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生活网

一直在想,用一个什么词来概括我们现在面对的真问题

编辑:生活网      来源:生活网      经济

2023-07-19 10:07:47 

我一直在想用什么词来概括我们现在面临的现实问题

经济上看,我们现在面临着很多问题。 所以,我最近一直在想,如果仅从经济层面来说,可以用什么词来概括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呢? 我得出的结论是,这些问题的背后往往有一个阴影,就是生产过剩、生产过剩。

过剩,这可能才是我们现在面临的真正问题。

过去我们曾经历过长期的短缺。 要知道,粮票在1993年就被废止了。1993年4月1日,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精神,粮票、油票全部取消,粮油商品开放供应。 这可以被视为中国正式告别短缺经济的标志。

但中国从短缺到过剩的转变来得很快。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背景下,国内95%的工业产品供大于求,彩电、冰箱、洗衣机等家电开工率不足30%。 全国1.6万家国有工业企业中,有39%处于亏损状态。 有人估计,国有银行隐性不良率超过40%。

_如何解决煤炭过剩问题_孙立平是谁的导师

2008年,美国发生次贷危机,引发金融海啸。 这场危机也蔓延到了中国。 当时,一位来自工商界的全国政协委员在讨论危机时用了这样的比喻:这场危机让中国变得更糟。 对此,我曾经说过一句话:这个比喻很好,提醒我们要区分雪和霜,千万不要以为白色的地方都是霜。 在美国,金融危机是由于金融机构无法正常运转而引发的,而在中国发生的则是教科书上无数次遇到的非常老套的传统危机:生产过剩危机。

事实上,时至今日,我们仍然遇到同样的问题。 有的经济学家用通货紧缩来概括当前的经济问题,但我认为通货紧缩的背后,包括很多相关的问题,比如经济反弹乏力、失业等,其实是过剩的问题。

这场供过于求的危机并不完全是供过于求的危机

但我们必须看到,我们今天面临的过剩问题与人们传统上所说的过剩并不完全相同。 我们今天面临的是在独特背景下发生的相对过剩和绝对过剩的混合体。

所谓相对剩余,是指相对于人们的购买力而言的剩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购买力不足造成的剩余。 绝对剩余意味着生产的数量已经大于人们的需求的数量。 严格意义上来说,纯粹、纯粹的绝对过剩是很少见的。 但有一种情况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如下所述。

现实中,当我们谈论过度时,往往是一种相对过度的思维方式。 这当然有道理。 我们有那么多房子卖不出去,但也有很多人买不起房; 我们有那么多的耐用消费品,但还有不少人在生活必需品的消费上苦苦挣扎; 银行有一定的存款,但由于种种原因,不敢拿出来消费。 人们常用的证据是,有6亿人的月收入低于1000元。

上述情况已经讨论过很多了,这里不再重复。 但现在我想强调另一方面,即绝对过剩的因素。 绝对过剩的因素从何而来? 两个最重要的因素。

首先,正如我最近一直在强调的生活网消息,持续了20多年的大规模集中消费时代即将结束。 房地产已经处于饱和甚至过剩的状态,尤其是三四五线城市; 2022年汽车产销分别为2702.1万辆和2686.4万辆,已经接近3000万辆的上限,而目前产能超过6000万辆; 三大件早已进入以更新换代为主的平台期。 当前的现实是,虽然低收入群体消费潜力巨大,但主流消费群体已经饱和。

其次,也许更现实、更重要的是,我们现在需要吸收世界工厂的过剩产能。 中国现在是世界上最大的工厂,很多行业的产能都是为整个世界市场准备的,但拆解的过程却导致了部分外部市场的流失。 其中,相当一部分产品不能被国内需求完全消化。 这和餐馆里的饭菜都是为顾客准备的,家人内部消化的空间非常有限是一样的道理。 这是我们现在面临的剩余问题的独特之处,也是绝对剩余出现的真正原因。

如何解决煤炭过剩问题_孙立平是谁的导师_

通货紧缩,还是过剩? 我们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是什么?

所以,我们现在必须明白,我们现在面临的真正问题是,在内部大规模集中消费时代结束和外部拆解的双重压力下,产能过剩、产能过剩、生产过剩。

现在,人们呼吁采取重大举措,呼吁出台刺激经济的一揽子计划。 其中,有的呼吁降息、降准,有的呼吁政府发债增加投资者。 问题是,这样的想法真的能解决问题吗?

如何解决煤炭过剩问题_孙立平是谁的导师_

几乎所有刺激措施的情景都指向资金增加,因为按照逻辑,注入流动性就会增加经济活动。 但问题首先是如何将增加的货币转化为信贷扩张。 关键问题是谁借钱? 企业、政府、个人? 其中最重要的当然是企业,因为只有钱进入企业才能带来投资和收入。 接下来的问题是,即使不考虑其他因素,在几乎全部盈余的情况下,有多少企业有动力增加投资? 有人说,要刺激消费。 如前所述,低收入群体的消费潜力无法熄灭,而主流消费群体已经饱和。 内需不能随意拉动。

人们经常将我们现在遇到的问题与日本的资产负债表衰退进行比较,但两者实际上有很大不同。 在中国,虽然不能说整个经济层面不存在这个因素,但企业的主要问题并不是这个。 不是他们不借贷款来修复资产负债表,而是贷款扩大了产能,东西卖不出去。 尤其是出口。

事实上,任何国家的经济发展都是周期性的、阶段性的。 日本在房地产泡沫破裂后经历了三十年的停滞,美国和许多欧洲国家在金融危机后经历了十多年的衰退。 这是必要的修复过程。 现在人们都在谈论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但要知道跨越并不一定要一气呵成,有时需要一个气喘吁吁、蹲着的动作来积蓄力量。 以消费为例,有人用了这样的比喻:牛累了,是让它们喘口气,还是继续刺激呢?

历史上其他国家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面对从短缺时代向过剩时代转变,不存在所谓的一锤子刺激措施,强行刺激的结果可能会适得其反。

此时真正需要的是结构性改革。 包括营造友好的国际环境,尽可能保住外部市场; 实现产业升级,淘汰过剩产能,甚至淘汰一些低质量企业; 通过市场机制,激发中小企业活力,尽可能保就业; 可以调整利益关系,惠民利企,提高居民收入比重,让更多的财富和资源蕴藏在私营部门。 只有这样,才能为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创造条件。

本网站转载其他媒体之作品,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权利所有人拒绝在本网站发布其作品,可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将视情况予以撤除。

发表我的评论 共有条评论
    名字: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