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生活网

城中村改造不可等同于历史上的棚改

编辑:生活网      来源:生活网      广州城中村   三农

2023-07-23 05:07:47 

房地产行业再次迎来重磅政策设定。

7月2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积极稳妥推进特大城市城中村改造的指导意见》。 在经济平稳增长、扩大内需的形势下,新一轮城中村改造备受关注。 除了盘活城市存量资产、更新城市面貌外,房地产行业将受益到什么程度?

业内人士认为,城中村改造是恢复内需和消费潜力的必然选择。 有利于构建先租后买的新模式,逐步让新公民实现住房消费升级,为商品房市场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政策不仅带动了一些建设机会,也创造了大量运营服务商机,有利于具有综合资产运营能力的企业。

值得注意的是,本轮城中村改造不能与历史上的棚改等同。 2015年至2017年的一轮棚改开启了三四线城市的去库存浪潮; 本轮改造仅限于特大城市,不需要大拆大建。 可以说是一次“硬骨头”的改革。 资本投资速度较慢,对经济的边际拉动也会更加渐进。

多地加快城中村改造

早在今年4月28日的一次正式会议上就提到了推进城中村改造。 当时,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积极稳妥推进特大城市“城中村改造和应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在我国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大城市城中村占据核心位置,但供给效率很低,不能满足新公民的需求,也不能适应高质量发展的需要。 新时期房地产开发,加强城中村改造是必然趋势。

按照国务院常务委员会要求,特大城市城中村改造必须稳妥、主动、审慎,优先对群众需求迫切、城市安全和社会治理隐患较多的城中村进行改造。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我国目前有上海、北京、深圳、重庆、广州、成都、天津7个特大城市; 武汉、东莞、西安、杭州、佛山等14个特大城市。 其中,近年来,不少城市加大城中村改造力度,创新改造方式,并明确了目标。

广州在相关立法工作上走在了前列。 7月17日,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发出《广州市城中村改造条例(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 这是我国首次关于城中村改造的立法工作。

根据广州官方规划,今年广州计划推进127个城中村改造项目(其中续建项目46个、新建项目12个、前期项目69个),重点推进17个城市更新项目,力争完成2000亿元城市更新固定资产投资目标。

上海将2023年定为城中村改造创形象、见成效之年。 新建“城中村”改造项目10个,改造旧村民房屋不少于130万平方米,惠及不少于4000名村民。 目前,上海有近700个城中村,涉及约11万户居民。 计划2032年底前全面完成城中村改造工程。

深圳模式比较特殊。 针对城中村改造,政府对城中村出租后实施综合整治,并将其纳入政策性住房保障体系。 根据深圳市住建局发布的相关文件,2023年至2025年,深圳将建设募集保障性住房46万套(室),建筑面积超过2000万平方米。

业内人士认为,新市民、年轻人和流动人口主要集中在特大城市,尤其是城中村。 推进特大城市城中村改造,可以把供给侧改革与高质量发展、需求侧管理结合起来,解决城市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通过公共服务全覆盖,真正释放消费潜力和内需。

与上次轮棚改革有很多不同

在我国城镇化发展进程中,本轮三四线棚改不容忽视。 此次城中村改造将对行业产生多大的连锁反应,与历史上的棚户区改造有何异同,引发了行业关注。

早在2015年,国家就提出积极推进住房货币化改革,三四线城市的去库存浪潮从此开启。 当时,由于货币补偿的及时性和便利性,货币化和住房改革的推进直接激活了商品房的销售,阶段性地解决了房地产库存高企和经济低迷的问题。

然而,这把“双刃剑”也推高了全国尤其是三四线的房价,加重了地方政府和居民的债务负担。 2018年,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因地制宜调整完善棚改货币化安置政策。 商品住房库存不足、房价上涨压力较大的市县应尽快取消货币化安置优惠政策。

到2020年,住建部已明确,未来城市规划必须放弃急功近利和大规模拆建。 2021年,《关于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中防止大拆大建的通知》提出,避免过度的房地产开发建设方式,严格控制大拆、大扩建、大搬迁,棚户区改造规模逐步下降。

在“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等顶层政策设计下,新时代的城中村改造与以往的棚改明显不同。 中信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称,两者在地域、工作方式、受益对象等方面存在差异。

从覆盖范围来看,此前棚户区改造面向全国,以资金为主要手段,以大规模拆建为主要模式。 因此,在拆迁相对容易的三四线城市,进展较快。 本轮城中村改造仅限于特大城市。 基于居民的真实需求和城市的客观实际,在有人口流入产业基础的大城市开展城中村改造。

“由于一线城市城中村的情况更加复杂,这一轮改革可以说是艰难的。这可能意味着资本投入放缓,对经济的边际提振更加渐进,但也可能意味着政策的长期副作用更少,社会争议也更少。” 中信证券认为。

从工作方式上看,以往的棚改大多涉及大规模的拆除重建,而如今的城中村改造则更加细致、具体。 “城中村改造是对集体土地更为复杂、综合的城市功能区的环境更新,包括拆除重建的综合整治、保持建筑格局的微整治以及其间的混合整治。”

总而言之生活网资讯,此前的棚户区改造带动了相当大的建设需求,而城中村改造则需要“一项一项成熟、一项项落地”。 从拉动投资的角度来看,中信证券认为,无论是房地产开发还是基础设施建设,本轮城中村改造的增量影响将低于2015年左右。

城市更新更加“缓慢而漫长”

无论区别如何,城中村改造和棚户区改造都有“双重政策目标”,即改善民生、扩大内需。

中信证券研究报告显示,2008年至2020年,全国各类棚户区改造持续推进,带动了建材、装修、家电等有效投资和消费,带动上下游相关产业发展,对稳增长发挥了积极作用。

然而,上一轮城市更新对房地产的强烈刺激,以及由此引发的化学反应,现在可能很难重现。

国泰君安研报曾表示,2015年至2017年棚改推动三四线城市的上行周期具备三个前提:一是土地出让金作为政府初始投资资金形成闭环,需要房企扩表拿地的支持; 产业发展和人口迁移要保持动态平衡; 政府加杠杆需要金融支持作为催化剂,宏观层面也是新的宽信贷渠道。

从目前的行业现状来看,房地产企业处于资产负债表收缩的状态,各类投资都比较有限。 与此同时,本轮房地产风险始于流动性问题。 库存不是当前房地产矛盾的核心。 如今,各个城市的更新空间相对有限,而大城市的城中村具有产权问题复杂、周边房价高的特点,更新成本相对较高。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土地制度的特殊性,城乡之间存在两种不同类型的土地权利,适用两种不同的征收补偿制度。 此前,棚户区大部分为国有土地,适用《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条例》。 货币化安置后,部分资金再次流入楼市; 该市大部分村庄都是集体土地,拆迁仍依据《土地管理法》。 征地、集体土地国有化、安置方式等方面的差异更为突出。

在资金来源问题上,“公共服务设施补短板相关资金需要由国有企业主导,通过政策性金融工具、专项债券、财政奖补等方式解决。” 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玉佳表示。 也有业内人士表示,专项债券规模有限,要充分发挥政策的带动作用,引入市场多方资金,用杠杆撬动发展。

全国常委会还要求,城市人民政府要负起主体责任,多渠道筹集改造资金,高效综合利用土地资源,协调处理各方利益,把城中村改造与保障性住房建设结合起来。 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努力发展多种新业态,实现可持续经营。

总而言之,未来城市更新将更加渐进,房地产难以再现大规模刺激。 兴业证券表示,大规模刺激房地产行业未必是支撑经济的解决之道。 长期来看,房地产行业或将迎来新的发展模式,刺激房地产提振经济的时代或将一去不复返。

国泰君安表示,当前经济增长已从资本驱动转向全要素生产率驱动。 出售土地进行开发反而带来了更多的债务问题和高库存问题。 资管新规限制房企融资,成为新旧模式转型的催化剂。 房地产的角色将从产业带动转变为产业带动。 过去全国范围的房地产繁荣模式已不复存在,以高端制造业产业链聚集为基础的城市群潜力巨大。

本网站转载其他媒体之作品,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权利所有人拒绝在本网站发布其作品,可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将视情况予以撤除。

发表我的评论 共有条评论
    名字: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