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院时高烧不退、神志不清、血氧饱和度急剧下降……
一名79岁的患者被紧急送往急诊室。 诊断后,患者多器官系统受损:急性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横纹肌溶解、急性心肌损害、急性肝损害、急性肾功能衰竭、吸入性肺炎、呼吸衰竭。 医生赶忙抢救病人,但他的病情继续恶化。
三天后,患者出现皮肤瘀斑、口腔和消化道出血、严重肺部感染、断奶困难; 7天后,家属放弃治疗,自动出院。 [1]
如此迅速进展的疾病并不是罕见的绝症。 相反,恰恰是近期多地急诊科的“常客”——中暑。
今年5月,北京一家医院收治了一名中暑患者,经过医护人员36天的全力抢救,患者终于出院; 7月8日至9日,台州一家医院收治了4名中暑患者; 7月10日,泉州一家医院一天之内就收治了两名中暑患者……
30多年来反复修订的诊断标准
说起中暑,人们通常都会将其与中暑联系在一起。
在现代医学中,中暑是指暴露在高温(高湿)环境和/或剧烈运动一定时间后,吸热-产热-辐射组成的热平衡被破坏,机体局部或全身热量积累超过体温调节的补偿。 一组在极限范围内发生的疾病,可表现为由轻到重的连续过程。 危急情况下,可能会出现中暑等多器官功能障碍。
但事实上,国际上一直缺乏系统、明确的中暑分类和诊断标准。
例如,在《美国户外医学协会指南(2019)》中,中暑(热)根据临床症状分为6种类型:热肿胀、热疹、热痉挛、热昏厥、热衰竭和中暑[2] ]。
日本急救医学会出版的《中暑临床实践指南(2015年)》中,为了避免过度沉迷于“意识障碍、体温超过40℃、停止出汗”而高估疾病的严重程度”,中暑(heat shot)分级为从轻到重分为3度。 同时,为了便于传播,分类名称也进行了简化[3]。
来源:参考文献4
我国中暑分级标准从1989年到2019年已经修订了30年。
1989年出版的《职业中暑诊断标准及治疗原则》中,将中暑分为前兆中暑、轻度中暑、重度中暑三级。 严重中暑又分为热痉挛、热衰竭和中暑。
然而,这样的分类并不实用。 由于诊断分类依赖于核心温度的测定,因此很难在发病后立即测量中暑患者的核心温度。 因此,在诊断标准中过分强调体温可能会延误中暑的诊断和早期治疗。
因此,2019年版《职业中暑诊断》将“中暑预兆”名称改为“中暑预兆”,并规定中暑预兆不属于职业中暑的范畴。中暑诊断中,取消了严重程度分级,将中暑诊断直接分为中暑抽筋、热衰竭和中暑。
资料来源:《职业中暑诊断标准(2019年)》
中暑专家宋庆教授表示,诊断标准的修订实际上是我们对中暑认识不断加深的体现。 “这样分类是希望大家认识到这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所以出现症状时要及时处理,防止病情进一步加重。”
2018年的一项研究指出,急救医护人员关于中暑的核心知识有待提高。 其中,诊断要点和治疗要点的掌握率最低,仅为30.9%和13.3%[5]。
高病死率背后的诊治困境
累及脏器多,脏器损伤严重,病情恶化快,救治难度大,死亡率高——这是宋庆教授对中暑的描述。 根据《中国热射病诊治专家共识(2021年版)》生活网报道,夏季热浪期间典型中暑(CHS)院内死亡率为14%~65%,ICU死亡率患者比例>60%。
然而,中暑患者的识别和抢救却很困难。
“通常我们看到的只是一个晕倒的病人,周围也没有家属。这个时候,没有办法收集病史信息。” 曾在北京急救中心工作的张元春说,“对于昏迷的病人,仅凭天气情况和病人体温就初步怀疑病人是中暑,但不能排除脑血管等其他神经系统疾病。”出去。”
“如果没有测量核心体温,就很难区分两者。” 张元春补充道。
研究表明,只有12.3%的患者在发病时初步诊断为中暑或中暑。 未确诊患者多以症状描述为主(如高热、恶心、呕吐等,临床无诊断或疑似诊断)(64.5%),其次是神经系统疾病误诊(24.3%)[6]。
由于中暑病情进展较快,一旦误诊,可能会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中暑急救专家共识(2021年版)》指出,直肠温度应在30分钟内降至39.0℃以下,2小时内降至38.5℃以下。 冷却时间越长,损坏越严重,早期识别尤为重要。
“当患者有热暴露史、意识变化时,应立即考虑中暑的可能,不能等到检查结果显示多功能器官衰竭才开始处理。”宋庆教授说。
6月以来,全国多地气温超过41℃。 美国国家环境预测中心的数据显示,7月6日创下全球平均气温新纪录。 随着全球热岛效应和热浪的频繁发生,中暑患者的数量也在逐年增加。 其中,老人、儿童等弱势群体更容易受到影响。
7月10日,陕西西安体温计测得地表温度突破50℃ 图源:视觉中国
6月21日,针对夏季高温引发的健康问题,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专门制定了《高温热浪公共卫生防护指南》,指导公众科学进行防护。防护,预防和减少高温热浪对人群的健康危害。 其中,慢性基础病患者和户外工作者被列为重点防护人群。
对于重点人群,除了一般防护外,还应注意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避免在极端环境下过度劳累。 如果出现中暑症状,应立即转移到阴凉处休息; 如果情况严重,应立即就医或叫救护车。
参考:
[1] 高健,王玉福,王春红,等.经典中暑一例报告[J]. 中医康复医学, 2020, 29(11): 1231-1232. DOI:10.13517/m.2020.11.044。
[2] GS、FG、KP、埃利斯·马、奥滕·EM、CK。 对于热火队和热火队:2019年。 医学。 2019年12月;30(4S):S33-S46。 doi:10.1016/j.wem.2018.10.004。 Epub 2019 年 6 月 17 日。PMID:.
[3]
[4]宋青,毛汉丁,刘淑媛,等.中暑的定义及分级诊断[J]. 解放军医学杂志, 2019, 44(7): 541-545. DOI:10.11855/j.issn.0577-7402.2019.07.01。
[5] 张华,范华. 我国急救医务人员中暑知识调查与研究[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9, 25(25): 3222-3225. DOI:10.3760/cma.j。 issn.1674-2907.2019.25.013。
[6] 赵金宝,刘淑媛,王茜,等。 军事训练中暑误诊现状及因素分析[J]. 解放军医学杂志, 2020, 45(9):957-961.DOI:10.11855/j.issn.0577-7402.2020.09.09.
本网站转载其他媒体之作品,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权利所有人拒绝在本网站发布其作品,可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将视情况予以撤除。