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系列电影的导演郭帆曾拜访过剧组。 回来后,他感慨地说,《流浪地球》与其他相比只能算是小作坊产品。
这听起来有点难以置信。 《流浪地球》将中国科幻电影产业提升到了一个新的水平,被认为可以与国际顶级大片相媲美。 如果这些都是小作坊,那么真正的工厂是什么样的呢?
郭帆参观的工作室属于《封神三部曲》。 工作室位于青岛海边,占地500亩,最多时可容纳2800多人同时工作。 为了解决吃饭问题,剧组干脆建了一个巨型食堂,可容纳2000人吃新鲜饭菜,不再吃盒饭。 真的就像一个大工厂。
但他所指的工厂和作坊并不是指工作室和基础设施的规模,而是指整个工业流程体系。 最让他震惊的是,《封神三部曲》剧组竟然能够准时上下班。
《封神三部曲》是导演乌尔善的最新作品,首部于7月20日上映。近年来,该系列一直是中国电影界备受期待、期待和好奇的项目。 从2014年开始筹备至今,已经9年了。偶尔有关于《封神三部曲》的消息透露,这是一个规模庞大、复杂的项目,但却是一个稳扎稳打的项目。 从很多方面来说,这可能是中国电影界从未有过的项目。
它的规模显示了乌尔善的野心,它的节奏显示了乌尔善的耐心。 它的命运将会如何?
《封神三部曲》场景。文中图片/受访者提供
《封神三部曲》:一个传奇的电影项目
《封神三部曲》前期是一个庞大的建设工程,之后就是一个文学工程。 2018年3月,青岛东方影都500亩海滨土地奠基仪式结束后,看似一座产业园即将拔地而起,实则只是一部电影。 基建启动五个月后,2018年8月27日,《封神三部曲》启动,一切看起来就像是一个精心策划的工业项目。
参观完《封神三部曲》片场后,郭帆惊叹如此庞大的剧组竟然能有条不紊地运行。 《流浪地球》剧组以前连续拍摄27个小时,但《封神三部曲》剧组每天都正常通勤。 他感叹,这才是真正的电影工业化。 中国电影人曾经羡慕的好莱坞准时、周末的工作节奏,在《封神三部曲》剧组中得到了部分实现。
对于一些去过《封神三部曲》剧组的人来说,印象比较深刻的就是拍摄现场的安静。 乌尔善说,现场安静有序,得益于前期大量的准备工作。 当天开拍前,演员、动作组、走线、摄影等部门已经在前一天进行了一整个下午的排练,而对于一些难度很大的动作戏,演员们可能已经训练了好几个月。
在《封神三部曲》的几年拍摄、制作和等待过程中,两部《流浪地球》相继上映,让中国科幻电影的工业化水平迈上了新的台阶。 在郭帆眼中,难敌的《封神三部曲》,到底有何特别之处?
乌尔山谈及电影工业化时,通常被视为最重要指标的视觉效果只能排在最后。 他认为电影产业化包括三个维度,前两个维度是创作和制作管理。
剧本的创作历时近5年。 第一步是确定电影类型——神话史诗电影,这在中国电影市场几乎是空白,而这样的题材在国外并不多见。 编剧冉嘉楠日前发文表示,《封神三部曲》这部剧最大的难点在于,该片是进口产品,其所承载的讲故事习惯是古希腊戏剧传统。 不过,由于现代观众是在电影环境中长大的,所以他们非常习惯电影的这种叙事方式。 因此,在无数细节的安排中,必须始终考虑到这两种形式之间的冲突,从而最终实现故事文化属性的本土化,但形式却是电影化的、和谐的。
这种冲突不仅出现在戏剧中,也出现在艺术中。 电影视觉效果也是诞生于好莱坞的技术。 如何让中国神话史诗确保其具有中国的审美特色,而不是整个影片的欧洲风格?
在筹备阶段的研究过程中,主创发现中国在技术和人才方面都非常缺乏,所以他们从一开始就把目光投向了世界,最终选择了来自美国、加拿大、法国、澳大利亚、印度、中国的8家公司进行合作。 为了协调视效工作,乌尔善专门成立了一家名为“Mess Image”的新视效公司,并邀请曾参与过《星球大战》和《独立日》视效工作的道格拉斯·汉斯·史密斯担任视效总监。 如果用制造业的概念来比喻,《封神三部曲》就是将中国制造升级到中国创造的阶段,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最合适的代工厂。
这些视觉效果公司都有自己的优势。 一家中国公司负责古建筑,一家法国公司负责昆仑仙境,一家美国公司专门负责与水有关的场景,一家参与过《权力的游戏》的澳大利亚公司负责战争场景。 为了保证中国美学的呈现,视效总监一直介入到征集阶段,了解国人心中的文化符号。 “相当于重新建立了他们对东方审美体系的理解、认知和发挥,而不是后期扔给他们一块素材,然后进行沟通和修正。” 《封神》执行制片人、第一副导演孙野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封神三部曲》拍摄舞台有8000多人,历时一年半。 这是一个长期且超级复杂的工程。 “要保持各部门的配合,同时长时间工作,这是中国电影产业化最重要的进展。” 乌尔山说道。
《封神三部曲》几乎所有的作品都在以稳定的节奏耐心推进。 比如,为了找到一批能全身心投入剧组两年的年轻演员,国内5个选角团队和海外6个选角团队花了一年多的时间寻找新人。 乌尔善翻阅了15000多人的资料,采访了1400多人,最终选定了30多人,他用了6个月的时间对他们进行表演、马术等各项技能的训练,培养了一支比例匀称、健美的“男团”。
虽然影片大部分场景都是在摄影棚拍摄,但为了还原远古时期壮丽的自然风貌,剧组选景团队前往全国20多个省份进行实地勘察,寻找秘境。 影片中的重要场景都有现实参考。 片中树林的原型是墨脱原始森林,黄河断崖是放大版的壶口瀑布,雄伟的西岐麦田取自天山北麓的高原丘陵麦田,白雪皑皑的吉州雪原取自北疆阿尔泰山。
再比如场景、道具的制作。 从开始参观博物馆和古代遗址到最终的设计制作,很多道具都是长年累月反复雕刻的产物。 最宏观的场景——龙德殿,木雕预制耗时3个月,搭建耗时4个半月,最终成型共耗时7个半月。 《封神三部曲》场景艺术总监邱胜告诉《中国新闻周刊》,隆德宫是最完整的场景,几乎是用“全建”的方式建造的。 龙德殿内,商王身后有一块巨大的屏风,观众一眼就会被华丽的镀金饕餮兽头所吸引,但很少有人注意到的是,屏风上雕刻着一些镂空的图画。 而这些连环画所讲述的故事——殷商五百年的历史——恐怕没有观众能够注意到和理解。
道具为此目的有何实际意义? “会有一种信任感,工作人员会感受到,观众最终也会感受到。” 秋生说道。 而且生活网资讯,《封神三部曲》请来了一大批艺术家、工匠大师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制作道具,而木匠大多来自著名的“木雕之都”浙江东阳和安徽歙县。 电影片尾字幕中呈现了一份壮观的工匠名单,其中最大的木工小组有数千人。
乌尔山。
姜子牙为何不是男一?
无论是《封神演义》还是后世衍生的作品,主角大多都是姜子牙。 然而《封神三部曲》以周武王姬发为主角。 正如乌尔善所说,《封神演义》的故事中,只有姜子牙、纣王、妲己、姬发贯穿整个故事。 其中,姬发并不是故事的核心,只是在最后武王伐纣的段落中成为一个重要角色。
《封神第一部》选择姬发作为主角,希望以英雄成长的线索重新梳理封神故事。 这是讲故事视角的问题,也是对电影类型的考虑——青春成长的故事能够引起当代观众的共鸣。
当李雪健饰演的姬昌看到姬发时,被商王质子八年的姬发已经长大了。 姬昌看到儿子腰间挂着的家传玉佩,才认出了自己的儿子。 他双眼放光,颤抖着说道:“这是我儿子姬发!”
这个时候,他已经认了阳刚的商王为自己的父亲了。 当商王露出凶恶的嘴脸时,姬发心中震惊不已。 被商王关在笼子里的姬昌对儿子说:“你是谁的儿子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谁。”
从第一部开始,剧本就已经为这个角色设定了完整的成长弧线。 他经历了身份危机,完成了自我觉醒和精神弑父,最终在痛苦和纠葛中毅然与邪恶分道扬镳,在道德上回归正义,在肉体上回归家庭。
乌尔善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由于姬发在传统封神故事中的角色不多,所以留下了更多的创作空间。 剧本改写了姬发与商纣王的关系。 在传统故事中,姬发和纣王直到牧野之战才第一次见面。 因此,编剧借用了后来历史中的“质子”系统作为人质,将姬发设定为从小被送到商王那里的质子,建立了他们精神上的父子关系,最终完成了精神上弑父的转变。
乌尔善认为,中国传统价值观的一个核心就是重视家庭和伦理。 他《封神上篇》的故事本质上是以两个家族为背景的,一个是姬昌、姬发、伯邑考的西齐家族,另一个是殷寿、殷郊、妲己的殷商家族。 每个人都面临着保护自己和家人的选择。 善恶的分界线是他们面对亲情和伦理的底线。 殷绶安心地杀了自己的父亲和兄弟,而姬昌则非常疼爱自己的家人。 商王杀了伯邑考,做了肉饼,逼迫姬昌吃自己儿子的肉。 这个经典故事被李雪健演绎得惊心动魄、催人泪下,塑造了一个慈悲大爱的姬昌。
历代文献都记载了这一事件,可见这个故事虽然真假难辨,但其震撼力却让历代史家都难以释怀。 然而,不同的文献和故事解释了不同的方法。 乌尔善给出的解释很符合他对父亲的理解:他必须吃掉大儿子的肉,才能保护还活着的二儿子。 乌尔善说:“这可能就是一个伟大的父亲所做的事情。所有这些让我们感动的价值观,以及我们在电影中想要展现的东西,其实都与伦理和亲情有关。”
最后一幕,姬发骑着白马千里迢迢,穿越美丽的原野和麦田,最终回到了故乡西岐,回到了父亲身边。 说到底,还是亲情更能让人感同身受。 其实,这与好莱坞的玩法模式不谋而合,十部好莱坞大片,有九部最终都会把情感回归到家庭。
《封神演义》的故事本身并没有太丰富的思想意义,也不缺乏当代价值。 整个故事无非就是一场神魔之战。 乌尔善之所以看中这个故事,是因为它位于中国神话与历史的交汇处。 它既具有可供想象的神话色彩,又具有商周真实历史的瑰丽质感。 而无论神魔之战如何激烈,他所要表达的一切价值观和情感最终都来自于真实的人性。
中国神话史诗电影有哪些?
《封神三部曲》执行制片人兼第一助理导演孙野是乌尔善的大学同学,两人合作近30年。 他记得《画皮二》上映后,乌尔善首先告诉他自己的一个梦想:把《封神演义》搬上银幕。 《画皮II》2012年获得7亿多元票房,在当年国产电影中仅次于《泰囧》。 那是乌尔善作为大片导演的辉煌起步。
但乌尔善确实想拍《封神演义》,比那早了十年,原因就是嫉妒。 2001年至2003年,《指环王》三部曲陆续上映。 乌尔山看完后,大为震惊。 “我很嫉妒。我说,我为什么不拍这部电影呢?” 他向《中国新闻周刊》回忆。
他当时心里就想,哪个题材可以拍成中国的《指环王》呢? 唯有《封神演义》。 《西游记》很神话,但不是史诗,像公路电影; 《三国演义》非常史诗,但并不神话。 只有《封神演义》兼具神话和史诗质感,才能满足他对“神话史诗”的热爱。
当时乌尔善还在拍广告。 小学开始画画,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考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退学后考入北京电影学院广告导演。 他的志向一直是成为一名艺术家,拍摄广告只是为了谋生。 直到2007年左右,他不再想当一名艺术家,而是有了一个明确的目标:成为主流娱乐电影的导演,并计划在这个领域投入10到20年的时间。 《封神三部曲》还在这个计划中。
“他很有耐心。” 孙野说,“他性格冷静,情绪也比较稳定,不是那种大喊大叫的人,我们之所以能按部就班,不着急,是因为我们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在《封神三部曲》剧组里,孙冶有个绰号叫“表哥”。 他负责每天发布日常公告,让片场的每个人都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 这是一项涉及每个细节的工作。
剧组撤离时,已是开机18个月后。 通常一部《封神》的体量有半年之大,但这一次,乌尔善要同时拍摄三部曲,拍摄周期精确地乘以三倍。
孙野表示,一年半的时间,意味着剧组的生活将从临时状态转变为日常状态。 而这是一个上千人同时工作的庞大团队,协调吃喝玩乐的难度也相应倍增。 当然,虽然这些生活安排也可能会影响电影的质量,但毕竟是间接的、可控的。 超长周期的三部分连拍带来的主要挑战仍然在于拍摄流程和预算。 剧组请了一位重要的工作人员来出谋划策。 事实上,连续拍摄三部电影的想法是他提出来的。 筹备期间,乌尔善前往好莱坞拜访电影《指环王》的制片人巴里·M·奥斯本。 巴里·M·奥斯本告诉乌尔善,《指环王》最重要的制作经验就是三部连续拍摄,这样就节省了很多钱。
乌尔善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封神三部曲》是三部故事时间紧密相连的电影。 一些场景将在三部电影中重复。 如果一部完成了,下一两年就会拍摄。 还有一个因素是乌尔善非常重视的,那就是演员状态的维护。 电影中还有一位扮演关键角色的年轻演员——饰演哪吒的吴亚凡在拍摄时身高刚刚一米多。 五年后电影上映时,16岁的他,身材已经和饰演姜子牙的黄渤不相上下了。 如果没有连拍,三部电影中的哪吒可能会有三张脸。
在《封神》的宇宙中,统治者不是商纣王殷绶,也不是周武王姬发,而是乌尔善。 他可以自信地解决一切麻烦事,但他无法独自掌控市场。 “你觉得还可以吗,没有让你失望吧?” 在谈到市场预期时,他询问采访他的记者是谁。 只是在这个问题上,他似乎不太确定。
7月10日的北京首映礼上,乌尔善半开玩笑地表示,第二部正在等待第一部的票房,就是后期制作阶段。 如果一切顺利的话,第二部可能会在明年上映。
作为一线商业大片的导演,乌尔善的导演作品少得可怜,至今仅有三部:2011年的《笑傲江湖》、2012年的《画皮二》和2015年的《寻龙诀》。 后两部电影分别获得超过7亿元和16亿元的票房,双双进入当年国产电影票房前四名。 他已经两次证明了自己赚取票房的能力,但8年没有新片,国内票房进入单片50亿的新时代,他还没有机会证明自己。
尽管市场偏好瞬息万变,但乌尔善拍电影的周期是8到10年。 这或许来自于对影片质量的信心,但也确实存在风险。 就连詹姆斯·卡梅隆也不确定观众是否能够对他长期上映的《阿凡达》系列保持兴趣。
“我们没摘过桃子,也没有桃子可摘,总是自己挖坑跳进去。” 乌尔善笑道,“《封神三部曲》上映后,说不定会有桃子丰收呢。”
《封神第一部》剧照:龙德殿前大战一触即发,姜子牙(中黄渤饰)法力尽失,侄子杨戬(右紫砂饰)和哪吒(吴雅繁饰)挺身而出保护他。
《封神三部曲》的后两部还在进行视效制作,他的新片《异形之下》已经拍摄完成。 上个月的上海国际电影节上,他的《郑和下西洋》系列电影正式公布。 这是一个不亚于《封神三部曲》的项目。 这次的难点将是处理与水有关的内容。 他向《中国新闻周刊》透露,他正在开发的项目包括一部科幻小说系列、一部历史传记,以及另一个神话史诗项目。 “我已经在做项目很久了,可能需要一定的时间。” 乌尔山说,但在《封神三部曲》的基础上,一切可能都会顺利。
发表于2023年7月24日《中国新闻周刊》杂志第1101期
记者:倪伟
本网站转载其他媒体之作品,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权利所有人拒绝在本网站发布其作品,可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将视情况予以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