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生活网

我国电子对抗学院教授凌永顺等离子体隐身和主动红外干扰

编辑:生活网      来源:生活网      电子对抗

2023-07-17 17:09:41 

【留声机】

◎本报记者 张强

通讯员 王丹玉

7月2日,我国电子对抗领域知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防科技大学电子对抗学院教授凌永顺在北京逝世。因病接受治疗,享年86岁。

作为我国电子干扰技术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凌永顺提出了等离子体隐身和主动红外干扰方法,解决了雷达与红外联合对抗的重大技术难题,在等离子体干扰、战略弹道导弹中程导弹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课程隐身和战略弹道导弹再入。 在渗透国防、反红外热成像等关键技术方面取得了一批开创性研究成果。

重庆文理学院涂院士带队获奖_科研经费管理难题多_

第二次入伍,报效国家、服务军队永不后悔

“因为国家的需要,我走上了科研之路。” 凌永顺曾经回忆道。

初中毕业,凌永顺考上了邻县的一所中学。 两县相隔较远。 每当凌永顺去上学的时候,凌永顺就会天不亮就起床,拎着干粮和行李,和同学们一起散步生活网报道,常常一走就是一整天。 虽然求学之路艰辛,但他的成绩一直很好,试卷经常被学校展出。 1956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

1960年,大学毕业后,凌永顺被分配到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担任见习助教,成为一名军人。 从此,他与我国国防科技结下了不解之缘。

科研经费管理难题多__重庆文理学院涂院士带队获奖

20世纪70年代末,中央军委批准成立电子工程学院(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电子对抗学院前身)。 此时,转业回国的凌永顺仍担任安徽电力设计院秘书。

1980年初,正忙着整理文件的凌永顺被院长的电话叫到办公室,上级调他到电子工程学院任军校教官,征求他的意见。 凌永顺本来可以去别的学校当校长,但他没有。 “部队里的战友比较亲近,我喜欢那个环境。” 就这样,1980年,凌永顺再次穿上军装,第二次参军。

20世纪80年代,电子对抗领域技术迅速发展,并广泛应用于西方军队。 但我国在这一领域还存在不少空白,急需更多科研力量参与。 有着扎实物理基础的凌永顺开始关注这个方向。

此时,凌永顺已经40多岁了。 俗话说,人到三十不学艺,但他不信这个邪。 他认为,人生最大的幸福就是在有生之年为祖国的国防科技事业做出贡献。

重庆文理学院涂院士带队获奖__科研经费管理难题多

勇敢闯禁区,愿做科研先锋

1987年,凌永顺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开展等离子体隐身科学研究。 这在当时是一个世界级的科研难题,如果能够攻克,将大大增强我军弹道导弹突破防御的能力。

面对这个难题,凌永顺投入了全部的精力。 当时国内还没有开展这个课题,研发基础几乎为零。 由于没有专业资料可供参考,他跑遍了各大图书馆,来回查阅了数百万字的基础理论资料; 他在仓库里做实验; 在没有实验设备的情况下,他自己设计并用“土法”研制出了等离子体发生器。

1989年,凌永顺带领几位同事开始科研实验,攻克世界性的科研难题。 在2500多摄氏度的“火柱”旁边,他们对材料进行了一系列高温测试。 为了获得准确的数据,凌永顺尽可能的靠近“火柱”。 一次实验结束后,他浑身大汗,就像浸在水里一样。 同时,高温条件下产生的大量紫外线,让他的皮肤出现了很多黑斑,脸上长满了小痘痘。 洗脸的时候,小痘痘一擦就掉了。

经过半年多的实验,凌永顺的身体受到严重损伤,接受了多次手术。 但他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用他自己的话说:“如果能克服这个问题,少活几年也是值得的。”

就这样的势头,从立项到取得突破性、开创性的成果,他们只用了两三年的时间。 在攻关过程中,凌永顺和同事们解决了研究成果在某些武器装备的自卫电子战系统中的实际应用,使我国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三个拥有这种特殊干扰技术的国家和苏联(俄罗斯)。 的国家。

1992年,等离子气体悬浮项目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1997年11月,凌永顺成为我国电子对抗领域第一位院士,被誉为我国电子信息技术领域的重要开拓者和奠基人。

此时,凌永顺已经六十多岁了,面临退休。 然而,他并不愿意停留在信用簿上。 用今天的话来说,这个六十多岁的老人不愿意“躺着”。 他要把科研成果转化为战斗力。

痴迷科研,病床上不停歇

电子对抗是一项高度复杂的技术。 在这一领域,凌永顺始终对该领域的技术创新和理论研究保持着高度的热情。

近年来,凌永顺先后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奖。 2006年,他带领的团队荣获陆军科技创新集体奖。 他的研发成果不仅广泛应用于军事领域,而且在民用领域也发挥着积极作用。

然而,正当他每天沉迷于科学研究时,疾病却一步步向他逼近。

他的身体并不是没有发出警告。 由于身体长时间不适、长期失眠,家人和学生都劝他去医院全面检查,但凌永顺仍然坚持自己的科研立场。

2009年,凌永顺的身体频繁闪红灯,他不得不去医院检查。 不幸的是,各种检查结果表明他患有癌症。 医生叮嘱凌永顺好好休息,但他的脑子里仍然全是科研,甚至根据治疗过程中产生的灵感构思了一个新的科研项目。 从2009年开始,癌症纠缠了他4年,折磨了他4年,但这并没有消磨他的斗志,更没有消磨他对工作的热情。 长期担任教师和行政管理人员,毫无疑问的他正式开始了科研之路。 直到去世前不久,凌永顺仍在工作。 他曾说过:“从事科学研究,必须有良好的学风,严谨求实,实事求是,乐于奉献”。

本网站转载其他媒体之作品,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权利所有人拒绝在本网站发布其作品,可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将视情况予以撤除。

发表我的评论 共有条评论
    名字: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