家企业、几代航空人员先后攻关。
放眼世界,我们拥有最齐全的产业体系、最完善的配套能力、日益完善的基础设施网络。 全球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的深度调整,与我国推动高质量发展形成历史性交汇,为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带来有利机遇。 充分发挥供给优势,不断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水平,实体经济将更加深入人心、蓬勃发展。
——勤劳智慧的劳动者、企业家等人力优势,为中国式现代化扎实推进提供了有力支撑。
20多年来潜心研究,完成300多项研发任务,实现20多项技术创新。 5月7日,第十六届高技能人才表彰大会召开。 获得中华技能奖的北京北车公司数控铣工马晓光非常自豪。 “国家产业优势越来越强,技术工人的舞台越来越宽。”
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目前,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数量位居世界第一,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数超过2.4亿人,专业技术人员超过8000万人,技术劳动者超过2亿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超过6000万人。 随着技术技能劳动力规模的扩大和素质的提高,人力资本红利正在加速,这是许多国家所不具备的优势。 充分发挥人才优势,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将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韧性强,潜力大,充满活力。 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条件没有改变。 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发展信心,我国经济有望继续复苏向好。
从大道到简单,努力是关键。 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紧紧围绕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苦干实事,用新气象新行动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努力实现新征程的良好开局。
本网站转载其他媒体之作品,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权利所有人拒绝在本网站发布其作品,可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将视情况予以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